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 师 们 好!北京市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 教师培训2010年7月课例展示与研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王云峰:新课程理念是没问题的,必须坚持!1.平稳推进,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 量.2. 加强学科深化。培训中加强与老师多样化的交流, 与老师分享经验,怎样使培训工作更有效。3.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自主与探究?4.高三物理课不能总是做题,我们还应给学生什么?5.高三教学,不能靠拼时间、拼消耗获取质量;要 生态化、减轻负担,提升质量。一、课例展示比荷的测定二、研讨交流1.看此节课例得到的启示?2.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物理课应当继承什么?需要改 进什么?3.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自主与探究?4.如何摆脱题海,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提高高三教 学的实效性?三、一些理性思考与认识内容安排一、课例展示比荷的测定二、研讨交流1.看此节课例得到的启示?2.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物理课应当继承什么?需要 改进什么?3.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自主与探究 ?4.如何摆脱题海,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提高高三 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节二轮复习课,显著特点如下:1、对知识、方法、实验重新整合不局限做题2、对已有实验的进一步利用、挖掘,进一步强调动手与动脑3、问题的系列化4、 方法系列化基本方法:电偏转、磁偏转组合双电容方法光电 效应法-)5、习题与实验相结合6、教学的实效性好,是一节实实在在的物理课不能只是几节过年课,更要上好过日子课。三、对高三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一)高三物理教学需要继承什么?(二)高三物理课需做哪些重新整合?(三)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五)如何摆脱题海,减轻学生的负担?(四)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六)如何调整高三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积 极情感?(一)高三物理教学需要继承什么?1.继续抓住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1)理解能力(2)分析、推理能力(3)实验能力 (4)应用能力(5)探究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怎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能力?高三物理课在提升能力时的长处?(1)理解能力抓联系、抓对比、区别易混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往往是抓住考生在理解知识时存在漏 洞进行考察的。Ns例2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 ,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地面对运 动员的支持力做功吗?例1、支持力做功吗?例3.滑动摩擦力能否做正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功的绝对值 是否一定相同?例.汽车行驶速率是12米/秒,车轮直径是1.2米。求汽 车车轮转动的角速度。 解:V=r所以=V/r=1.2 米/秒/0.6米=20弧度/秒问题:车轮上各点的速度是否都是12米/秒?例:一辆由超强力电池供电的摩托车和一辆普通有轨 电车,都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哪辆车的质量将增大?对有轨电车,能量通过导线,从发电厂源源不断输 入;而摩托车的能源却是它自己带的。能量不断从外 界输入有轨电车,但没有能量从外界输给摩托车。能 量相应于质量,所以有轨电车的质量将随速度增加而 增大,而摩托车的质量不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大。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既要重视文字对比, 更要注意在物理情景中对比.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对比M1M2mV0V1VAVBABFl0V0最长VV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弥补知识理解上的漏洞 。文字理解物理过程能量角度哲学角度广义表述原电磁感应 E感闭合电路I感磁效应B感(感)阻碍变化加深理解、深化认识概念规律(例楞次定律)(2)分析、推理能力画示意图,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平台全面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思维要严谨,不能想当然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角度:运动和力的角度、动量角度、能量角度。在分析电磁感应问题的角度:电路角度、力学角度、能量角度去分析; 在分析原子核物理问题的角度:电量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 守恒。ACv01B2例.地面光滑,A、B一起加速向右运动,试将F1、N、F2进行大小排序F1F2NM1M2a(3)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仪器使用的一般规则加强对物理实验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设计 高三物理教学对实验教学的重新定位进行误差分析的意识与能力 实验复习一些策略l每个实验的基本点要清楚,用实验思考题对 实验进行拓展例.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50HZ,如果利用它来 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道工作电压的频 率大于50HZ,这样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大、小)。答:小S=aT2观察与比较(直接比较、效果比较)等效与替代单因分析与变量控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模拟法放大法(螺旋测微器、光杠杆)累积法(测单摆周期、双缝干涉测波长实验测条纹间距)转换法:在物理学中,许多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多种效应 和关系,故可有各种不同的转换测量方法。这是物理实验 最富有启发性和开创性的重要一面。物理测量量分直接测 量量、间接测量量,会用直接测量量表示间接测量量。留迹法(打点计时器、闪光照片)l注意实验思想方法的系统化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认为拉力等于 小桶的重力的条件?由此造成的误差是 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要使系统 误差小于5%,问M与m的关系?MFmgl 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不要割裂开。理论实验原理;误差分析理论作指导实验设计需要理论支撑;l以实验设计为平台,激活思维、打开思路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要求和条件:是测定?是验证? 还是探索研究?这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确定实验依据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宏观角度把握实验设计思想,广泛联系,从多角度出发 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案,用物理规律(物理量间的关系)将实验 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统一起来。画图示意构想并筛选实验方案、选定器材,拟定实验步骤 科学、合理、有序实验设计的思路例1:测量力有多少种方法?F=kx、等效法测力、平衡条件测力、F=ma、F=mv/ t、 动能定理求力、安培力F=BIL、压力传感器等例2:测速度v的方法?V=S/t光电门、V=(S1+S2)/2T、利用旋转纸筒测子弹速度、利用平 抛测玩具手枪子弹的出口速度、利用冲击摆测子弹的速度、利用动能转化成 势能求速度、微观粒子速度可用电偏转、磁偏转、速度选择、E=BLv、电磁 流量计、多普勒测速、雷达测速器 、旋转棱镜法测光速等理论的指导作用激活思维,打开思路!例3、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电流表内接外接问题?电表量程与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问题?欧姆表:倍率选取(中值附近)、正确使用(电阻调零)、读数替代法:监测仪表的灵敏度决定测量的准确度,待测物的微小变化能 引起监测仪表的很明显变化电流半值法:如何保证并联的总电流不变?电压半值法:如何保证串联的总电压不变?电阻定律法 电阻传感器比较法并联关系法 串联关系法 混联关系法电表指针有 明显偏转电桥法R1 C RXK2 R3GR2RR4 K1D充分利用规律、利用器材(电表自身的指示)、利用方法l高三复习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以实验为背景的题目用实验手段进一步探究问题示波器的使用物理实验的功能 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概念规律 形成物理图景,认识物理过程 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 掌握实验技能,学会科学方法 培养实验能力,养成良好习惯高三复习有无必要做实验?做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时,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 入两根大头针之后,眼睛在另一侧沿水平方向隔着玻璃 砖可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a和b是不通过玻璃砖 看到的两根打头针的上半部。(2)c是从玻璃砖中看到 的一根大头针的下半部,其后面的一根恰好被c遮住( 靠近观察者称为前,远离观察者称为后),并且此时沿 视线方向看得c在a的左侧,倘若眼睛的位置移向左边, 后面一根的下半部d也将被观察到,则以下判断中正确 的是Ac是b的下半部Bc是a的下半部C眼睛左移时,d将出现在c的左边D眼睛左移时,d将出现在c的右边a bc答:AC用模型描述自然,用数学表达模型,用实验检验模型(4)应用能力明了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 例:(2010北京)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不断与 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 渐增大。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 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m0,初速度为v0,下降距 离l后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m1。此后 每经过同样的距离l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 合并,质量依次变为m2、m3mn(设各质量为 已知量)。不计空气阻力。(1)若不计重力,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vn;( 2)若考虑重力的影响,a.求第1次碰撞前、后雨滴的速度v1和vn;b.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动能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操作规范逐字逐句,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画图分析,明了情景多角度分析,防认定性错误建立模型,找到特征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规律,列出方程针对性、条件性推导结果,讨论意义反思、感悟、提升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分析处理新情境问 题的能力,防止高考成绩错位。眼看 嘴读 手画 脑思培养审题能力,教师要做的四件事:第一,要明确审题能力是学生通过训练形成的能力第二,教师要做好学生模仿的示范第三,教师要给学生可操作的模仿动作第四,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去思考、领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从知识、方法、过程模型等角度进行反思、总结和梳理 。注意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的理解和领悟。注意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的理解和领悟。重视基本图 景的学习与总结情景归类、习题归类 。利用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掌握方法,题目是无限的,方法是有限的做题的目的是掌握方法,题目是无限的,方法是有限的 。处理好题与法的关系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牛顿第二定律的题很多,做题的目的?(1)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会判断运动性质特别是几个阶段ABa 2 1302468 10FNts202468 104tsvms-1(2)注意从运动角度求被动力(3)正交分解法(把力分解、把加速度分解、F和a都分解 )(4)整体法、隔离法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1)画图分析过程阶段状态 (2)用三大观点把握问题(3)列方程注意规律的成立条件m1m2m0电场、磁场处理问题方法的对比分析:运动性质不同处理问题 的方法不同yxP1P2P30应从几个角度分析电磁感应问题?badc电学角度分析(动生、感生 )力学角度分析能量角度分析(5)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指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现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现象的追问 最速曲线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物理问题的策略-从物理学的完备科学要素出发设计问题情景(实验基础、逻辑体系、数学表述、思想方法、应用价值) 以实验为手段创设问题情景。由物理学内在的逻辑性而引发的问题情景。例如,我们说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为什么 洛仑兹力不做功而安培力可以做功?利用数学表述引申的问题情景例如,由库仑定律 问:r0,F? 利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设计的科学 思辨情景。 惯性力与万有引力是等效的在物理知识的应用环节中形成问题情景。 能否利用电容,设计一个来测位移、压力的传感器? 变压器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的匝数能否是1匝或2匝? 通过阅读和观察,获取新知识、新方法。从新颖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研究思 路或解决方案,构建适当的简化模型,并应用恰当 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 拟定实验步骤,探索要解决的问题。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作出解释和评价, 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提供探究的机会借鉴美国国家新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识别科学原理包括:描述、测量、分类观察、陈述再认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