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1、 专 业 建 设 实 施 办 法 2、 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实施办法3、 关于重点专业、重点课程、新专业及其新专业方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4、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 5、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估实施方案6、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7、 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方案8、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规定9、 关于课程教学大纲管理的规定专 业 建 设 实 施 办 法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建设,根据教高司20002 号、教高司200032 号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粤教高2005143 号文件精神,积极抓好示范性专业的建设、评选工作。制订专业建设实施办法专业建设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分级、分批进行,采取合格专业与示范性专业相并重,常规检查和申报评审相结合的思路,在 3-5 年内努力把所有专业都建设成为合格专业,并重点建设 10-13 个具有我校特色的校级示范专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一、组织机构 专业建设是一项高难度的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决定由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专业设专业建设小组负责实施。专业建设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任组长、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二、专业建设小组职责专业建设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为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专业建设小组应认真做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高职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一)在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明确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二)每学年度的 10 月份提交下一学年专业建设方案,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主干课程。各专业主干课程也要相应提出其教学改革方案。(三)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经批准实施时,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并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业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对照教改方案要求和实施效果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教改方案,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五)建设专业建设网站,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不同专业之间资源共享的平台。(六)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三、合格专业、示范性专业的检查、申报条件 (一)凡有两届毕业生的专业必须参加当年的合格专业常规检查。(二)通过院级合格检查的专业,在继续建设后可申报院级示范性专业。检查不合格的专业,给予一年的整改时间,整改后进行第二次检查,如再次检查不合格,将停止该专业的招生。(三)省级示范性专业按照广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在学校示范性专业中择优推荐。四、专业建设标准和文件(档案)管理(一)专业建设标准按广东省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遴选方案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进行建设。合格专业必须达到AB12(其中 A6) ,D2, (其中重要指标*A4,*B8,0) (具体见附件) 。(二)文件(档案)管理建档按照广东省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遴选方案的等级标准的 A 档进行建设归档(具体见附件) 。五、合格专业、示范性专业的检查、申报程序(一)校级合格专业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出检查通知,在规定时间接受检查。(二)示范性专业由各系提出,每两年申报一次,填写示范性专业评审申请表 ,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审。 (三)评审结果学校教学工作委员投票表决并公示后生效。 六、专业建设经费学校设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按照建设取得的效果的不同,采取分级追加,先建设,后划拨的经费管理方式。专业建设小组必须合理利用已拨经费,对专业进行更高等级的建设。专业建设共分四级,分别为院级合格专业、院级示范专业、省级示范专业、部级示范专业,专业建设经费每级以 3 万元递增划拨,即:经检查合格的专业,划拨 3 万元;被评为院级示范性专业再追加 3 万元,合计 6 万元;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继续追加 3 万元,合计 9 万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专业,继续追加 3 万元,合计 12 万元。七、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广东省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和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遴选方案(试行)二六年三月十六日附件:广东省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和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遴选方案(试行)一、遴选方案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11 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13 人才培养模式21 师资队伍结构22 主讲教师情况23 师资队伍建设24 实践教学条件25 经费投入2教学基本条件26 教材与图书资料3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33 实践教学34 教研教改成果35 产学研结合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36 教学管理41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42 职业能力与素质43 学生满意度4人才培养质量44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5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二、遴选等级标准遴选等级标准 等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A 级 C 级 A B C D1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1 专业定位准确,符合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具有清晰、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3.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1 专业定位准确,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有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办学有思路,有较强的质量意识;3.学校各级领导重视专业建设工作。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1.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 2.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2.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3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准确;2.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 特 色 鲜 明 。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基本准确;2.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21师资队伍结构1.专业教师队伍数量足够,能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2.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并形成学术梯队;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40%;4.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70%;5.有实践能力强或教学水平高的校外兼职教师。1.专业教师数量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2.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20%;4.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5.有实践能力较强或教学水平较高的校外兼职教师。22主讲教师情况1.主讲教师中副高以上教师比例40%;2.副高以上教师每年为学生讲授一门以上课程;3.主讲教师近三年每年人均公开发表论文数1 篇。1.主讲教师中副高以上教师比例20%;2.副高以上教师每年为学生讲授一门以上课程的比例80%;3.主讲教师近三年每年人均公开发表论文数0.6 篇。2教学基本条件23师资队伍建设1.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得力,效果明显;3.有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并执行良好;4.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1.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得力,效果较明显;3.有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并能执行;4.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遴选等级标准 等 级A 级 C 级 A B C D24实践教学条件1.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和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学校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教学仪器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开出率达到 100%;4.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精心维护,使用效果好。1.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学校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教学仪器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开出率达到 95%以上;4.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得到及时维护,使用效果较好。25经费投入1 日常教学经费能充分保证正常教学;2.每年投入足够的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满足专业办学条件建设的需要。1 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2.对专业建设有专项经费投入,基本满足专业办学条件建设的需要。2教学基本条件26教材与图书资料1 根据本专业特点制订教材建设规划,且执行情况良好;2.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60%;3.本专业图书资料充足,满足教学需要;4、有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或讲义。1 根据本专业特点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2.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30%;3.本专业图书资料较多,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3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1 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2.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3.适当开设选修课,注重学生个性培养。1 课程体系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能基本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2.教学内容改革有思路、有措施,能基本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3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 2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1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1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遴选等级标准 等 级A 级 C 级 A B C D33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专业实习和实训工作措施得力,落到实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力的训练。1. 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基本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重视专业实习和实训工作,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3.4教研教改成果1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计划,积极组织集体教研活动;2.从专业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有省部级(含)以上教研教改课题;3.获近两届省部级(含)以上教学成果奖,并重视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1. 制订了教研教改计划,积极组织教研教改活动;2.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有校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3.获近两届校级(含)以上教学成果奖,并注重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35产学研结合1 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校企联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服务中有明显成果或效益。1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在专业办学中得到体现;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