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 2、情感语言 3、象征语言 4、特定称谓语言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 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趣味思考轻 风 扶 细 柳 淡 月 失 梅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 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 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 生辉。动词 一般动词 1、陶潜:悠然见南山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4.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 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见”字表现出自然而 然的悠闲。 (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体会意境) (感受情趣)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 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 ”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 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 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 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 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 感。 (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 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 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 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 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 勃的生机。 (由物及人思考)(由景及情考虑)“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 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 吹笛人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 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 的内心痛苦。 活用动词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 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 到春天的生机形象。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 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 见出其动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 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 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 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形 象地表明了感叹 时光匆匆,春光 易逝的这份儿“着 色的思绪”。以上各句中的“老”、“肥” 、“悦”“空”、 “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 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形容词、副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 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 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 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 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 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数 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 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 相思之深。 叠 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 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拟 声 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 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 多彩。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 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 ,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 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 啼山客犹眠。” (王维)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表颜色的词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 白)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 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 意境。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 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 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 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1)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1.鉴赏精练的动词 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2)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 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 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 类题的思考步骤: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 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具体解释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 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课堂示例【安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 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 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 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 (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 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 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 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 、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 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 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 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 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全国卷】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 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 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 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 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 合的画面。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 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 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 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 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 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 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 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 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 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 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 ,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 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 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眺、谢灵运 屈 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陆 游慷慨悲凉 杜 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 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 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 牧俊爽明快 苏 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诗歌语言风格常用诗歌语言风格常用 界定词语界定词语清新清新 平淡平淡 绚丽绚丽明快明快 含蓄 含蓄 自然自然(1 1)清新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 2)平淡)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平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