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二 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问题模块说明 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活动2: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有效性的6种方法 主要活动主要内容活动1 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1步: 阅读教材27-28页,理解课程结构有 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要素目标过程内容评价第3步 研读教材P30-31页表2-21、目标:在课程目标中渗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要求;2、内容:内容的来源、表征、深/广度、交互性、时效性。3、过程:作为媒体、工具、环境,支持教学过程。4、评价:记录学习者学习全过程、转变为动态评价 、多元化主题评价。理解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作为资源获取、加工、利用工具 作为知识创建、展示、演示工具 作为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手段 作为交流、通讯、协作平台 作为练习、测试、评估工具第2步 结合案例,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有效性的六种方法1.内容组织方法 (内容) 2.思维引导方法 (过程) 3.学习活动设计方法 (过程) 4.资源组织方法 (内容/过程) 5.学习环境创设方法 (过程) 6.学习评价设计方法 (评价) 1、内容组织 方法 请观摩案例2-6 ,并和小组学伴 分析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中的内 容组织方法 。课程设计的范畴课程设计 (宏观)单元设计 (中观)课时设计 (微观)什么是中观设计?通常是对课程单元或主题模块的设计。模块三:规划主 题单元由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 、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 构成的一个整体。为什么提倡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 多向沟通. 有利于在学科课程的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和结构化。 为基础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与生成性的内容的联 结提供了可能. 进而为学术性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提供了 空间,为学生获得一种结构化的、有意义的知识创 造了条件。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 从制定教学目的要求看,着眼于一组文章,而不是 一篇文章。 从教学设计环节看,把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通 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 容和方法。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单元教学是从事物的联系中认 识事物,从事物的若干侧面来认识事物的整体,或 从对比辨析中认识事物的特征。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和优点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篇带多篇。教师抓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学习 难点和疑点、教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教给学生学 习方法,其他课文老师略讲。 举一反三,以讲带练。教师认真教读一篇,其他各 篇给学生自学。 用系统论的方法处理教学,把联系紧密或有相同之 处的教材放在同一单元里去分析,把一个单元的教 材放在全册教材中去考查。 对照阅读,分类比较,归纳总结。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优点 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用系统方法处理学习内容,既 见树木,也见森林。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规律,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 率。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看,单元教学设计有 利于总体上考虑适当使用技术手段,提高整合的有 效性。问题激活 学习者的 先前经验以演练方式, 展示相关问题 的知识技能。应用新知识、 新技能来解决 问题。将所学知识技 能整合到日常 生活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重点应落实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梅瑞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有效的教学应该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应使学生涉 及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2、思维引导方法教学问题设计的要求 用一组问题引导整个单元和每个专题的学习; 问题的多样性和系统均衡性; 问题要能指向高级思维,激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 问题; 在一定的学科情境、生活实际情境下提出问题。教学问题设计要体现下列要点:1、多样性和系统均衡性;2、指向高级思维;3、情境性。3、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观摩案例2-8,并和小组学伴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方法 活动特性分析从三个连续维度对各种活动进行 分析:(1)个人社会:(2)非反思反思 :(3)知识体验: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与教学内容适切的活动特 性,避免一味使用技术的倾向,使得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更加有效。 4、资源组织方法观摩案例2-9,并和小组学伴分析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中的资源组织方法。 优化教学资源组织、促进教学资源实用性 是新课改的重要问题,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 改革中优化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v以主题单元为单位来组织学习资源,有助 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资源的内容 特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率。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一系列资源主题资源完整的主题资源主要包括?1、知识类资源。2、工具类资源。3、案例 类资源。4、评估类资源。5、素材类资源。模块模块5 5 创建并创建并 利用主题资源利用主题资源对应于模块教学和相应的主题学习活动,课程 资源的组织需要体现为:模块化 、结构化 。 5、教学环境创设方法观摩案例2-10,并和 小组学伴分析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环 境创设方法教室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空间全空间教学环境总之,全空间的教学环境观念,有助于按照教学 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环境,避免不适当地使用虚拟 空间,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式有哪些?教室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物理空间,不涉及信息技术装备配置。典型抽象 化的教学环境。社会空间:并非为教学特意设计,却可以出于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人文与自然场所 。 真实的情境化教学环境。虚拟空间:由信息技术创建或模拟的数字化虚拟教学环境。将社会空间与教室空 间相融合。由信息化环境充当的、拟真化的虚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教室。其中,前两者为主要形式。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是什么?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主要包括:可用于实物投影及投影各类幻灯片、投影片、照片 及其它图片等;可用于播放幻灯投影教材;可以用有线或无线话筒进行讲课,并且 可以记录讲课内容、播放光盘教材;还可以作为学术报告的演讲平台等。 其适用范 围多以“以教为主”的教学,有时也可以用于学术报告活动和观摩示范课。网络教室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 控辅导;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电子论坛;信息发送;电子抢答。其适 用范围:多媒体演示教学、分组教学、监听监视、交互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语 言辅导教学、网上学习、资源共享、进行教学测试与信息反馈分析。初中英语 样卷第9题(多选题)以下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实施本课教学的过程片段,该教学过 程中使用了下列多媒体网络教室功能中的( )。(3分) 教学任务:以“饮食、运动与健康”为主题,讨论饮食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用英语提 出合理的饮食与运动建议。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小组成员均在各自的座位不挪动,分别讨论饮食与 健康的关系、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2.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主题,先独立思考,然后进入各自的“小组”讨论区进行文字或 语音交流,每个小组中有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并有记录员负责记录、 整理大家的讨论结果。 3.教师随机进入小组讨论区,观察小组的讨论情况。如有需要,给予相应的 引导和支持。 4.小组讨论结束后,在小组内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图片和文字,并以演示文 稿等形式呈现,完成后小组长将作品发送至教师计算机中。 5.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分享本小组最后的成果,汇报时教师将该小组 的作品打开,实时呈现在每台学生计算机中。A.屏幕广播 B.消息发送 C.屏幕监视 D.分组讨论单选题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化策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内容组织方面,可以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B)在教学环境创设方面,所有活动都要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来支撑。(C)在活动设计方面,要结合实际需要和教学活动之间的不同特点来选定教学活动。(D)在资源组织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动态的、可交互的教学资源。B 模块作业:结合学习内容,小组讨论,将“提高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进行综合归纳,并尝试举例。策略优化作用举例(参见教材 )单元化规划问题化设计多样化活动主题化教学资源全空间教学环境多元化评价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