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1】(2009海南高考)图实九-10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1和A2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电路原理图.图中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固定电阻R1和A1内阻之和为10 000 (比r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都大得多),A2为理想电流表.(1)按电路原理图在图实九11虚线框内的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2)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移动至_(选填“a端”、“中央”或“b端”).(3)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端c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在图实九-12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1-I2曲线.(4)利用所得曲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_V,内阻r=_.(保留两位小数)(5)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m=_A.【标准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实物图连接、实验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本实验是用两个电流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质是将电流表A1与一定值电阻串联,改装成电压表使用.(1)实物连接如图(2)实验前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因此应使滑片移到b端.(3)作I1I2图象如图所示(4)电动势E=I1(图象与纵轴截距)10 000 V=1.49 V,电源的内阻r=k(图象斜率)10 000 =0.60 .(5)若图象与横轴的截距为I2,则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答案:(1)图见标准解答 (2)b端 (3)见标准解答(4)1.49(1.481.50) 0.60(0.550.65)(5) 2.4(2.32.7)【例2】(2009北京高考)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可当标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量程Ig=0.6 A,内阻rg=0.1 )和若干导线.(1)请根据测定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要求,设计图实九-13甲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线把它们连接起来.(2)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与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R=2.6 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处理实验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I的倒数 ,再制作 坐标图,如图丙所示,图丙中标注出了 的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乙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丙上.(3)在图丙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连成图线.(4)根据图丙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_V,内电阻r=_.【标准解答】(1)本实验是采用电流表和电阻箱组合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只需将它们串联起来即可,实物连接如图.(2)如图(3)图中坐标为(1.2,2.8)的点不合理舍去,过其他的点作直线,如(2)中图.(4)由E=IR+Ir得 图线的斜率等于电源电动势,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电源内阻的负值,由图可知E=1.5 V,r=0.3 .答案:(1)见标准解答 (2)见标准解答(3)见标准解答(4)1.5(1.461.54) 0.3(0.250.35)1.(双选)图实九-14为某次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作的图象,有关这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即E=3 V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 AC.根据r=E/I短,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5 D.根据r=U/I,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1 【解析】选A、D.由UI函数图象知,U=-rI+E.关键是纵轴起点不是0,而是2.4 V.因此横轴交点不再是I短,I短0.6 A,B、C错误,A、D正确.2.为了测量两节串联干电池的电动势,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九15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E是待测电池组,内阻不能忽略;V1、V2是两只量程合适的相同的电表,内阻不是很大,且未知;S1、S2是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1)请根据电路图甲,在图乙中将器材连成实物图.(2)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3)用测出的物理量,导出串联电池组电动势的表达式_是.【解析】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答案:3.在“测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1)第一组同学利用如图实九-16(a)的实验电路图测量,电压表应选择量程_(选填“3 V”或“15 V”),实验后得到了如图(b)的U-I图象,则电池内阻为_ .(2)第二组同学也利用图(a)的电路连接测量另一节干电池,初始时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发现滑片P向左滑动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才有读数,于是该组同学分别作出了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图,如图(c)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_ V,内阻为_ .(3)若第二组同学实验时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是均匀的,则根据图(c)可计算出该滑动变阻器未损坏前可调节的最大阻值为_ .【解析】答案:4.(2010潍坊模拟)2009年暑假开学之后甲型H1N1在全国各地爆发,山东半岛也出现较多的病例.为了做好防范,需要购买大量的体温表,市场体温表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某同学想到自己制作一个金属温度计,为此该同学从实验室找到一个热敏电阻,并通过查资料获得该热敏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图线,如图实九-17甲所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将一电动势E=1.5 V(内阻不计)的电源、量程5 mA内阻Rg=100 的电流表及电阻箱R,及用该电阻作测温探头的电阻R,串联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金属电阻温度计”.(1)电流刻度较小处对应的温度刻度_(选填“较高”或“较低”);(2)若电阻箱阻值R=70 ,图丙中5 mA刻度处对应的温度数值为_ .【解析】(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g(R+R+Rg),可见电流越小电阻越大,而电阻越大温度则越高,即电流刻度较小处对应的温度刻度应该较高.(2)若电阻箱阻值R=70 时,代入E=Ig(R+R+Rg)得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30 ,结合图甲可知此时对应的温度数值为30 .答案:(1)较高 (2)305.(探究创新)为了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现有下列器材:A.6.3 V蓄电池;B.干电池一节;C.电压表V(03 V15 V,内阻约为3 k,15 k);D.电流表A(00.6 A3 A,内阻约为10 ,2 );E.电流表G(满偏电流3 mA,内阻Rg=10 );F.变压器;G.滑动变阻器(020 );H.滑动变阻器(01 000 );I.电阻箱(09 999 );J.开关、导线.(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应选用的变阻器是_(用代号回答).(2)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实物图(如图实九-18所示)上连线.(3)某次实验记录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实九-19上画出U-I图线.由图可求得E=_V,r=_.(4)用你设计的电路做实验,测得的电动势与电池电动势的真实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测得的内阻与电池内阻的真实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5)如果实验中电压表坏了,选用其他器材进行实验,请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解析】(1)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电路中的电流应较大,故滑动变阻器用阻值小的即可满足实验要求,故滑动变阻器选G.(2)如图(a)所示(3)描点作图如图(b),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即为电源的电动势E=1.50 V电池内阻(4)偏小 偏小(5)如图(c)所示.答案:(1)G (2)见解析图(a)(3)见解析图 (b)1.50 0.80(4)偏小 偏小 (5)见解析图(c)6.(2010广州模拟)某同学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串联了一只2.5 的保护电阻R0,实验电路如图实九-20甲所示.(1)连好电路后,当该同学闭合电键,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为0.检查各接线柱均未接错,接触良好且未发生短路;他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a、b,b、c,d、e时,示数均为0,把两表笔接c、d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由此可推断故障是_.(2)按电路原理图及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c、d时的实物电路图(如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定下列数据,请根据数据在坐标图(如图实九-21)中画出U-I图线,由图知:电池的电动势为_,内阻为_.(4)考虑电表自身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造成本实验的系统误差的原因是:_.(5)实验所得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E测_E真,r测_r真(选填“”).【解析】(1)该同学闭合电键,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为0,表明电源、R0、电键是好的,电路中有断路故障,用多用电表两表笔分别接a、b,b、c,d、e时,示数均为0,表明a、b,b、c,d、e间的电路和元件均无故障,两表笔接c、d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表明R断路.(2)实物连接如图(a)(3)图象中图线与U轴的交点为电源电动势,斜率为电源的内电阻与R0的和,E=1.5 V,r=0.5 .(4)考虑电表自身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造成本实验的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内阻的分流.(5)在理论上E=U+(IV+IA)(r+R0),其中U是准确的,而忽略了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V而形成误差,电压表读数越大偏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小偏差越小,短路时,IV=0,短路电流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偏差为0,所以测量值的图象与真实值的图象关系如图(c)所示,所以E测E真,r测r真.答案:(1)R断路 (2)见解析图(a)(3)见解析图(b)1.5 V 0.5 (4)电压表内阻的分流 (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