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白居易(并序)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 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 还有长恨歌。歌、行、 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 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 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 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 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 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 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 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 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 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 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 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 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 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 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 翁。 琵琶行一、通读序言,概括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 ,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 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人基调 。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1、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2、琵琶女的演奏才能3、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4、诗人自叹贬谪之苦5、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三、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1、“明年秋铮铮然 有京都声”2、“问其人转徙于 江湖间”3、“予出官二年是 夕始觉有迁谪意”第一段第二、三段第四段四、请讲述琵琶女的故事,并概括她的 形象特点及意义封建社会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 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 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五、诗人又是个怎样的形象?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六、欣赏琵琶女的弹奏技艺诵读第二段,思考:1、在琵琶女的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 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2、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 调的?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怎样的发 展变化过程?乐曲高潮在哪里?1、在琵琶女的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 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 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 心态,因而从写她的调弦动作入手,用“ 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 中的境界,从而表明她是一位出色的演 奏家。2、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 的?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怎样的发展变 化过程?乐曲高潮在哪里?比喻(1)大弦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表现了急 切而愉悦的情调; (2)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 用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 快流畅;接着用“冰泉冷涩”突出它的缓慢 冷涩,仿佛进入半终止状态。(3)“银瓶乍破水浆迸”是高潮到来的 信号,“铁骑突出刀枪名”则写出了高潮 时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4)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七、诗人为什么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 涯沦落人”?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 易的生平来谈。出自京城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才华出众名扬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落魄失意年长色衰嫁商人犯颜直谏贬江州八、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 说其作用1、开头。“枫叶”“荻花”“江月”写出了秋 江月夜的萧瑟景象,烘托了悲凉的气氛 ,也突出了演奏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从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 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 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 的艺术魅力。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 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 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 凉心境。2、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 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 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 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3、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 ,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总结九、拓展阅读比较阅读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 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与琵琶行 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 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 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 低眉终不说。 思想内容:1、相同点:两诗都反映的是歌女的悲 惨命运,都寄予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切 同情。 2、不同点:夜只是较客观地叙述 描绘,没有具体交待歌女的身世;琵 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 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广阔。表现手法:1、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 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2、不同点:琵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 奏过程,而夜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 愁绝”、“凄切”;琵对琵琶女外貌的 描写是概括性的,而夜对歌女的外貌 描写却很细腻。再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