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阶段复习课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筹备:1949年9月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2)成立:1949年10月1日。(3)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转变:(1)代行人大职能: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1)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2)意义: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人民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标志。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历史基础: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性质职能: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内容:国家统一领导,民族平等、团结,少数民族区域自治。(3)法律依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意义和影响: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二、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得到进一步普及。4.加强法制化建设:颁布1982年宪法;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形成:(1)酝酿: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2)形成: 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3)宪法保证:1982年宪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4)确立方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3.实践:香港回归归 1997年7月1日标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统一大业业道路上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为国际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间历 史遗遗留问问题题提供了成功范例澳门门回归归 1999年12月20日 两岸关系缓缓和 两岸交流日益扩扩大,已成为为两党和平合作和祖国未来统统一的强大动动力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二、对“祖国统一”的认识1.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2.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并让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既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也符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3.任何特别行政区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没有任何主权实体的性质。4.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备选要点】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域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目的不同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我国在“一国两制”下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设立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2)地区不同经济特区是指我国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地区。特别行政区是指“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以及将来大陆统一的台湾等特定地区。民族自治区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自治的行政区域,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3)社会制度不同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一国两制”付诸实施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4)享有权限不同经济特区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此外经中央人民政府授权可以自行处理某些有关的对外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如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等。2.联系(1)三区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2)三区设立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1.(2012天津文综T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是指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2.(2012江苏单科T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解析】选B。“一国两制”构想还没有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故A可以排除。“一个中国”的共识在1992年达成,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可以排除C。港澳回归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不符合时间要求,可以排除D。题干中部分台湾同胞的做法,旨在推动台湾开放到大陆探亲限制。3.(2011江苏单科T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平等性 广泛性 继承性 深刻性A. B. C. D.【解析】选C。“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反映了代表平等享受政治权利,也从侧面表明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故符合题意。“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表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广泛性,故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制是深刻的制度变革,与以前的政治制度不存在继承关系,故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4.(2010北京文综T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选A。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5.(2011天津文综T12)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民主政治发展的情况,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综合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男人就是城邦”即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政议政,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第(2)题,应依据材料信息,总结出选民人数的增多男性获得选举权女性获得选举权全民普选的递进过程,说明普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广大人民斗争的结果;第(3)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第(4)题,紧扣上面的问题,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多角度分析。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2)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时代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