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巴金小说二篇:家 、寒夜 主要目录:巴金及其文学风格家 一、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 二、控诉、暴露与反抗 1、控诉 2、暴露 3、反抗 三、人物分析 四、青春激情 五家的弱点 1、思想内涵单一 2、人物性格缺少深 度和广度 主要目录:寒夜 一、寒夜的多重意蕴1、社会现实批判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三、缜密冷静写实风格1、日常生活细致描摹2、心理深度巴金及其文学风格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巴金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几 乎在所有的文学史中,巴金 都被列为一流的作家。在郭 沫若、茅盾的声誉不断下降 的时候,巴金的声誉却不断 上升。这里可以看出,巴金 是一位具有稳定的文学精神 的作家。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 人。曾经留学法国。1928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从灭亡 到1949年全国解放,巴金有20多部中、长篇小 说,70多部短篇小说,此外还有大量的随笔散文 。80年代巴金有随想录,被认为是敢于讲真 话,并具有忏悔意识的作家。2001年,巴金以98岁的高龄,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今年仍然 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巴金是一位善于长篇小说 创作的作家。他写了大量 的三部曲。他的三部曲数 量最多。他写过“爱情三 部曲、激流三部曲、 革命三部曲;而那部 巨作火,因书分三册 ,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有人把他四十年代的 憩园、第四病室 、寒夜合称为人间 三部曲。 巴金小说数量很多,其艺 术水平也参差不齐。灭 亡、新生、爱情 三部曲,后火等都 比较不能说是出色的作品 。但是,家、憩园 、第四病室、寒 夜却是非常优秀的小说 ,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 高的文学地位。 巴金创作跨越了三、四十年代的漫长时间,前后的风 格也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或者说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 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具有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 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 小家庭。激流三部曲憩园是写大家庭的, 寒夜是写小家庭的。家 巴金的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1931年完 成,最初是以激流的名字在杂志上连载的,后来出 版单行本时,才改名为家。春秋都作于抗 战时期,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家。可以说,家是 巴金文学地位的奠基性作品。在中国大陆,巴金的名字 总是和家连在一起的。 巴金之所以能够写出家这样的作品,是和巴金本人 的生活经历具有密切关系的。家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是写巴金个人生活的写照。小说巴金出身在一个封建 大家庭,“有将近20个的长辈,有30个以上的兄弟姊妹, 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在这个家庭生活了19年。这 种大家族生活,是巴金文学创作的巨大生活资源和感情 力量。没有对家族生活的体验,巴金创作就无法想象。一、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 家是以封建大家庭为表现对象,属于家族小说,是现 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描写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为 现代中国新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家族生活。 家族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 决定性影响。它几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五四新 文化运动,对家族制度及其礼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鲁迅 的狂人日记首先就对家族制度及其礼教进行了猛烈的 抨击。但是,由于新文学刚刚诞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进 行这种大规模的写作。所以,大规模的描写家族生活的小 说并没有诞生。 到了30年代,由于文学逐渐成熟,特别是大规模的叙述的文学样式长篇小说逐渐繁荣。中国社会最典型的 生活方式大家庭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学的视野。巴金第一个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把大家庭生活表 现出来。为新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文学作 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以感性为基础的。富有特色的感 性生活形态对于读者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普遍 追求新奇的感性生活形态。人物、故事、环境都有巨 大的吸引力。家第一次把大家族生活展示给现代 中国人。感性的陌生化。 巴金这种对家族生活的审美开拓,也是对中国 古典文学审美传统的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就善 于进行大家庭的描写,红楼梦、金瓶梅 都是家族小说。这种家族小说后来中断了, 没有产生更优秀的作品。巴金却把它接续下来 。很多人都喜欢把它与红楼梦联系起来。 的确是不无道理。 在巴金以后,一直存在着家族文学。家族文学可以说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风景线。有曹禺的雷雨、北京人、老舍的四世同堂,张爱 玲的小说。建国以后有欧阳山的三家巷。80年代以后,这种大家庭生活仍然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 有影响的家族小说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最近有橘子红了。另外,宫廷作品成为流 行的通俗艺术。宫廷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最大的家庭 。二、控诉、暴露与反抗 家描写的家族生活幅度是比较宽的。涉及到大家 族的三代人:祖父高老太爷、父辈高克明、高克定、 高克安;孙辈的高觉新、高觉慧、高觉民,琴、李瑞 珏、钱梅芬等。但是描写的主要内容是青年一代的婚 姻爱情。主要冲突是孙辈青年与封建家长之间的冲突 。作品正是以这种冲突表现五四以来以人性解放为核 心的时代思想激流,对于传统封建家族制度及其礼教 的冲击。作品的标题“激流”就是五四以来以人 性解放为核心启蒙主义思想的象征。作品实际是写新 文化冲击之下的传统家族生活。 家对家族制度否定主要采用控诉、暴露与反抗的 方式。1、控诉 对家族制度的罪恶的控诉,是家中最具有感染力 和批判力量。 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钱梅芬、李瑞珏、 鸣凤,她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 命运,最有力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 钱梅芬属于古典淑女,是那种近于林黛玉式的性格。聪明柔弱,多愁善感。她和高觉新青梅竹马,门当户对,甚至是亲上加亲,即使是从封建的婚姻观念上看,也是天生的一对。但是,仅仅是由于家长之间的小小恩怨,她们的爱情就被扼杀。钱梅芬由父母包办,嫁给另外一个人,抑郁而病,终于死去。 李瑞珏也是古典淑女,但是她是属于薛宝钗式的性格。 温柔敦厚,性格内向,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也是由父母 包办嫁到高家,是由高觉新在祖宗灵前抓阄,被抓到高 家的,但是她幸运的是遇到了高觉新这样的好人,所以 ,和高觉新之间逐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她应该是先结 婚,后恋爱。但是,她和高觉新之间的感情又总是笼罩 着一层阴影,就是钱梅芬。高觉新总是无法忘掉钱梅芬 ,虽然高觉新总是对她很好,但是在李瑞珏的内心,仍 然有无法诉说的苦衷。但是,她仍然全心全意的爱着高 觉新。可是,最后由于她在高老太爷丧葬期间生产,被 家长们以“血光之灾”为理由逐出门外,在郊外生产,难 产而死。所谓“血光之灾”,只是表面的一个借口,深层 的原因是大家庭内部的相互倾轧和排挤。 鸣凤是个丫鬟,性格类似红楼梦中的袭人,聪明 善良,善解人意,但是不象袭人那样有心计城府,更 多的是少女的纯洁。她虽然知道高觉慧真心爱她,但 是她却不敢有这种感情的奢望。她一方面压制自己感 情,另一方面又有所期待。对于高觉慧,有一种少女 式朦胧而纯洁的渴望。但是,她却被高家送给老人冯 乐山做妾。在绝望之余,选择了投湖自杀。以这种极 端的方式,反抗封建制度及其礼教。2、暴露 暴露家族制度的腐败也是家中的重要内容。这里,主要集 中在对家长生活的描写。作品中除了克明外,克安、克定 都是那种薛潘性格,吃喝嫖赌,用公款包二奶。他们把青 年人的爱情看作是伤风败俗,而他们自己却为所欲为。从 他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这种温情脉脉的大家族生活的肮脏 、腐朽。他们是从内部象蛀虫一样把这个大家庭掏空。 就是高老太爷,也是一个腐败分子。他年轻的时候也不正 经,老了也还养一个风韵犹存的姨太太。但是,从来没有 认为他自己有什么伤风败俗。冯乐山,60多岁还要娶小女 孩为妾。他们在家族制度中,是特权腐败,其腐败程度与 他们的权利成正比。3、反抗 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也是作品最重要的 内容。一方面是家族制度的罪恶、专制、腐败,另一 方面就是青年的反抗、追求个性解放。由于时代的进 步,他们不再满足于祖辈那样的非人生活,而是要追 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这里,表现出时代新文化激流 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毁灭性冲击。 在作品中,反抗性体现高觉民、觉慧和琴等青年身上。 他们都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高觉民和琴,反抗包办婚 姻,甚至用里家出走的方式,最终获得了胜利。 高觉慧具有更大反抗性。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平等的 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在社会上,他是进步、激进青年 。他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活动,编辑进步刊物,写文章批 判、讨伐封建主义。在家庭中,敢于蔑视高老太爷的权 威,支持觉民逃婚,敢于和一个丫鬟恋爱,甚至敢于揭 露家长的丑行。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同时,还具有人 道主义思想,同情弱者和底层人。如对待仆人、丫鬟, 是一种平等的态度,不坐轿,和爱上鸣凤,也说明他根 本没有等级思想。最后,终于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 离家出走。三、人物分析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家描写了很多人物,但是, 具有一定的性格深度的却不是很多。其中最具有深度 的是两个人物:高觉新和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这个形象在作品中虽然并不占有很大的篇 幅,但是却是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是非常成功的人物 。 他是大家族专制家长的典型。独断专制是他的性格本 质。他是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统治者,黑暗王国的君主 。掌握着这个家族的生杀大权,控制着家族生活的一 切。 在高老太爷性格上,可以体现作品文化批判的深度。 他虽然在道德人格上也存在着虚伪的腐败,但总体上 看,仍然是一个合格的封建家长。他的专制、腐败与 其说是个人道德,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 他和一切封建家长一样,按照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原 则来统治,维护这个家庭。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个大 家族的昌盛不衰。作品中,他的那些行为,都是从封 建文化原则出发的。他反对觉民的自由恋爱,就是本 着封建婚姻制度的。父母包办,门当户对。他把觉慧 囚禁在家里,因为觉慧触犯了现实封建统治。他不让 觉新读书,让他回家料理家事,为的是让觉慧承担起 长房长孙的责任。他把鸣凤送给冯乐山,也并没有感 到什么道德上的压力,因为在封建等级秩序中,一个 丫鬟和物品是一样的,完全可以随意送给他人。所以 ,他的专制,不是个人道德的问题,而是制度、文化 的问题。 他专制,是一种伦理专制 。在家族生活中,他是依 靠家族血缘为基础的伦理 力量。但是,这种伦理力 量又被封建制度上升为社 会意识形态。他的伦理专 制的背后是整个封建制度 ,他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利 ,也是封建制度所赋予的 。在他身上,最大程度地 反映出封建文化及其制度 的不合理性。 高觉新,是家中最深刻丰满的形象。他性格核心是矛 盾与软弱。 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根源,却怯于反抗的行动 。一方面他对封建文化有认识,另一方面却无法反抗。他 既不属于封建文化,也不属于新文化。所以,被看作是“ 多余的人”。在他身上,能够更深刻地体现出封建文化对 人摧残和扼杀。 他曾经在外读书,接受新文化和新思想,对于觉慧、觉民 的叛逆行为,既能够理解,也有所同情。他和钱梅芬的爱 情被拆散,他的妻子也由于家长的迷信和排挤而死于难产 。他能够认识到,这悲剧的根源就是礼教。 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总是缺乏叛逆性,缺乏独立的 人格。他却总是压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行为上, 没有任何反抗性,而是奉行一种“作揖主义”,任凭家长的摆布和支配。高老太爷不让他继续读书,他虽然 非常痛苦,却遵命回到家里,断送了自己读书深造的 梦想。让他去管里两个弟弟,他也同样奉命行事。让 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