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 哲 理 诗。诗歌和哲学,代表人类思维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 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富有哲理性的佳篇。李白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的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毛泽东的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是饱含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哲理和真挚的感情、鲜明的意象结合起来,有激情有情趣,既入情又入理,使哲理诗兼具抒情性和哲理性。诗歌和哲学,代表人类思维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哲 理 诗 赏 析琴诗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鸣?若言声在指头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 理 诗 赏 析琴诗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诗人在这这首诗诗中描绘绘了琴和指头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设句和两个反问问句,故作疑难难之语语,实际实际 上幽默诙谐诙谐 ,意新理妙,揭示了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赖于主、客观观的紧紧密配合” 、“事物是联系的”、“内外因相结合” 等深刻的哲理。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杜牧)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写 项 羽 的 三 首 诗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王安石)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 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 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四 首 写 运 河 与 隋 亡 联 系 的 诗入若耶溪(梁王籍)舟余何泛泛 ,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 , 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 长年悲倦游哲 理 诗 赏 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出了“动美”。 王籍以动衬静, 充分表现出原始森林的 “静美”。 试想:久居闹市之人,有幸旅游于原始大森林,耳畔没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轰鸣,没有广播喇叭高分贝的音响, 该会感到多么轻松惬意,舒适宜人!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体现了动 与 静 矛 盾 双 方 的 对 立 统 一 。钟山即事 (宋 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籍 :“蝉噪林愈静 , 鸟鸣山更幽。 ”钟山即事 (宋 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曾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王籍 :“蝉噪林愈静 , 鸟鸣山更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 调 歌 头 (宋苏轼)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本词从 问月 开始到 自慰 结束,从 缺憾 开始到 圆满 结束,从 疑惑 开始,到 清醒 结束,得到大彻大悟的结束,苏轼要自己、弟弟以及天下读他的诗的人,不必硬性追求实际生活中的完美之憾,只要精神上充分理解 自然选择,寻找自我的快乐所在,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长期属于超脱灵魂。(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 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蕴 含 有 丰 富 的 哲 理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放 言 ( 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哲 理 诗 赏 析这这首诗诗的主题题是辨伪伪。 首联联提出有办办法解决狐疑,颔联颔联 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绍这 一办办法:让时间证让时间证 明一切。颈联转颈联转 入到历历史人物,进进一步证证明上述办办法。尾联顺联顺 着颈联颈联 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还没有显现时显现时 便死去,他们们的德行真伪伪就无人知晓晓。本诗诗告诫我们们:看待事物不要过过早下结论结论 ,否则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论诗论诗 三十首(元好问)眼处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总非真。画图临图临 出秦川景,亲亲到长长安有几人?哲 理 诗 赏 析这这首诗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见的真实实情景激发发心头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诗句;闭门闭门 造车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东西,总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则说 :靠临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亲自去长长安的能有几人?本诗诗告诉诉我们们: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论诗论诗 三十首(元好问)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 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 观 书 有 感(一)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流。 观 书 有 感 (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 熹 诗 赏 析观 书 有 感(一)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流。 观书有感第一首主要说明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还说明做事情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观书有感第二首主要说明: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不断更新、 积累知识 , 学问才有生气和进展。观 书 有 感 (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繁星之16青年人呵!/为着未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图画。春水之87 青年人!/只是回顾么?/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春水之174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冰 心 诗 赏 析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盼望赏析 艾青 盼望是一首精致凝练的抒情短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意蕴深刻的富有哲理的象征诗。诗人选择了海轮起锚准备开航、返航时准备抛锚的两个瞬间,表达了船员的心情和愿望“出发”和“到达”。“出发”和“到达”这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概念在海员的心目中是相同的。出发的目的是驶向另一个港口,到达目的地后,卸货装货,目的也是驶向另一个港口。 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 艾 青盼 望 赏 析卞之琳诗选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3日*断章赏析 选自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oo卞之琳(19102001),江苏海门人,诗人、学者。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全诗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字面上是不难懂的。但细细品味,又好像不能全懂,越想越觉得它的含义很多。诗人本人明确地表白 “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卞之琳断章 赏 析 西 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 o(汪遵) 自从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台 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O 韦 庄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石 头 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题 西 林 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事物无不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ooo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Oo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 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运动、生命运动等五种。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清赵翼诗曰: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难,赚赚得行人错错喜欢欢。进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方出一山拦拦。“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统一。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 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雪 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宋卢梅坡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乐 游 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唐李商隐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 )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