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广东高考第26题(9分):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 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 ,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 ,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 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 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 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 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 来分别证明?(2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 ,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分)第三问参考答案: 官方文献具有权威性,可信度较高;官方文献有歪曲 或美化事实的嫌疑;学者著作有主观认识;小说反映 了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小说是虚构的,不能 够作为严肃的史实;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 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 自主性等。史料学: 一、分类:一种分法 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 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 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 ,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 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4.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 资料等。另一种分法:1.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 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2.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 史料。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 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网站搜寻 4到当事人活动过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三、影响史观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方法不同; 2时代局限性等。史学理论(史观)(1)文明史观(2)全球史观(3)现代化史观(4)社会史观 (5)生态史观(6)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阶级斗争、生产 力等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表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化全球史观: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 察历史,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 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不 同文化越交流、融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资源、 环境、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各国 共同协商解决。文明史观:文明史观:同一时期不同文明在同一时期不同文明在接触与交流,接触与交流, 冲突与融合冲突与融合等过程中的发展。等过程中的发展。 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角度)06年文综测试天津卷37题第(5)问 171718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 ,许许 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 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 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 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 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依据材料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 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7*807年文综测试四川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 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 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 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 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请任选一事 件概述其主导思想。*9(09年广州一模)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 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 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 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根据这种 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定位应是A同治中兴 B同光新政C自强新政 D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新史观认识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史实(1)文明史观(碰撞交融创新)(2)从现代化史观分析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展;) 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启蒙化(新文化运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 学习西方的历程 提出适合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理论*11我看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设置从革命史观两半社会的象征,西方入侵早从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城市,促进周边城市 发展从文明史观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有利于 西学传播从全球史观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运用多元史观解析历史现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