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扶贫办考察学习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乡扶贫办考察学习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 情况汇报情况汇报*乡扶贫办关于赴*乡、*镇、*镇考察学习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2015 年 7 月 6 日由分管领导王滑翔带队,组织各村(社区)书记、主任到*乡、*镇、*镇考察学习,三乡镇科学规划、政策引领、集群发展等方面呈现出的崭新面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使我们深受鼓舞、震撼和教育 。这次学习虽然时间紧迫但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学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 、三乡镇农业发展的经验做法这次考察的三个乡镇,依托本地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优化农业种养殖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引进业主、发动能人带动,建立集高新农业科技和高效种植模式于一身的示范点,培育自身特色产业,把分散的农户与企业、市场连接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条。通过科技引领 ,集群发展等,释放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巨大潜力,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1、群众致富积极性高,有着较高的素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乡镇的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积极性高,奋发有为,品行素质好,实用技术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 80 岁左右高龄的老婆婆种植香椿,年收入达到 1 万元。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乡被称为“中国香椿第一乡”,香椿种植面积达 11000 多亩,年产值 6000 万元,其产品畅销全国;雪花藕、鳝鱼、泥鳅套养基地 3000 余亩,年产值 4000 万;实行“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模式。*镇、*镇借助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引进业主,实行“现在农业旅游观光+生产基地建设 ”模式。*镇着力打造蔬菜主题公园,*镇着力打造生态农场;*镇、*镇按照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建立了千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万头以上的生态养猪场、百亩以上的水产(泥鳅)养殖场。3、健全网络,宣传推介,推进产业市场化进程。三个乡镇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依托专业市场和区位优势积极同客商联系,发展代理收储和发运业务 ,大力推进统一包装、标示和市场营销推介,同时借助“互联网+”模式。4、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乡坚持绿色发展,品牌发展,被称为“中国香椿之乡”。*镇、*镇按照“绿色、生态无公害”的要求,不断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实行零排放、零污染生态养殖,极大的提高了市场知名度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政策引领,大力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三个乡镇坚持结构调整,改变单一性传统农业对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结构调整,按区域化布局发展的路子,坚持引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全力支持引进重点企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精心构筑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 ,以项目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二、对促进我乡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启示1、扶贫先扶智,积极引导,狠抓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农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农民,要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就要培养和塑造“专业化”的农民。造就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帮助他们按市场导向发展农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因此我乡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普及,强化培训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民手中,促进农民素质提升。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区位优势的短板。道路交通建设、土地水利建设等。#3 、引进业主,延长产业链条,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谋划我乡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 ,不断提升组织化、科技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程度 ,引进业主,搞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乌梅、茶叶、香椿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知识型农业人才、大机械力量优势,支撑农业综合实力提升,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向纵深发展。4、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基地规模,走“标准化”种养的路子 。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之路,我乡要积极借鉴成功模式,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同时努力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把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业主、种植大户集中,实现种养殖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使种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5、实施品牌战略,申请国家商标,走“品牌化”效应的路子。以我乡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绿色无公害”的要求 ,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积极进行产品商标注册 ,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