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 的转化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在金属氧化物中提取金属实验一: 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在取少量 硫粉与铁粉混合。n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了什 么现象?n3、将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 灯加热,此时,有什么现象发生?铁粉被磁铁吸引燃烧、有黄色火焰、及白雾、 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实验一: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 不能,生成了铁的化合物6、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Fe + S = FeS n结论:金属与非金属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2 Fe + 3 Cl2 = 2 FeCl3Cu + Cl2 = CuCl2实验二: 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入 少量水,搅拌,有什么现象? 生石灰溶解,放热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aO + H2O = Ca(OH)2 在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 变红证明生成了碱结论: 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 应可以生成碱讨论: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CaO Ca(OH)2 CaO + H2O = Ca(OH)22Ca + O2 =2CaO生石灰 CaO CaO + H2O Ca(OH)2 放出大量的热赤铁矿Fe2O3方铅PbS孔雀石Cu2(OH)2CO3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 游离态在金属氧化物中提取金属金属冶炼常用的方法:碳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变成 游离态氢气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变 成游离态一氧化碳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 属变成游离态实验: 将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铜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了反应产生CO2,碳能将氧化铜中的铜变成 游离态的铜。化学方程式:C + 2 CuO = 2 Cu + CO2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 和 CO2Cu高温先移去盛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移去酒精灯。 为什么? 想一想实验结束时 ,应注意什 么?炭也可以在高温下与二氧化 碳反应:C + CO2 = 2 CO 高温CO + CuO = Cu + CO2 一氧化碳也可以在高温下与 氧化铜碳反应:实验 :1、在上述实验装置中,将氢气通入受 热的氧化铜之中,观察实验现象1、观察氧化铜的颜色2、实验发生后,氧化铜如何变化?3、除了氧化铜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其他 的化学变化?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试管壁上出现水珠4、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 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大 试管中物质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CuO + H2 = Cu +H2O 讨论:1、由氧化铜制取铜,可 以用什么方法?写出他们的化学方 程式!2 CuO+ C = 2 Cu + CO2 CuO + H2 = Cu +H2O CuO + 2HCl = CuCl2 +H2O CuCl2 + Fe = FeCl2 +Cu CO + CuO = Cu + CO2 讨论: 2、为什么氢气还 原氧化铜的实验, 要先通一会氢气, 在加热氧化铜?n排净试管内的空气。避免爆炸讨论: 3、铜在空气中加 热很容易变为氧化 铜,你在实验中要 注意什么?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继续通入 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避免氧化铜 再度氧化。 一通、二点、三灭、四撤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要做到:(氢气早出晚归)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红棕色 的氧化铁粉末,通入一氧化碳,然 后加热。观察现象: 有黑色单质铁产生实验 :3CO+Fe2O3=2Fe+3 CO2化学方程式:高温3H2+Fe2O3=2Fe+3H2O高温炼铁的其他方法4H2+Fe3O4=3Fe+4H2O高温3CO+Fe2O3= 2Fe+3 CO2高温3C+ 2Fe2O3 = 4Fe + 3CO2 2C+ Fe3O4 = 3Fe + 2CO2 4CO +Fe3O4 = 3Fe +4CO2 高温高温高温C、H2、CO等能从CuO、Fe2O3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计算: 1.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选含铁量 高还要选择有害元素少的。按此标 准选择下列铁矿石最好的是:A.FeCO3(菱铁矿) B.FeS2(硫铁矿) C.2FeCO33H2O(褐铁矿) D.Fe3O4(磁铁矿) D 根据混合物质量及纯度,计算纯净物 质量: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度2、将下列不纯物质的质量转换成纯 物质的质量:含Fe2O380%的赤铁矿200kg,其中Fe2O3为 kg。160含杂质5%的石灰石100kg,其中含 CaCO3 kg。9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