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尾巴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教 学 设 计 表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小学一年级 学校 黄石市新建区小学 教师姓名方兰英章节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 比尾巴 计划学时 1 学时学习内容分析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者分析1、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不久,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 ,40 分钟的课堂学习让他们坚持下来,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2、我班学生认字识字能力较差,学习接受能力一般,拼音的拼读能力很差,家庭学习氛围较差,受这些因素影响,学生自身对于本课涉及到的其他动物的尾巴的特点知识有限。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二)阅读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知识与技能:1 、会认本课 12 个生字,会写“公”1 个生字,认识一个笔画“撇折”,学会两个偏旁“八、鸟”。2、朗读课文,做到借助拼音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3、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特点;练习看图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把话说完整。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突出一个“趣”字,在趣中识字写字、认物、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并达到熟练能背诵下来。解决措施:可以运用字理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扫清障碍,熟练读文。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读好问句。解决措施: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句中易错难读的字,如“谁”,轻声词“尾巴”。教学设计思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要求认识 400 个汉字,每课基本上都要求认识十个以上的汉字,而我班学生识字能力又有难度,这就迫使我对每节课的识字教学进行精心策划,力求针对每个汉字的特点想出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孩子们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在本节课中我采取以下几个环节来教学:一、导课揭题,字理识字。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三、了解各比赛项目 指导朗读问句,随课文识字。四、游戏巩固识字。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依据的理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情况本节课的识字教学遵循了识字由易到难、寓教于乐、以写促认、学以致用的原则。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识字的凭借和载体。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字理识字能够结合课件中字体从古至今的变化,感受字的意思与字形的联系。多媒体课件PPT 出示图片出示课件中“比、尾”两个字的字体从古至今的变化,指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字的意思与字形的联系。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奠定学习本课生字的感情基础。随文识字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在指导问句的读法中。同时认识学习生字。多媒体课件PPT 出示图片、文字教师展示,学生听、看、感悟,并讨论交流记字方法,学习生字“猴、松、鼠、公、鸭、短、扁、最”,并动手学写“公”。生动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学生主动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读通读顺课文。游戏巩固识字读准字音,熟练掌握本课生字。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学生自主。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知识。拓展延伸,积累语言。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文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交流。以生动形象的动物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课揭题,字理识字。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比尾巴的比赛,让小朋友也去参加,紧接着字理识字,认识“比、尾、巴、把”。7 分钟1、课件出示标题,带拼音。指导读好轻声,贴卡片,完成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1、学生用字理识字“比、尾”。2、用比一比,加一加的方法学习“巴、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十二个生字中的四个,分散识字压力。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10分钟1、先出示图片与小动物学生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分散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学习生字“猴、松、鼠、公、鸭”,教写“公”。的名称请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2、引导学习生字。强调比较难读的字。3、规范书写姿势。参加比尾巴的有()、有()、有()、有()、有()、还有()。学习生字“猴、松、鼠、公、鸭”,学写“公”。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三、了解各比赛项目,指导朗读问句,随课文识字。分步骤使学生在对读中掌握问句的读法。同时认识剩下的“短、扁、最”。15 分钟1、老师范读。范读前,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领读问句。提醒学生我们读这样的句子时声音向上扬,就像问读第二声一样。3、练说问句。4、对答练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相交流说问句。分同桌两人对读,和老师一起合作读。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四、游戏巩固识字。用走迷宫的游戏巩固识字。2 分钟 教师展示迷宫学生开火车识字,全部学生齐开火车识字。有趣的游戏活动集中复习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巩固识字。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让学生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特点,模仿课文6 分钟课件出示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播放学生模仿编儿歌,一句、两句量力而行。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将所的格式编一编儿歌比尾巴。课文改编的儿歌视频总结。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流程图导课揭题,字理识字。初读课文,快乐识字。课件出示“比、尾”字理识字课件出示“公”笔顺指导书写“公”比较“松、公”两个汉字学习生字“猴、松、鼠、公、鸭”指导读好第一个问句学习“短”字说短的反义词用“长短”说话卡片出示“巴、把”学习初读课文,培养习惯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和填空句式。 学习生字句式练习,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了解各比赛项目,指导朗读问句,随课文识字。个别读 齐读指导读好第二个问句 个别读指导读好第三个问句 自读、个读指导读好前三个问句个读指导读后三个问句自读指名读,相机学习“扁、最”齐读游戏巩固识字课件展示迷宫游戏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模仿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公布比赛结果,朗读课文三问三答。老师引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看课件背课文小组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课件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特点以课文改编的歌曲视频总结下课教学反思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本节课得到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新课程识字量大,往往一课要求认识的汉字特别多。怎样使学生在充满韵味的阅读中频繁地接触汉字,并在各种语言环境中随时灵活地运用这些汉字,成为我们教学思考的重点。本节课中摒弃了以往过多的各种方法分析汉字的记忆,我们开始追求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的情境,从而紧密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在不断涌现汉字的机率中,孩子们对于汉字的感受是逐步得以完善和充实的!、新课程的阅读,特别是一年级的阅读,强调朗读和积累。怎样充分以“读”为主线,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中萌发读的欲望,激发读的兴趣,迸发读的热情,这又成为我们教学思考的另一个重点。 比尾巴一课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 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利用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以角色体验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尾巴竞赛”中当一回拉拉队员,或当一回小裁判各种角色的体验过程中,读必然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需要,学生的朗读中也必将充满着挑战、探究和提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问句的朗读指导。虽然我很尽心地进行范读,并且随即指导,学生的兴趣是很高的,但朗读效果不佳。这也是有原因的。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的技巧,要慢慢培养。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朗读评价,不断渗透朗读技巧,切实提高朗读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