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几点改进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李玉明 陈益民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常见 失败原因是: 分流管颅内段、腹腔段堵塞 分流管滑脱出颅腔外,为此我们在近5年内将此术式作了一些改 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直径2.4mm的硅胶管。 侧脑室端植入:选取外耳孔上6cm平行于 CT扫描面之平面,穿刺点在此平面上前 后中线后1/4点对应之右侧点。脑针穿刺 时循此平面指向头颅之假想中轴线,刺入46cm可进入侧脑室。将分流管 头端植入脑室内35cm深。 方 法材 料 引流管固定:用小圆针4号线在引流管之 硬膜外段贯穿缝一针,悬吊缝于帽状腱 膜上,再用1号线捆绑引流管后悬吊缝合 于骨膜上二针。 腹腔端植入:用尖刀在引流管之腹腔内 节段顺轴向刺出多处1.5mm裂口,腹腔端 长1530cm(儿童可留稍长),末端结扎。用本法共治疗17例患者,年 龄554岁,平均年龄24.6岁,包 括交通性脑积水2例,非交通性 脑积水15例。术后常规随访一 年,均无异常情况发生。 临床资料讨 论 在传统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式中 1,2,穿刺点选在最靠近侧脑室下角处,从这个位置穿刺如果用于作气脑室造影等 是很好的,极容易穿刺成功,但用于留置引 流管并不太合适,因为引流管是以垂直方 向进入侧脑室下角(见图2), 导致引流管在脑室腔隙中转折困难,极 容易使脑组织碎块经管前端及侧孔进入 管腔或因管子打折而造成堵塞,这一点在 脑室扩大不太明显的病例尤为突出。 采用改进后的穿刺方法可将引流管以平 行方向置入侧脑室中央部后使其漂浮于 脑室体部,从而避免了以上弊端。 在固定引流管时,若采用捆绑悬吊法, 则有捆之过紧后发生堵塞的顾虑,所以 临床上常见因固定不够紧而发生引流管 向下滑脱的情况。 为此我们采用贯穿缝后再悬吊的方法, 固定非常可靠。因头皮较厚,分二层严 密缝合后不会发生脑脊液漏。 由于引流管的固定点在头部,因而对于 儿童患者而言,可以在身高增长的同时 因部份腹腔内段管子被拖出而得以适应 ,从而可避免多次手术。 发生于引流管腹腔端的堵塞最多见的原 因是被大网膜包裹填塞管孔和管子打折 二种情况,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得以 避免。 关于本手术的材料选择尚有不同的看法 ,从理论上讲选用带有控压阀门的装置 是比较符合生理的,但在我们应用普通 硅胶管治疗的病例中并未发生过因颅内 低压而产生不适的情况,因此我们倾向 于前述观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