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轮机调节 3 罗远福上节课知识回顾: 1、什么是调速器?随着负荷的改变,相应改变导水机构(喷嘴 或导叶等)的实际有效流量,以使水轮发电机组 的转速维持在某一预定值,或按某一预定的规 律变化的设备。上节课知识回顾: 2、离心摆的工作过程?上节课知识回顾: 3、引导阀的工作过程?上节课知识回顾: 4、辅助接力器与主配 压阀的工作过程?本节课知识重点: 1、水轮机调速系统工作原理。第三节 水轮机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无反馈的调速系统:1、系统组成:离 心摆(测速元件 )、引导阀(一 级放大元件)、 辅助接力器与主 配压阀(二级放 大元件)、接力 器(执行元件) 和水轮机(调节 对象)。水轮机2、工作原理 当转速为额 定转速时,引 导阀与转动套 、辅助接力器 与配压阀在相 对中间位置。当转速升高- 离心摆下支持块 带动引导阀转动套 上移-引导阀中 间腔室与排油相通 ,腔内油压 辅助接力器与配压 阀活塞接通-压 力油进入接力器左 腔,同时右腔接通 排油- 接力器活塞右移 关小导叶,减小流 量。 Mt=Mg 此时接力器继续 关闭,导致n0n1关当转速降低-离 心摆下支持块下移 -带动引导阀转 动套下移-引导 阀中间油腔与压力 油相通- 辅助接 力器与主配压阀活 塞下移-压力油 进入接力器右腔, 同时左腔接通排油 - 接力器活塞左 移-开大导叶, 增加流量。 Mt=Mg 此时接力器继续 打开,导致n1n0开3、存在问题?当一个调节过程结束后 ,动力矩和阻力矩相平 衡时,引导阀针塞、辅 助接力器与主配压阀活 塞不能及时回到相对中 间位置,控制油口不能 及时关闭。当机组转速升 高,系统通过调节使转 速降到n0后,接力器活 塞仍继续推动导叶移动 ,会产生过调节现象: 使转速进一步降低于额 定转速,当低到一定值 时,系统又会按转速过 低去调整反复不断 调整。4、结论:稳定的系统:如果机组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经过调节 ,机组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显然,是一个不稳定系统。5、如何改进?经上述工作过程分析 ,造成系统不稳定的 原因是过调现象。所 以要改进系统就必须 :在转速恢复到额定 值(即动力矩与阻力 矩相平衡)时,设法 使引导阀与转动套、 辅助接力器与配压阀 活塞回到相对中间位 置。 即:引入硬反馈与软 反馈二、反馈元件1、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反馈:把系统或环节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送回输 入端。 反馈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稳定性,并形成一定调 节规律的元件。负反馈:反馈信号的作用方向与原输入信号 的作用方向反馈相反的反馈。正反馈:反馈信号的作用方向与原输入信号 的作用方向相同的反馈。硬 反馈(又称比例反馈) :反馈元件的输出信 号与反馈输入信号成比例关系。 软反馈(又称暂态反馈):反馈信号只在调节过 程中存在,调节过程结束后,反馈信号自动消失的 反馈。(一)硬反馈 1、在水轮机调速系统中,局部反馈和调差机构(见 P10系统图)都属于硬反馈。局部反馈:它在系统中的作用是作为第一级液压 放大机构的内部校正,所以对于整个控制系统而 言只起到局部反馈的作用。(见图P10系统图)硬反馈特点:1、当有输入的时候,就有输出。 2、输入与输出成比例关系(见书P8)。三、具有硬反馈的调速系统工作原理C DA B关p00p01、系统组成: 离心摆(测速元 件)、引导阀( 放大元件)、辅 助接力器与主配 压阀(放大元件 )、接力器(执 行元件)和水轮 机(调节对象) 、硬反馈元件( 杠杆AB)。C DA B关p00p02、工作原 理 当转速为 额定转速时 ,引导阀与 转动套、辅 助接力器与 配压阀在相 对中间位置 。C DA B关p00p0当转速升高-离心摆下 支持块上移-带动引导阀 转动套上移-引导阀中间 腔室与排油相通,腔内油压 降低- 辅助接力器与配压 阀活塞上移- 压力油进入 接力器左腔,同时右腔接通 排油-接力器活塞右移- 关小导叶,减小流量。同时 ,当辅助接力器上移时,带 动反馈杠杆的B端上移-A 端下移,C端随之下移,同 时使D端上移-使引导阀 针塞上移,使针塞与转动套 回到相对中间的位置。C DA B开p00p0当转速下降的调节过程?C DA B关p00p0例如,机组在n0下运行 ,当电网负荷减少时,Mt Mg,机组转速上升,调 速系统开始动作,使进入 水轮机的流量减少,最终 使MtMg ,转速停止上 升,此时机组在转速n1下 稳定,但此时的 n1nmax. 即n0 n13、存在问题?4、结论:具有硬反馈的调速系统解决了过调现象,但 是存在有差调节。有差调节:经过一个调节过程后,机组转速不 能回到原来的转速下平衡,而是回到一个新的转速实 现平衡。(二)缓冲装置(又称软反馈元件)1、作用和意义:用于调速系统的反馈校正,其性能 直接影响调速系统的稳定性。缓冲装置的壳体分为上、下2个腔室,其内部充油 ,节流孔是上、下腔之间的唯一通道;主动活塞受 主接力器活塞控制,从动活塞作用于引导阀针塞。2、结构及其特点:3、工作原理: 当主动活塞受到主接力器反馈体的作用向下移动时, 下腔油压升高-从动活塞上移-输出从动活塞位移 信号,并作用于引导阀针塞;同时压缩从动活塞弹簧。 在此期间,因下腔油压高于上腔油压,下腔油经调节阀 进入上腔室,在主动活塞弹簧恢复力作用下,上、下腔 油压差越来越小,直至压差为0,从动活塞在自身弹簧 恢复力作用下,回复到中间位置。当主动活塞受到主接力器反馈体的作用向上移动 时,上腔油压升高-从动活塞下移-输出从动 活塞位移信号,并作用于引导阀针塞;同时向下拉 伸从动活塞弹簧。在此期间,因上腔油压高于下腔 油压,上腔油经调节阀进入下腔室,在主动活塞弹 簧恢复力作用下,上、下腔油压差越来越小,直至 压差为0,从动活塞在自身弹簧恢复力作用下,回复 到中间位置。由上述分析可知:缓冲装置的输出信号(从动活塞 位移量)只在调节过程中存在,调节过程结束后就 自动消失,所以也称软反馈元件。4、输出量(从动活塞位移量)与输入量(主动活 塞的位置量)的关系:5、缓冲装置的2种特殊情况:当Td=0时,即节流孔全开(可极限地认为上下两 油腔全通成一个整体),油流阻力系数为0,此时无 论输入信号怎样变化,都不产生输出信号,即Z2=0. 这是因为不管主动活塞上移或是下移,连成一体的 上下腔油压无压差,所以从动活塞位置不变。当Td 时,节流孔全关,当给主动活塞 一个位移Z1时,从动活塞也产生一个位移Z2, 由于节流孔堵住,上下腔油压无法平衡,所以 从动活塞无法回复,此时的缓冲装置相当于一 个硬反馈元件。k四、具有软反馈的调速系统1、系统组成: 离心摆(测速元 件)、引导阀( 放大元件)、辅 助接力器与主配 压阀(放大元件 )、接力器(执 行元件)和水轮 机(调节对象) 、软反馈元件。k2、工作原理 当转速为 额定转速时 ,引导阀与 转动套、辅 助接力器与 配压阀在相 对中间位置 。k当转速升高- 离心摆下支持块 上移-带动引导 阀转动套上移- 引导阀中间腔室 与排油相通,腔 内油压下降-辅 助接力器与配压 阀活塞 压力油进入接力 器左腔,同时右 腔接通排油- 接力器活塞右移- -关小导叶,减小 流量。k当接力器右移时, 反馈锥体使杠杆的 k端上移- f端下 移-缓冲装置主 动活塞受向下的力 ,使从动活塞上移 ,推动引导阀针塞 上移与转动套回到 相对中间位置,使 接力器停止移动。 此时Mt = Mgk接力器停止移动 后,受活塞弹簧 的作用,主、从 动活塞逐渐向中 间位置回复,同 时使引导阀针塞 稍有下移。引导阀针塞下移 的结果是什么?k引导阀针塞稍有 下移,使导叶进 一步关小,使Mt Mg,进一步 降低转速,这时 ,离心摆有所下 移,带动转动套 下移,使转动套 与针塞回到相对 中间位置,使得 已上升了的转速 降回到原来的额 定值,并保持转 速稳定。k转速降低过程?4、结论:不管是负荷增加使转速下降还是负荷减少 使转速上升,经过系统调整后,机组能恢复到原来 的额定转速并稳定下来,即实现无差调节。无差调节:不论机组负荷增加还是减少,调节后的稳定转速都 保持不变。总结:调速系统中,为了具有稳定性,必须引入反 馈环节;引入硬反馈环节,系统存在有差调节;引入软反馈环节,系统可实现无差调节。因这两种反馈均有它们自身的优点,所以在 实际系统中,一般2 种反馈均同时采用,以实现 系统的更好的调节品质。三、总结1、调速系统是如何引入软反馈与硬反馈的? 引入后起到了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作业:四、调速器的发展1.发展状况 1)最早的调速器是机械型调速器,它利用测速元件 直接控制进汽阀。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主要的调速器是机 械液压型调速器。它主要是用液压放大元件作为功 率放大设备。20世纪40年代中其,出现了电气液压型调速器 。它早期是用电气回路代替一些机械元件;后来直 到出现电子调速器,电气液压型调速器有了独立的 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微机液压调速器。 它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速动性。我国在此期间也研 制出了多种液压微机调速器,其技术已跻身于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2)1983年我国第一台水轮机微机调速器诞生 3)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4)可靠性、产品质量、工艺水平与国外产品有一 定差距5)出现了用国产调速器替换进口产品的苗头 6)市场逐渐规范,形成数个知名调速器生产公 司7)调速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方法值得强调和 提倡2. 现代电网、水电厂的新发展及对水轮机调速器的 要求新发展1)区域电网形成(华北、华中、华东、西北、 东北 )、总功率日趋增大、区域电网间联网2)电网、水电厂广泛采用调度自动化、计算机 监控系统和自动发电控制(AGC)3)电网、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新要求1)调节控制目标原来:机组、电网频率(转速)调节器现在:机组、电网频率(转速)调节器 孤立电网大电网(一次调频)机组功率控制器(二次调频)调度自动化、AGC的有功功率末 端控制器3.国内外数字式(微机)调速器的比较 1)国内调速器我国的数字式电液调速器的调节及控制在国际 上处于领先地位。2)微机调节器 硬件 国外调速器各公司采用自行设计生产的专用微机控制器,相 互之间没有共同的技术标准,差异较大;控制器生产批量不大,备品备件必需依赖原生产 厂家,升级换代困难;可靠性高。2)微机调节器 硬件 国内调速器多采用国际知名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PLC), 不同公司PLC产品的装置要求、试验、编程语言、用 户指南和技术条件等均是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标准设计生产的;生产批量很大,备品备件获取方便,升级换代有 保证;采用PLC及国际知名品牌器件系统集成,可靠性高 。 软件调速器的调节和控制性能及功能主要由微机调 节器的应用程序实现和保证。 国外调速器调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