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研究5 62 0 1 0 . 8青 年 教 师东方DONGFANGQINGNIANJIAOSHI摘 要 : 语 文 教 学 中 , 阅 读 教 学 与 作文 教 学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 阅 读 是 写 作 的 基础 , 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 , 写作则是 语文 能力 的 运用 和展 现 。关键 词 : 阅读 写作 关系阅 读 与 写 作 可 谓 “ 唇 齿 相 依 ” 不 可分 割 。 没 有 了 阅 读 , 写 作 就 如 无 源 之 水 ,终将枯竭 ; 离开了写作 , 阅读就好比没有航标的航船 , 做毫无意义的航行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 , 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 。 如何做好阅读与写作的工作 , 这是语文教学工 作 的 重 点 所 在 。然 而 , 在 当 前 的 语 文 教 学 中 , 很 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 , 常常出现以下情况 : 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 分 析 、 讲 解 , 注 重 阅 读 , 忽 视 写 作 ,比重失调 ; 学生写作多教师批改少 , 过度关注学生语言表达 , 忽视文章所体现的思想 内 涵 。 更 令 人 担 忧 的 是 学 生 的 阅 读 现状 : 学 生 读 得 少 , 阅 读 的 品 位 不 高 , 阅读 随 意 性 大 , “ 读 ” 与 “ 写 ” 之 间 的 通道 不 畅 。笔 者 曾 对 我 校 学 生 课 外 阅 读 与 写 作 情况进行调查 , 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 一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投入严重不足 。 经费上 , 多数初中生在文学书刊方面的消费少得可怜 , 与他们动辄买几十元一本的教辅资料反差巨大 。 时间上 , 绝大多数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不足半小时 , 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时间逐渐减少 。 兴趣上 , 多数学 生 喜 欢 看 读 者 之 类 的 文 摘 , 还 有不少学生挑动漫类 、 武侠类 、 流行类等休闲或快餐文学来看 。 其实 , 多数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 , 知道阅读可以开拓视野 , 增长见识 , 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 , 但升学的压力 , 课业的繁重 , 严重挤压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 , 而一 些 家 长 和 一 些 非 语 文 教 师 为 了 各 自 的 目的 , 不主张甚至打压学生课外阅读 , 严重抑 制 了 他 们 的 阅 读 激 情 。二 是 阅 读 的 随 意 性 和 功 利 性 制 约 了 写作的激情 , 影响了作品的品位 。 学生阅读的 时 间 不 多 , 进 行 读 后 感 的 写 作 就 更 少了 。 读 了 , 有 了 点 想 法 或 感 触 , 就 是 懒得动笔 。 有时 , 阅读后也做一些摘抄 , 但坚 持 不 久 ; 能 坚 持 下 来 的 , 也 是 东 抄 西放 , 没有明确分类 。 至于家长或老师 , 能够 和 学 生 一 起 同 读 一 部 作 品 或 一 篇 文 章 ,然后一起聊一聊读后感受 、 心得 , 那更是凤毛麟角 。 作品是作家用自己的笔蘸着自己的心血和胆汁写出来的 , 没有一种心灵甚至生命意识的体悟 , 怎能深入作家的心灵 ? 又 怎 能 参 悟 作 家 的 生 命 意 识 从 而 激 发自身生命意识 , 写出洋溢着自身性灵的高品位的文章 ? 其实 , 就连我们的教材 “ 课本 ” , 有 些 同 学 也 是 浏 览 式 阅 读 , 至 于 读 本 , 相 当 一 部 分 同 学 也 没 有 真 正 用心去读过 。 这就是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作 文 训 练 , 其 效 果 却 不 尽 如 人 意 的 根 源 。我 们 割 裂 了 阅 读 教 学 和 写 作 教 学 的 关 系 ,在 双 向 交 流 活 动 中 进 行 既 有 利 于 双 方 思 想启迪 、 又能相互促进思维能力的训练 , 我们 着 力 太 少 。 读 , 成 了 低 效 率 随 意 性 的读 ; 写 , 成 了 无 趣 味 无 目 标 的 写 , 这 也就 是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失衡问题 。针对以上这种情况 , 我在教学中把作文 和 阅 读 联 系 起 来 , 让 阅 读 为 写 作 服 务 。叶 圣 陶 先 生 也 曾 说 过 : “ 阅 读 是 吸 收 , 写作是倾吐 ,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 显然与吸收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 ” 可 见 阅 读 与 写 作 之 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 、 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 ; 分 析 课 文 不 面 面 俱 到 , 抓 住 文 章 灵魂 , 抓住作者思路即可 ; 对精美语言进行品味 , 对美好片段师生共同分享 ; 利用课本 资 源 , 鼓 励 学 生 运 用 ; 仿 写 经 典 课 文 ,牢记写作技巧 。 俗语有云 “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 会 做 诗 也 会 吟 ” 。 可 见 , 古 人 已经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 书读得多 , 知识才能丰富广博 , 写起文章来才 能 左 右逢 源 文 采横 溢 。 但 是 现 在由 于 课业负担比较重 , 很多学生回家没有时间读书 , 也没有书可读 , 阅读面比较狭窄 。 所以要想让学生回归到读书中来 , 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 一定要利用在校时间让他们 多 读 书 。 于 是 , 我 在 每 周 的 语 文 课 时中 尽量抽出一个课时作为阅读课 , 让学生自由阅 读 。 在 班 上 设 立 图 书 角 , 让 学 生 把 书 带 来共 同 分 享 。 当 然 , 在 选 择 阅 读 书 时 也 需要 老师 非 常 用 心 , 书 的 内 容 尽 量 丰 富 , 争 取 能 让学 生 读 到 更 多 有 意 义 的 书 籍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 , 我们很难保证学生在阅读课上阅读大量书籍 , 那么 学 好 用 好 课 文 也 不 失 为 一 种 有 效 的 方法 。 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 , 选材布局的方法 , 表情达意的 语 言 。 让 学 生 既 要 了 解 课 文 写 了 什 么 ,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 , 为什么要这样写 。 在这个过程中 , 师生应该重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 , 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 。 学生可以带着表达的需 要 去 阅 读 , 去 理 解 课 文 作 者 的 表 达 意图 , 写 作 技 巧 , 反 复 吟 咏 体 味 , 并 用 它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 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平 。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 。 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 、 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 , 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 做到读中有写 , 写中有读 , 以读带写 ,以 写 促 读 , 不 失 为 提 高 学 生 写 作水 平 、 提 高语 文 整 体 素 质 的 有 效途 径 。 叶 圣 陶 先 生 说 :“ 学生须能读书 , 须能作文 ,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 ” 阅读与写作就如一对比翼鸟 ,如影随行 。 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认识 及 处 理 好 二 者 的 关 系 :一 、 善 写 必 须 多 读阅读能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 并催熟思想 , 激活写作激情 。 人的精神境界越高 , 精神 内 涵 越 深 。 写 作 的 思 想 便 越 深 邃 , 写 出 来的 文 章 立 意 也 就 越 深 刻 。 阅 读 还 是 人 们 获 得语言矿藏的重要途径 。 人们在写作中所使用 的 词 汇 、 语 句 , 多 数 是 从 阅 读 文 本 中吸 收来 的 。 写 作 中 的章 法 技巧 、 运 思 谋 篇 , 也 需要多读才能积累 、 掌握 。当然 , 多读未必善写 。 因为作文之道 ,在 于 抒 情 , 在 于 表 情 达 意 。 写 作 理 论 创 造 不出好文章 , 写作技巧的堆砌也催生不出佳作 。 写作者积极向上的写作态度和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 来自对所读作品积极的情趣体 验 和 陶 冶 之 后 所 产 生 的 强 烈 的 写 作 愿 望与 创 作 激 情 。二 、 善 写 还 须 善 读 多 读 是 量 的 积累 ,益 于 扩 大 知 识 的 外 延 ; 而 善 读 则 是 质 的提 高 ,益 于 挖 掘 知 识 的 内 涵 。怎 样 才 能 做 到善 读 呢 ?首先 , 阅读内容 须择优 、 择美 。 “ 取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 是 善 读 的 原 则 。 有“ 枝 ” 繁才能 “ 叶 ” 茂 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金 坛市第三 中学 江 军香教学研究5 7青 年 教 师东方2 0 1 0 . 8DONGFANGQINGNIANJIAOSHI人说 , 读一本好书 , 就如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认真审慎选择 的 , 它 们 文 质 兼 美 , 各 有 所 长 , 皆 为典 范 。其次 , 还要恰当地处理好泛阅和精阅的 关 系 。 泛 阅 比 较 自 由 、 舒 展 , 不 拘 一格 , 不 守 定 规 , 不 计 快 慢 , 随 自 己 的 兴致和需要去浏览 。 精读是把成品融化为自己 的 知 识 体 系 的 过 程 。 学 生 须 精 读 课 文 、范 文 和 经 典 文 献 , 这 不 仅 有 益 于 增 长 知识 , 还 有 益 于 提 高 写 作 水 平 。善 读 的 方 法 很 多 , 总 之 , 在 阅 读 中我们应做到读书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 初步 领 悟 作 者 内 涵 , 从 中 获 得 对 自 然 、 社会 、 人 生 的 有 益 启 示 。三 、 读写 互 促 , 相融 则 优古 人 早 就 强 调 “ 能 读 千 赋 则 善 赋 ” 、“ 劳于 读 书 则 逸 于 作 文 ” 。 书 本 中 的 某 种 特 定 的情境可以唤起读者潜在的情感 , 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与欲望 , 以情入文 , 有感而发 。实践证明 , 读可促写 。 反之 , 写亦可促读 。作 文 的 甘 苦 , 只 有 在 动 笔 之 后 才 能体 味 到 。“ 书 到 用 时方 恨 少 ” 。 学 生 有 了 这样 的 体 验 ,就会对阅读产生更迫切的要求 。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 我要求学生写读后笔记 。 写读 后 笔 记 是 学 生 的 练笔 过 程 、 思 维 过 程 , 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 、 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 手 段 。 阅 读 之 后 , 让 学 生 或 就 着 作 品 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 或摘录好词好句 , 或体会文章写法 。 写好后 , 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 , 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学生听 , 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 , 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 。 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 的 笔 记 , 让 学 生 看 , 被 选 中 的 学 生 受 到 鼓励 , 其他学生受到启发 。 这样读写结合 , 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 , 作文能力 也 不 断 提 高 。另外 , 仿写也是我常用的作文教学方法 。 仿写分全仿和点仿 。 全仿即从整体上模 仿 范 文 作 文 , 所 谓 “ 点 仿 ” 就 是 局 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 一篇好的文章 , 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 、 段落构成 、 开头结尾 、 过 渡 照 应 、 抒 情 联 想 、 描 写 议 论 等这 几 个 点 进行 分 项 仿 写 。杜甫的诗中曾提到 “ 读书破万卷 , 下笔 如 有 神 ” , 在 我 多 年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也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只有大量的阅读 , 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 丰富学生的知识 , 开发学 生 的 智 力 , 提 高 学 生 的 写 作 能 力 。 总之 , 阅 读 是 吸 收 营 养 , 写 作 是 释 放 能 量 。若 能 辨 证 地 看 待 并 自 主 地 将 二 者 结 合 起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