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科学术类论文: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希望学校 陈耀栋【摘要】当前,困惑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困难之一就是留守学生的问题,课堂教学质量基本上就是等于学生的成绩。为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是提高农村学校习作水平的唯一出路。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向 40 分钟要质量,自然成了农村小学习作探讨、研究的课题,当然,也是我区语文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关键词】咬文嚼字 布局谋篇 描写刻画 首尾点缀 意通情达我们农村学生习作水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来靠课堂教学,因此,改进课堂的指导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农村学校习作水平的唯一出路。参考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必需重视审题、谋篇、描写、修改等环节的细化落实,在课堂中要质量,在教学中谋发展。一、咬文嚼字,养成审题习惯。(一)培养学生先审题再作文的习惯。有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往往会马虎读一下,就急于动手写,结果容易出现一下笔就离了题;有的学生开头尚能扣题,越写离题越远。这两种倾向都必须予以认真纠正,要引导学生做到写前审、写中审、修改时再审,把审题贯穿到作文的始终。(二)教会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题眼)审读。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找准了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全力捕捉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一目了然。如:勇敢的陈文宇 、 快乐的校园生活 、一件难忘的事等,只要抓住了“勇敢、快乐、难忘”等关键词语,写起文章来自然有条不乱,顺理成章。(三)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可能会有一些修饰或者限制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如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中, “一次”是限制词语。(四)确定写作体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文体,记叙文可分为写景的、记事的、写人的、状物的等类型。审视记叙文题目,能够帮助小学生确定文章的体裁。因此,教师也2应在这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的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依据题目确定“怎么写” 。二、布局谋篇,养成列提纲的习惯。(一)构思是指在动笔写作文为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本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是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有序化最优化。S 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感谢母校,陈芷珊同学的提纲是:(由毕业想起母校)(成老师帮助过自己)(难忘的体育节)(同学的团结互助)(感谢) ,有了这样的提纲,相信陈芷珊同学的作文肯定条理清晰,表情丰富。(二)纵横对比。纵横对比就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作文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开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并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例如:我终于成功了 ,学生只有把前面的失败和后面的成功进行纵向的比较,才能表达出成功的喜悦。有了这样构思,学生写作时自然会胸有成竹,文如流水,顺理成章。(三)由此及彼。这是一种由一种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小学课文桃花心木 ,文中借物喻人, 石灰吟 、 竹石是两首托物言志诗。这种构思在描写花草树木时尤其适用。三、描写刻画,表达真情实感。(一)人物刻画,表达感情。S 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穷人一文,它的描写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十分细腻感人,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把“穷人”的淳朴、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指导学生习作时,对于人物描写关注力度很大,所以学生觉得有很大话要写,有丰富的感情要表达。例如老师,我忘不了你 ,我班学生懂得对老师进行各种描写,都觉得这次作文很容易写,从批改的效果来看,优秀率达 80%以上。可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二)运用方法,描写表情。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高年级的学生还学习了说明方法的运用,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恰当地运用上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肯定对文章增色不少。其中,比喻手法和作比较方法比较适合小学生使用。如写家乡的变化 ,必需把作比较的方法运用进入,否则无法把家乡的变化前后写清楚,也难以表达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四、戴帽穿鞋,首尾点缀。首尾点缀能使学生的文章锦上添花,也就是给文章戴帽穿鞋,装点打扮。一段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的兴趣;几句得当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一)开头的方法。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开头法。学生经常问老师,作文怎样开头呢?开头怎样写呢?这可真是万事开头难啊!直接开头法最适合中下层学生使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串联起来就是了。例如难忘的小伙伴的开头,学生取用直接开头法,开头的难题迎刃而解。2.引用开头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引用开头法” ,在学生的语言积累库里有不少的名言、警局、诗句,如果学生能够恰当地引用来开头,定会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开个好头造就一篇好文章完全有可能的。我班学生用的最多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设问开头法。这种方法直接扣题,通过设疑由题入文,干净利落,也是一种好方法。至于怎样设问呢,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重点指导优生尝试,效果相当不错。如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开头:“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幸福就是”(二)结尾的方法。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起到突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用的结尾主要有以下三种。1.首尾照应。通过阅读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了照应也是写作方法之一,有上下照应、首尾照应和题文照应三种,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首尾照应的办法结尾,让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如指导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习作,学生可以用“我通过做这一次科学尝试,懂得了”结尾。2.直接抒情。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学生用上三两句直接书法直接的思想感情;对于些人叙事的文章,也可以歌颂人物品质或思念之情。 家乡的变化和难忘的老师这两道习作题目都适用这种结尾。3.总结延伸。我发现比较多的学生喜欢结尾时对前面的内容作简单的总结,然后向文外适当延伸。不过,学生也容易“伸”得太多,控制尺度不易掌握,建议点到即止。五、阅读修改,使文章意通情达。(一)阅读与修改,发展自我。修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被不少老师忽略。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修改”是一种交流,一种心4灵的沟通,一种自我的完善与提高。(二)修改,使文章意通情达。1自我的阅读修改。这个环节必不可少,既可提高作文水平,又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2。相互的阅读、修改、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往往会“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自己读他人的作文,容易发现问题,同样道理,别人也容易发现自己在习作中的毛病。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要求,校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其次阅读判断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3。教师的指导。教师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解决学生在修改的疑难。肯定成绩,表扬做法。参考文献:陈卫东的前人关于习惯的思想与研究概述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