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3页
第2页 / 共93页
第3页 / 共93页
第4页 / 共93页
第5页 / 共93页
第6页 / 共93页
第7页 / 共93页
第8页 / 共93页
第9页 / 共93页
第1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脑电图学的基本概况第一节 脑电图学的历史 1875年,英国生物学家R,Gaton已展开测量兔 子的脑波研究。 1929年,德国精神科医师ans Berger首次 发表脑电波图并命名为,该理论成为 神经诊断学的基础,因而发表了人类脑电 图证明脑波的存在。 我院在1953 年由我科创始人周孝达教授带领 下开展了脑电图检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 诊断依据。第二节 脑电图学的发生原理人类的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能产生 微弱的生物电流,可通过在头皮上安放电 极描记到生物电活动称之为脑电图(EEG )。一、脑波形成的解剖基础大脑皮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 的最高中枢,也是脑波活动的主要 解剖基础。大脑皮层是由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和无计其数的 突触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传递网。大脑皮层 分为6层:由外向里依次为(1)分子层(2)外 颗粒层(3)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神 经节细胞层(6)梭形或多形细胞层二.脑波形成的生理基础-脑电活动是由垂直方向的锥体神经元 与它们的顶树突的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第二章 脑电图的总论第一节 脑电图的一般性质和分类一.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周期: 在正弦波现象中把一个波与 下一个波之间的距离用时间表示 振幅: 由基线到波顶或波底的距离 . 位相: 有正相和负相 以基线为标 准朝上的波为负相波,朝下的波为正 相波. 二. 影响脑电图的各种因素 1.年龄和个体差异:年龄越小则快波越 少而慢波越多,且伴有基线不稳;年龄 越大则快波越多而慢波越少 2.精神活动 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时 节律消失,为波所代替 3. 外界刺激 如被试者睁开双眼时, 波阻断4. 生物及化学因素影响 a.氧气: 低氧或缺氧症时,脑电图无变化- 周期振幅稍变小-振幅增大 波形的不规则 性-振幅明显增大,出现,波. b.CO2: 血CO2,波幅显著升高,波变慢- 慢波 c.糖: 血糖 ,振幅增大,周期变短.d.体温: 体温升高使脑皮层细胞代谢增加, 节律增快;与脑无关的疾患引起的发热, 脑 电图无明显改变. 5.药物因素的影响:如乙醚 、鲁米那 、 杜冷丁、 苯妥因钠、 丙戊酸钠、 冬眠灵、 安定、麻黄素、咖啡因、激 素类等,检查脑波前最好停用一周,以 求减少药物影响所造成的误判断。 三.脑电图分类 一. 按频率的分类 1.Schwab分类(1951年) 波 0.5 3Hz 波 4 7Hz 波 8 13Hz 中间快波 14 17Hz 波 18 30Hz 波 31Hz以上 2.Walter分类 波 0.5 3.5Hz 波 4 7Hz 波 8 13Hz 波 14 25Hz 波 26Hz以上 3.频率自动分析器时的分类 2波 1 2Hz 1波 2 4Hz 波 4 8Hz 波 8 13Hz 1波 13 20Hz 2波 20 30Hz 二.按图形的分类 1. -脑电图 2. -脑电图 3.平坦脑电图 4.不规则脑电图第二节 脑电图的描记技术 一. .电极的种类电极的种类 1.1.头皮电极头皮电极 2.2.特殊电极特殊电极 二二. .电极的安放方法电极的安放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国际目前普遍采用国际10/20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系统电极放置法第三节 脑电图的导联连接方式一.单极导联法:将头皮各活动电极与同侧的无关 电极相联结,所描记出的电位差的方法. 二.双极导联法:不使用无关电极而将头皮上的两 个活性电极分别联结于脑电图第一栅极和第二栅 极进行描记的方法.第四节 诱发试验有一部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 脑电图在一般描记时,异常的电活动不 够明显,也有不少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 期脑电图上不出现痫性或痫样放电,因 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使潜在的痫 样放电或其他异常电活动显现出来,称 为诱发试验。(常用的诱发试验有以下几种: 睁闭眼试验:最常用、最简便的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试验:测试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试 验 睡眠诱发试验:尤其在儿童良性癫痫 闪光刺激试验:对光敏感性癫痫及肌阵挛性 癫痫是一种较好的诱发试验 药物诱发试验。过度换气时诱发出3c/s棘慢综合波第四节 正常脑电图 频率:构成脑电图的主要节律波即基本波的频 率,多数属于波范围,即为8 13Hz. 波幅: 波振幅在5 100V范围,一般见于 全部头皮导联,以枕、顶区为著. 位相:以基线为准绳,其上为负相,其下为正相 . 波形: 波波形通常是正弦波样有是呈弧形 或锯齿状.一.几种常见的脑波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脑波 波:频率8 13波/秒,波幅10 100 V, 类正弦负性波.安静闭目时,在顶、枕区活 动最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波:频率18 30波/秒,波幅10 25 V, 尖样负性波.在额、颞、中央区活动最为明 显.在睁眼视物、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惊疑 恐惧或服用安定等药物时, 活动急剧增多. 异常脑波 1. 波:频率4 7.5波/秒,波幅变动范围很 大,10 150V不等,多数为单形态类正弦样 波,少数为多形态复形波. 活动多见于额、 颞及中线区;广泛病变时,任何不为均可出现. 临床意义:高波幅活动现局性出现,常见于局 灶型癫痫、脑瘤、脑外伤、脑血管病等,且有 定位价值;如果是弥散性出现,则常见于脑动 脉硬化、炎症、高颅压、低血糖、各种原因 引起的贫血以及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所导致 的中枢中毒性改变等;如果是双侧对等同位相 地阵发出现,则于间脑癫痫有关. 2. 波:频率0.5 3.5波/秒,波幅10 500V不等,有时会更高.多数为多形态的复形 波,少数为单形态的类正弦样波.任何部位均 可出现. 临床意义:波是病理波.高波幅波幅现局性 出现,常见于颞叶癫痫、脑瘤、脑脓肿、脑血 管病变伴有软化灶、硬膜下血肿等,并且有定 位意义;高波幅波若呈弥散性出现,则多见于 脑炎、脑膜炎、昏迷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 枢中毒;阵发性波则常见于皮层下癫痫,如典 型癫痫小发作. 3. 棘波:时限小于80ms,波形如尖棘,波幅 10 200V.负性棘波多见,它们来自皮层浅 层;正性棘波或双相性棘波多来自大脑半球深 部.多棘波是由两个以上的棘波组成的棘波群 .棘波是大脑皮层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反映 临床意义:常见于癫痫大发作、颞叶癫痫、 脑膜炎、脑膜瘤、脑脓肿等.多棘波则出现在 肌阵挛性癫痫. 尖波:时限为ms,波 形如锯齿;其上升支陡峭而下降支略倾 斜,像一个直角三角形。位相可以是正 性、负性或双相形。 临床意义与棘波相似,也是意味着皮层 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局限性癫痫、脑 血管病、脑炎以及脑外伤后疤痕形成等 疾病有关。 5。棘慢波综合:是一个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 玻;棘波时限20 80ms,慢波时限200 500ms ;波幅200 500 V。 临床意义:若棘慢波综合的频率为3波/秒,在额、 枕区以双侧对等同位相的方式阵发出现,即可称之 为典型失神发作的确诊波形;若其频率为3 4波/ 秒,且为高波幅弥漫性阵发出现时,棘波往往甚小 ,挤于慢波之间或移行于慢波的升、降支上,此种 波形与高热惊厥有关;若其频率为2 2.5波/秒, 棘波波幅几乎等高于慢波波幅,也以阵发方式出现 ,常见于儿童顽固性癫痫,它提示脑功能有严重障 碍并伴有智力发育不全。 6。尖慢波综合:是一个尖波和一个慢 波组成的复合波;尖波时限80 120ms,慢波时限500 1000ms;波幅 200 500 V。常见于非典型性失神 发作。 7。三相波:是一组综合波,首先出现 一个小负性棘波,然后是一个大而深的 正性尖波,紧跟着是一个小负性棘波。 常出现在以波或波为背景的电活动中 ,临床常见于肝昏迷前期,与血氨升高 有关,也见于癫痫和脑外伤。二.正常脑电图 正常成人脑电图的频率几乎全由波及 波组成,其波幅波形及频率丙侧均对 称,频率恒定不变,波幅在两侧可相差 30%,惯用右手的人,由于左侧半球传 入冲动较多,波受抑制,所以右侧半 球波幅较高。85%的正常人可以是上述 脑电图波形,15%则可有轻度异常改变 。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 (1)形脑电图:节律占优势,平均指 数为75%,波幅在100v以下,以枕部最 明显,呈纺锤状节律 (2)形脑电图:以波占优势 (3)低电压脑电图:全图均为低波幅 (4)不规则脑电图:波频率变化大,可 达3Hz以上,额,颞区有较多4 7Hz节 律儿童正常脑波的分期及特点 1.按成长年龄分期: 期(波优势期):新生儿18个月 EEG:脑波不规则,不对称,低幅的1.53Hz不规 则波 期(波优势期)26岁:23岁波渐被波 替代,6岁后头部波开始减少,节律渐占优势 期:(脑波不稳定期)69岁:6岁后头部波 为波代替,右半球占优势,波幅可达100V,有 少量低幅快波,9岁波频率可达912Hz 期(波优势期):10岁以上,脑波已和成年人 相似,前头部少量波,18岁才形成稳定的波节 律 2.正常儿童脑波发育的特点 年龄越小,频率越慢,不规则、不对称 、不稳定,弥漫性分布 枕部脑波,首先具有节律性,波随年 龄增大而增多 幼儿期脑波波幅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加 而下降三。睡眠脑电图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发生各种不同变 化,这些变化随着睡眠的深度而不同。 根据脑电图的不同特征,又将睡眠分为 两种状态: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 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 1.NREM睡眠 期:此时身体活动减少逐渐消失,肌 张力降低,心率,血压,体温和呼吸均降 低,但呼吸规则,出现慢的水平性眼球摆 动。 EEG从解体波减少甚至消失,波 占优势,出现顶尖波一负相尖波,波幅 100300V,位于双侧顶部 期:睡眠进一步加深,身体很少活动,心 率,血压,代谢率降低,呼吸规则,可出现鼾 声,肌张力降低。 EEG:不规则27Hz活动,双额,中央区出 现睡眠纺锤及K 复合波 ,频率常为12 14Hz,多为中波幅。 期:睡眠更深,不易唤醒,肌张力低下 ,眼球运动消失,心率,血压,代谢及体温 进一步下降,呼吸规则,生长激素分泌增 加。 EEG:不规则高波幅慢波为主,常为 75V以上,2Hz或更慢的波,出现K复 合波(为一高波幅1Hz慢波+睡眠纺锤。 期:不易唤醒,肌张力低下,无眼球活动 ,心率,代谢及体温继续下降,生长激素分 泌增加 EEG:2Hz或更慢的波进一步增加,达50% 以上,有K复合波。2. REM 睡眠 偶有活动,肌张力低下,出现快速水平性 眼球活动,80%有可回忆的生动梦境,心 率比NREM增加,血压,心率,体温,代谢率 增高,脑血流量增加,呼吸不规则,男性 可出现阴茎勃起,很难唤醒。 EEG:从NREM第期以高波幅波为主 低电压不规则波为主。NREM睡眠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