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4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5页 / 共84页
第6页 / 共84页
第7页 / 共84页
第8页 / 共84页
第9页 / 共84页
第1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一、萨顿的假说1推论:基因是由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 上。2理由: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1)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稳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染色体基因染色体(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4) 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也是自由组合的。父方母方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现象的解释F2配子配子XWYXW (红红眼)(红红眼)Xw 红红眼XW Y(白眼)XW XWXW YXW XW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线性二、伴性遗传1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1)相关基因型女 性男 性表现现型正常正常(携带带者)色盲正常色盲基因型 XBXb XBXBXbXbXBYXbY(2)遗传特点男患者 女患者。女患者的 一定患病。有 遗传现象。多于父亲和儿子隔代交叉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1)患者的基因型女性: 和 。男性:XDY。(2)遗传特点女患者 男患者。具有 的现象。男患者的 一定患病。XDXDXDXd多于世代连续母亲和女儿1.染色体类型2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决定类型)(2)过程(3)决定时期:受精作用中精卵结合时。3性别分化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如:(1)温度影响性别分化,如蛙的发育:XX的蝌蚪,温度为20时发育为雌蛙,温度为30时发育为雄蛙。(2)日照长短对性别分化的影响: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逐渐转化为雄性。(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2)性染色体决定型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如蜜蜂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3)性别分化只影响表现型,基因型不变。(4)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例1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 ,Tt )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型B和T同时时存在(B_T_)T存在,B不存在(bbT_)T不存在(B_tt或bbtt)性别别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_,表现型为_;F1自交,F2的性别为_,分离比为_。(2)基因型为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3)基因型为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课堂笔记 (1)P bbTTBBttF1 BbTt(雌雄同株异花)F2 B_T_ B_tt bbT_ bbtt雌雄同株异花 雌株 雄株 雌株9 3 3 1因此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934。(2)若后代全为雄株,则基因型为bbT_,所以亲代雌性个体不能含有B基因,其基因型只能为bbtt,亲代雄性个体也不能含有B基因,其基因型为bbTT。(3)由题干信息可知,bbTtbbttbbTt(雄)bbtt(雌)11。答案 (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和雌株 934 (2)bbTT bbtt (3)bbTt bbtt1(海南高考)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10 B11C21 D31解析:母鸡发生性反转后,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由母鸡经性反转后形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合仍为ZW,它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其子代的性染色体组合理论上为ZZZWWW121,但WW染色体组合的受精卵是不能存活的,所以后代性别比例为雌雄21。答案:C1.伴X隐性遗传(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红白眼遗传。(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患者中男多女少。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2伴X显性遗传病(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具有连续遗传现象。患者中女多男少。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3伴Y遗传(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伴X遗传是指位于X的非同源部分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伴Y遗传是指位于Y非同源部分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例2 下图中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1,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_片段。(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_片段。(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片段。(4)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CY染色体 D线粒体课堂笔记 (1)血友病属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片段。(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部分才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片段(因为X和Y的片段是同源的)。(3)从题图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 染色体的1片段上。(4)若为堂兄弟,其Y染色体则来源于他们共同的祖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则不一定。答案 (1)2 (2) (3)1 (4)C2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C位于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解析:位于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不一致。例如: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部为显性类型,男性全部为隐性类型;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部为隐性类型,男性全部为显性类型。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位于区的致病基因在女性的体细胞中也有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答案:B1.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全部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如图:(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细胞质遗传。2再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如图:(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3)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例3 (江苏高考)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_遗传病。如果这种 推理成立,推测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_。(3)若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_,则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_。课堂笔记 (1)1、4、1不患病,排除伴Y遗传 。4有病而4无病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2)该病为连 续遗传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最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 传。因453则4为XAXa。5为XAXa, 与6 XaY生出女儿为1XAXa、1XaXa,则她与本地区一正常 男子结婚可生出XAXA概率为1/41/10 0001/40 000,XaXa概 率为3/49 999/10 00029 997/40 000,XAXa概率为9 999/40 0003/40 00010 002/40 000。(3)3正常,则1未把 致病基因传给她,则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那么,该病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题可知5基因为Aa或aa,则后代 基因型可能为AA、Aa、aa。答案 (1)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2)X染色体显性 1/40 000XAXA、10002/40 000XAXa、29 997/40 000XaXa(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A、Aa、aa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判断方法如下 父子相传为伴Y,子女同母为母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 伴 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为 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科学家发现睾丸决定基因是睾丸发育的必要条件,人睾丸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当含该基因的一段Y染色体移接(易位)到其他染色体上,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每20 000名男子中有一个)。下图为某家系患甲种遗传病(用B或b表示)的遗传图谱,3和8不携带致病基因,图中6为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请分析回答(1)、(2)两个问题: 命题设计(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于_遗传病。7个体和8个体再生一个患甲遗传病女孩的几率是_。(2)6个体的睾丸决定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_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