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什么是哲学上的运动?,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当中,1、得出什么结论?,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恩格斯: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探究: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什么错误?,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的两种错误观点:,慧能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4、静止的含义:,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1)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模拟法庭,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道: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议一议,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水往低处流,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固有的: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本质的:非现象、表象。(苹果掉地),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种联系必须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联系才是规律;稳定的:形成规律之后,不是多变的,很快消失的;,(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本质,苹果落地现象,议一议,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规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也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2004年印度洋海啸,(2)规律普遍性、客观性及意义,洪水 地震 飓风。 这些自然界的现象的出现是否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达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西气东输,(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思考34页小栏目: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做是改变或创造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人的主观能动性),思考:荀子的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联系生活:神七的发射成功蕴含了那些哲学道理?,两个原理:(1)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分析(2)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析,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和废止,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废止,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表述:,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C、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A、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原理,方法论,小结:,运动,物质,静止,主 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原理,本课的逻辑关系:,判断:1、规律是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思路(1)规律客观性的含义 (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规律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 ,练习:,(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C,2、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观点A、正确反映的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3、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思考:,规律与定律的比较,区别:,(1)含义不同: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定律是指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2)性质不同:规律是客观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定律则是主观的,是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得出的一种认识,可以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3)发生作用的形式不同。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并起着作用。定律则是人们对某种客观规律的认识,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规律,获得定律。,定律是人们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联系:,(4)范围不同: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之分。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是在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普遍起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定律所揭示的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特别是在自然界中某一领域起作用的具体规律,是对某一具体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规律与定律的比较,1: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4)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规律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重重点),作业:,“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如何理解恩格斯这一论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