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2012年5月5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山 东日照附近海域近日发现大面积赤潮,4日的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赤潮分 布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通报相关地方政府部 门,及时做好责任海域赤潮的跟踪监视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帮助相关 养殖业户做好赤潮防范。同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继续利用卫星 、海监飞机和船舶等,对赤潮发生海域进行立体监视监测,并及时发 布有关信息。 v尝试 探究:赤潮属于哪类海洋环境问题 ? 提示: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污染和海洋 生态破坏两类,赤潮属于海洋污染。v了解v海洋主要污染物的类型v掌握v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v应用v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 其危害;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破坏问 题及其危害v(1)来源:源于_排放,以及海洋上的 _v_,包括采油采矿、海洋捕捞、海上运输、倾 倒港口航道疏浚物、核废料深海储存以及海滨旅游业所产 生的垃圾。v(2)类型va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油船事故、_、 输油管道漏油、_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 船舶一、海洋污污染1海洋主要污污染物陆陆地污污染物生产产活动动和生活垃圾海上井喷喷事故沿海工矿矿企业业v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的,目前这类污染已成为 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vb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主要来源于 _和_v_。vc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 _以及_。v(1)导致水体_化,使_浓度降低 ,鱼虾和贝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v(2)生物体内累积或腐化产生的毒素可通过 _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2危害工业废业废 水生活污污水化学农药农药含铅铅汽油富营营养溶解氧食物链链v(3)生物在污染严重的海域中展开非正常状态下 的生存竞争,致使生物_急剧下降。v(4)破坏旅游区的_质量,使滨海失去美丽 景观。v(1)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v主要类型:海岸滨海、_、_、海岛、 _、v_、上升流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v价值体现:既赋存天然的_价值,也具有 不同的_v_功能。二、海洋生态态破坏1形成原因:既有_因素,又有_因素。2表现现多样样性环环境自然人为为河口湿地红树红树 林珊瑚礁生态态社会服务务v危害:海洋_过量,以及人类_的开发活 动,v破坏了各类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功能。v(2)海洋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使珍稀、濒危物种灭绝。v(3)外来物种入侵v入侵渠道:鲜活水产品广泛流通、_的 引v入、水族馆饲养外来生物、_的开凿以及远洋 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v影响: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后,既可能改善当地的 _v_,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可能因缺 乏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当地自然_发生根本 性变化,加上寄生虫、疾病等影响,造成当地物种 _,生态结构_,最终爆发生态危机。污污染物不合理海洋生物物种入海运河生态态环环境生物群落消亡失衡v图325“世界赤潮多发海域的分布” 提示:(1)从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赤潮 发生的原因。 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的大量繁殖。化学 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氮、磷)以及一些微量元 素、有机物等存在,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 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环 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 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氮和磷;通常工业废水中 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废水中也常含有 大量有机物、营养盐和磷。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 后汇入大海。使得大海中的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 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因此环境污染造 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2)赤潮的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及 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 海域富营养化。赤潮的治理措施:喷洒化学药品直接 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 到海底。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计把赤潮海水吸到 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用围栏把赤潮发生 区围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随着对海洋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经 济正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 愈来愈突出:海洋水质明显下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生物多样性差,生态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呈 明显的脆性化趋势,等等。海洋环境问题v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v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形 成的?【例证证】读辽东读辽东 湾污污染状况图图和辽东辽东 湾海域图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v(1)辽东湾所在海域属于我国的内海 _海,我国内海还有_、 珠江口、长江口,在这些海域,中国拥有 绝对主权。v(2)辽东湾污染状况,从污染标准指数分 析,首要污染物是_,其次是 _,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辽东湾 ,会导致海水_化,影响生态系 统。v(3)结合辽东湾周围工农业生产和自然条 件分析,导致辽东湾污染较重的原因主要 有哪些?v从陆上和海岸生产活动看: _v_ _。v从海上生产活动看: _v_ _。v从海域自然条件分析 _v_ _。v(4)辽东湾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海洋污染 ,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其人为原因主要 是:v_ _。v_ _。v答案 (1)渤 琼州海峡 v(2)无机磷 无机氮 富营养 v(3)辽东湾周围陆上工农业发达,临近中国北方 的两大工业基地。周围人口稠密,沿海有众多港 口和其他海岸设施,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产生 大量废弃物排入辽东湾 经过辽东湾的船舶和 海上石油生产等产生大量的油类物质 辽东湾 海域相对封闭,缺乏洋流,不利于污染物质与外 海交换而充分自净 v(4)人们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 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一些海洋生 物物种濒临灭绝 v有些海岸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论证,破坏了海 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vA主要是海上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所致vB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vC少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vD污染较严重的海域一般位于大型港口 和工业城市附近 解析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产过 程,因而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 河口附近。 v答案 D【练习练习 】下列有关目前海洋环环境污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v海洋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v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 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二是在各种人为因素 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海洋环境问题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更为突 出。海洋环境问题列表如下:海 洋 环 境 污 染石油 污染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油船事故、海 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 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船舶排放含 油污水等造成的,目前这类污染已成为 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有机质 和营养 盐污染海洋有机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大 量增加,使总氮和总磷含量严重超标, 导致海水富营养化重金属污 染目前污染海洋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汞、 镉、铅等,它们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 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海 洋 生 态 破 坏典型的海 洋生态系 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岸滨海、河 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 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它们既赋存天 然的生态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社会服务功 能海洋生物 多样性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为人类提供食物、 药品原料和能源,同时对调节、维持和稳 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生物资源的过 度利用、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海面变化,致 使一些珍稀、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濒临灭 绝,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海洋生态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后,既可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可能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当地自然生物群落发生根本性变化,加上寄生虫、疾病等影响,造成当地物种消亡,生态结构失衡,最终爆发生态危机(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如:工程建设 ,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 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渔业生产,人类对某些海 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 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 致海洋环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2)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思维维拓展】 1.导导致海洋生态环态环 境破坏的主要原因v2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遭受破坏导致的生态危机点拨:此活动主要培养我们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操,残害 海洋动物的杀手废弃塑料,只是海洋污染的一小部分 ,但它已成为海洋动物的致命杀手。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 ,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海洋环境。 v答案:这是一道自由发挥的题目,大家可以发挥想 象。比如用废弃塑料制作工艺品,在工业生产地用 来发电等。教材P67活动动点拨:此活动主要训练我们读图表及从中提取有用信 息的能力。渤海沿岸有中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辽 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工农业生产发达。另 外,渤海的石油开采、海上船舶运输等海上活动频繁, 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从渤海的自然条件来看, 封闭的海域,缺乏洋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v教材P71活动动v答案:渤海周围是我国工农业较发达、人口稠密 的地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水量很大,向海中 排入大量的无机氮、无机磷、油类等。同时渤海 水域又是个近乎封闭的海湾,海水流动性差,污 染物不易扩散,这必然加重了渤海的污染和富营 养化,使赤潮生物高度集结,大量繁殖生长,从 而形成赤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