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尊儒术兴太学 巩固国家统一 开发边疆 课堂小结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习目标 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 2、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3、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 令”的作用。(重点、难点) 4、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重点 ) 5、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 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重点: 1.尊儒术兴太学 2.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 1.大一统的含义 2.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型:新课 教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焚书坑儒有何危害?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二:自主学习。轻松起航,看书在下列横线处, 划上方框记号 1.公元前-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汉武帝- -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采纳了-的建议,“罢黜百家,-。 ” 3.汉武帝根据臣下的建议,颁布了“-”,这种 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 中央对抗。 4汉武帝设置-,让-主持教学,招收-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5.汉武帝规定-由国家统一铸造,- 由国家垄断经营。 6.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汉武帝统治时期, 面临哪些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别 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三:讲授第一目:尊儒术兴太学 1.汉朝建立:-看书回答: 时间: 人物: 都城 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登基后不久就下诏求贤,招募博学 多才、有治国经世之能的人。汉武帝董仲舒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3、看教材62页第二段的第1排到第五排,请 回答 从董仲舒给汉武帝上书的内容中,请学生 概括其上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 “大一统”的含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4.董仲舒上书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什么内容? 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 他宣扬,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即天子,代表上天统治臣民。全国臣民都要服 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因此国 家应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5.大一统的含义:万物要一统于上天 ,国家要一统于皇帝。就是思想上 一统于儒家学说,政治上、经济上 一统于皇帝。注意“不要把大 一统和大统一混淆。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是:把儒家 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大力倡 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其他各家思想 都受到排斥,禁止其他学说与儒学并驱 并进。 拓展:罢黜不是禁止更不是禁绝,罢黜百 家的真正用意是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 和朝廷统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说分 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7.小组合作探究屏幕上的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想一想,议一议; A.假如你是汉武帝,你需要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势 力,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B.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和弊?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8.孔孟的儒学只提到仁、德。而没有讲到 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威,实行法治。自然秦 始皇不采纳,而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 既坚持了儒家思想的仁政、德治,又吸 取了法家等其他学说,这很适应汉武帝加 强皇权和打击王国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又能很好地解决在治民中刚柔相济的策略 要求,因此,董仲舒的新儒学被汉武帝所 采纳。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如何评价历史事件1.产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2. 造成什么样结果。3.有何影响,一般分为好的与坏的,对 本国和对国际的。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完全具备以上三 条,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从以上三点的某几个方面分析,视 具体问题而定。 例如;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1、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从政治制度到经济文化制度的统一, ,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 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 大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 中央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2.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 来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中国古 代文化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9.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弊 A.秦始皇对待思想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政策,结果并没 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从秦亡 和汉初七国之乱的历史教训中,西汉王朝走向鼎盛 时期后,认识到从意识思想方面巩固中央集权,实现 大一统,必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全是出于现实 的需要,对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在历史上 是起了进步作用的。 B.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C.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思想确 立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延续两千年的 思想基础,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拓展: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转变的原因? A.秦的统治表面上看来是极其残暴,但实则是 秦治国理论,治国方略的失当,秦靠法家理论来治国 ,因此他们认为法家是强国之道,也是治国之道 ,只有严刑酷法,国家才能安定,所以一味采取 高压政策,而没有想到如何借助于思想的力量 以维持统治。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 秦朝的灭亡。 B.汉初崇尚黄老思想。各有得失成败。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C.西汉王朝走上鼎盛时期后,汉初无为而治的 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此时,董仲舒吸取 先秦各家思想,创立了新儒家学派,他所宣扬的 君权神授理论和 “三纲五常”学说,既能适应 加强皇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 在治民中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所采纳。 这完全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对加强中央集权和 巩固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D.汉武帝汲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封建 礼教,三纲五常规范人们的行为, 巩固大一统的局面,避免了重蹈秦 的覆辙。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讲经图(汉代画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返 回返 回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0.看书62页,说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兴办太 学的情况 地点;京师即长安 教师:博 目的:用儒家经典教育年轻一代, 培养后备官吏,培养忠实于皇帝的官吏后备人才。 结果:把教书育人和选拔人才相结合,使儒家政治 思想的原则得到贯彻,对后世产生了极深远的影 响。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1.请你写一句关于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 影响的广告词。如;己所不欲-、 和谐相处 然后,开火车自己对着全班同学,大声 读一下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2.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 哪些影响? 儒家的仁、义、智、 信、德治等给人类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 会,都有重大的借意意义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四讲授第二目巩固国家统一 1、看书回答 : 严重影响国家统一的问题是什 么? 这个问题是如何出现的? 有何危害? 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诸侯王问题的解决韩信在楚汉战争后期, 为了战胜项羽,刘 邦封韩信、彭越、 英布等大将为 “异姓 王”。西汉建立后, 刘邦陆续将“异姓王” 铲除。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诸侯王问题的解决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后 ,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到 各地建立王国,这被称为“同 姓王”。 “同姓王”们随着经济 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 服从中央控制,与中央对抗 ,影响国家统一。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诸侯王问题的解决西汉初期 “同姓王” 分封情况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 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 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 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图中为中山 怀王刘休的金缕玉衣。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景帝晁错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汉景帝时期,曾根据大臣晁错的建议,采取一些措 施削弱王国势力,但出现了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问 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读一读:教材63页的材料: 武帝施主父之册,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 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 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 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 事。汉书诸侯王表诸侯王问题的解决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2:创设情境:模拟汉武帝的朝会,如何解决王国这 一现实问题 师扮记者,一生扮汉武帝,一生扮主父偃替汉 武帝出谋划策,其余学生扮汉武帝的臣子补充, 记者;问 汉武帝; 主父偃: 臣子们补充: 记者颁布推恩令的内容;师生齐读推恩令的 内容 议一议:推恩令有何作用;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推恩令”的内容及作用(效果)内容: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 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作用: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 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长期 存在的王国问题最终解决,中央集权得 到加强。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3。拓展;想一想,与他的父亲汉 景帝消藩相比,汉武帝的推恩 令有何巧妙高明之处?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推恩令”是巧妙高明的消藩政策。形软实硬, 表面是希望或要求诸王把土地再分给自己 子弟,而实际上这一要求是带有强制性的 。上有皇帝的诏令,下有子弟的强烈要求 ,诸王除将土地再行分配外,没有别的选 择。这样,它勿需费一兵一卒,也不需损 失半寸疆土,既解决了王国问题,又没有 引起对抗,还让诸侯王的子弟对汉武帝感 恩戴德,相当巧妙,所以,这一招十分巧 妙高明。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 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 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4、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顿财政,规定货 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 营。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国家的财政力量得到大大充实。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左面表现盐井的井架和人们向上提取盐卤的情 况;右面为一排盐锅在熬煮盐;中间有人在担柴 为煮盐锅供应燃料。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返 回返 回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四;开发边疆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牢牢地控制着军权,他大力扩建军 队,任用有才干的将领。西汉军队的实力得 到空前提高。西汉步兵复原想象图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征战四方,巩固了 边防。大败匈奴以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 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的地区。胡汉交战画像石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国画: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河西四郡”之一,甘肃武威城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的 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统 治者战胜匈奴后的喜悦心态。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河仓城遗址(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中)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