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9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5页 / 共79页
第6页 / 共79页
第7页 / 共79页
第8页 / 共79页
第9页 / 共79页
第1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教学与地理 高考备考经验交流宁夏银川一中宋晓玮 2010.3.6一、必修模块课程设置与利弊问 题 二、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 学的一点体会三、案例教学与高考的关系四、选修课课堂教学与高考内容 适应性探究主题:主题:主题一、必修模块课程设 置与疑难问题根据课程安排,必修三个模块在高一 两个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分三学期开设 ,每周两课时,18周上课,2周复习 巩固考试检查 。这样的教学安排在教学中的表现有利 有弊。 1、地理课开设时段长,为学生接受地 理教育,进行地理科学上的探索在时 间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n但是周课时量不足,课程内容多,课 程内容碍于课时的限制往往浅尝辄止 、草草收场。特别是必修1中大量的自 然地理原理难以学透,造成夹生现象 ;加上课时之间时间跨度大,学习的 连续性差,知识不能及时巩固;长期 积累夹生现象愈加严重,学生学习的 困难度越来越大,逐步丧失了继续学 习地理的兴趣。n课程开设的学时不足,导致有些课程 项目难以开全开足,有限的课时应付 基础知识都捉襟见肘,更别说实地考 察,野外观测等课程项目了;特别是 每个单元的研究性课题难以落实,使 得课程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 在必修阶段的很多能力难以形成。 n2、高二文理分科后,高二上学期开设 地理课程,理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参 与性不高,课堂、作业都消极怠工, 更别说课外延伸问题了。地理课程基 本上靠严肃的学习纪律去逼学生,或 者靠老师的个人魅力去拉学生来学。 因为失去了高考的目的性,所以,在 这个阶段不但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 和精力,更严重的是对学习风气造成 了巨大的破坏。(上述现象还出现在 从高一开始就立志上理科的学生身上 ,其消极影响不仅在个人,还影响了 集体风气)3、必修2的开设使地理学科从“什么是什么 ”,走向了“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农业 生产”过去注重的是哪里有什么(如商品粮 基地,商品棉基地,各个工业基地等), 主要分析的是现状的东西。而新课程的“农 业生产”更注重的是哪里有什么的地理原因 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不仅探讨现状 ,还用地理的理论去研究将来怎么做会更 好;不仅研究一地一事,更注重的是通过 一地一事的研究学会研究地理事物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噢,原来的身边的这些事 都是有地理道理的。 n能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有什么用,自觉 的用地理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情, 自然的去学习有用的地理。但是,困 难的是这些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 更多的感性认识(需要去看);需要 更多的案例资源,案例资源从哪里来? 挖掘这些案例资源如何与标准要 求统一。 n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 形成”, 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主要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我们如何把握主要地域类型,哪个地 域类型是主要的?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其它地方的地域 类型需不需要去判断?哪些地方的地 域类型需要去重点判断?等等都只能 靠老师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这样的经 验和判断其科学性不好衡量。n4、事实上,高考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去 鼓励新课程所倡导的开发学生的创新 能力。高考为了坚持公平性原则,统 一的试题中不能体现真正的学生自主 的有特色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n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其实有很多契机 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的,如天文 观测、环境监测,仪器的设计与制作 等,但是失去了高考的目的性后,让 学生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哪里?让家长 和社会支持其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哪里 ? n只能靠兴趣,靠荣誉,但在今天这样 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路能走多久?也就 是说,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如何把握 学生创新思维与高考的衔接问题。我 们敢不敢让学生提出问题(新的,与 课本不同的),提出问题了敢不敢鼓 励学生去深入研究?(如果没有显著 的成果,其过程怎么被认可)。主题二、实施高中地理 新课程有效教学的一点 体会 所谓“有效教学”,是在仅有的40分钟 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教与学 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在确定发展 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 种水平,一是已达到的水平;二是可能达 到的水平。学生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 平和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运用“最近发展区 ”的理论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教学从具有 一定难度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问题解决 一、在设计教学方式以前一定要研读课标 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 的活动 四、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 点拨 五、地理教学中要进行有效合作 六、有效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 键 七、及时进行有效的学习反馈 A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时,课标要求为“以某 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 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 的对策措施”。人教版教材选择了“美国田 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作为例子,如果教 师只把课堂重点放在田纳西河,那是绝对 不能“达标”的。 B.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 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 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四 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 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 的要求 以流域开发为例,四个版本选取的案例如 下。 版本案例 人教版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湘教版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北师师大版塔里木河流域的治 理 山东东版长江流域 C.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 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 ,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 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 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 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 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 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D.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顾相关的 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以达 到知识的迁移 E.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 究学习 .学生通过合作来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 而使知识趋于完整,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 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合作学习越多越好,过多 的合作学习会降低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时 间不允许,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首 先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而是问同学或问老师,这 些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将受到削弱。 F.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着“伪探究”现象:一是教 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 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 ;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 启发性的问题少,量多质差的“满堂问”几乎成为 变相的“满堂灌”;三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 集体讨论,其实答案就在课本上,地理课堂表面 热闹实质空乏;四是以解答教材“活动题”代替探 究性学习,其实教材中的许多活动题是预先给定 材料,问题也是预先设定好的。五是假研究,假 成果。 G.作业不宜多,宜精。布置作业时可以选 择表述为主的思考题,通过表述性的作业 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学科术语规范表述的能 力,也便于教师从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中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主题三、案例教学与高考 的关系n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n材料1、某城市A(107E,37N)2009年房产市 场一片兴旺,地价不断上涨;不少楼盘为了“有 效“利用土地,开发商一方面让楼房长高,另一 方面增加了建筑物的的密度。n材料2、A城市某房产商为了扩大销售,打出了“ 买底楼,送花园;买顶楼,赠露台”的广告。n(1)、A城市普通商品房开盘日期多选在5、6 、7月,11月、12月、1月较少开盘,但A城市的 高档商品房“滨湖庭院”开盘日期却不受季节的 影响,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16分) (2)、某小区的居民在花园和露台种植了西红 柿,但发现露台的西红柿的品质和口感好于花园的西红柿,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n答案(1)、1A城市为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太阳直射南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低,楼房的底层易受南面楼群阻挡 ,采光不足,影响房屋的销售:(4分)夏季,太阳直 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高,楼房的底层受南面楼群阻 挡较小,采光好于冬季,对房屋销售影响较小(4分) :2、冬季,北方气温低于零度,草木枯黄;夏季,北 方高温多雨,小区绿化形象提升,提高小区的档次(4 分)(如有合理答案也可得分)滨湖庭院为高档住宅小 区,楼房密集度低,小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季 节变化对小区环境影响小(4分)n(2)顶楼的露台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3 分)顶楼的露台高度高,昼夜温差大,夜晚呼吸作用弱 ,糖份含量高。(3分)地理“必修1”和“必修2” “必修3”三个模块中有许 多的案例,这是与以前教科书一个很大的不同 之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释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的基本原理 。对于地理教学,其核心应当是通过研究区域 的地理环境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如何帮 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 原理,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发展的基本思维方 法。(必修3的学习目的不单是区域特征,而是 一个区域如何可持续发展,应考虑哪些因素)n纵观近几年高考、 不难发现、 无论是地 理单科试卷还是文科综合测试卷、 无论是 全国卷还是地方自主命题卷、 在大部分主 观试题的命题形式上都体现了“案例导原 理” 或“案例导理论的特点、 即要求学生 根据试题中所提供的材料或案例、 运用已 学过的地理知识、 地理原理或规律来分析 解决教材中未曾出现的实际问题。 这里, 举近几年的例子说明。 (08年宁夏文综)36题:阅读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n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 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 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 桥之一。(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12分)(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 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 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 环境效益。(12分)37.答案要点: (1)海域宽阔 台风多 潮差大 流速急 水深,风浪大 海洋 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增进区域经济整合) 实现节能减排 (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 染)n(07年海南卷)21(10分)根据土地利 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 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 2、表3)。完成下列要求。方 案农耕 地果 园林地草地菜 地A44.12.412.940.50.1B18.111. 636.833.40.1C10.119. 636.833.40.1表2 农业用地构成(%)n以方案A为比较的 基准。侵蚀量比较 (%)方案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38年内8年以后100A100575764B52508850C4048112表3 经济与环境效 益比较n(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 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 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 表各方案的字母)(4分)n(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 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6分)n因此,从高考的上述命题形式及其反 映出来的命题意图看,重视地理案例 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 的,否则,学生在高考中很难具备这 种较高层次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 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材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