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7页
第2页 / 共97页
第3页 / 共97页
第4页 / 共97页
第5页 / 共97页
第6页 / 共97页
第7页 / 共97页
第8页 / 共97页
第9页 / 共97页
第1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即: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现代科学技术哲学 )1科学技术方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 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 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 的理论体系。科学技术方法种类繁多。按其适用范围的大 小可以区分为三类:1、适用于某些学科的特殊 研究方法,如光谱分析方法、条件反射方法、同 位素示踪方法等;2、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 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方法、 假说方法、技术预测和评估方法、系统方法、数 学方法等;3、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如归纳方法、演绎 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等。第三编 科学技术方法论 2这三类方法之间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其中,第一类方法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内容, 第三类方法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内容,自 然辩证法学科主要研究第二类方法。第二类方法也有许多种。严格说来,这些方法 在科学技术研究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但是, 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不同方法所起的作用是有区 别的。可分为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与开发方法 。可以按科学研究的大致程序从总体上勾划出科学 研究方法的框架。科学研究当然没有刻板的固定程序,但在多数 情况下,会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以基础科学 的研究程序为例,它大体包括以下五个环节:31、选题这一环节是从发现或接触各种科学问题开始 的。经过广泛收集有关背景资料,全面估价自己 的研究能力和条件,并对课题作出论证之后,才 能把课题确立下来。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选 课是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在这个环节上,发现和 确认问题的方法起着重要作用。2、获取科学事实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按课题的需要收集和 整理事实材料。既需通过文献检索获得间接经验 ,更需通过观察、实验取得直接经验。当然,获 得科学事实是不能完全脱离理性思维的,特别是 在实验的设计以及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中,理 性思维更起着重要的作用。43、进行思维加工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已有的材料, 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 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在这个环节上,科 学研究的创造性表现得特别明显,因而创造性的 思维方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4、验证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对已形成的假说进行 实践检验。通过将假说演绎出的新预言与实验结 果相比较,对假说的完善程度作出评价,再进而 决定是提出新假说还是完善充实原有假说。验证 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但也常常辅之以逻辑 判定。 55、建立理论体系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把已确证的假说和先 前的理论尽可能统一起来,形成比较严密的有内 在逻辑关系的体系。在这一环节上,公理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 方法起着明显的作用。需要明确的是:第一,上述程序主要是基础 研究的一般程序。关于技术研究的程序将在以后 另行论述;第二,即使在基础研究中,情况也相 当复杂,很难用这个框架概括无遗。6第十章 科研选题方法任何科学研究开始于选题,即确定研究什么 课题。选题对于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选 题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 介绍。 一、科学选题的重要性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可以这样几方面来认识。首先,选题是科研过程中带有关键性的第一 步。7其次,科研选题对于科研成果的获取以及对 推动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在科学史上,象牛顿、爱因斯坦以及 前面介绍的华生、克里克等人这样一些著名的科 学家,之所以取得科学中的重大成果,与他们正 确的选题分不开的。从反面来讲,如果选题不正 确,那必然影响科学成果的获取,即便伟大的科 学家也会一事无成。8(二)选择课题不仅对获得科研成果关系极 大,而且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选题的过程对是对科研人员思维能力 的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考练。9。 二、课题的来源与分类科研选题很重要。要选好课题,又必须了解 研究课题的来源。总体上讲课题都来源于实践, 具体讲:第一是社会生产实践;第二是观察实验 中提出的问题;第三是各门学科的相互作用中的 问题(学科的高度综合与高度分化必然带来许多 问题);第四是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必然提出很 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课题的来源是非常广 泛的。应该注意这些方面可以提出许许多多问题 ,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要把 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依据或者说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0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一)需要性原则所谓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研究课题必须着 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包括生产发展的需要,国 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为需要等等。有些文章 和教材在讲选题时,关于实践需要方面,只讲生 产实践的需要。这是片面的。当然,其中最基本 的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一定要重视经济效益,从 选题开始,就得注意技术评价和经济效果的分析 。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反映了社会实践的需 要。就我国现实生活来说,选题必须着眼于“四 化”建设的需要。 11前面提到,有些课题来自学科本身所产生的一些 问题。所以有必要研究这类课题,正是着眼于科 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二)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定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 论根据。实际上,也就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按 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这一原则,就保证了科研的 方向、路线正确无误,课题研究就有成功的希望 。怎样贯彻选题的科学性原则呢?1、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确立,一般应为事 实根据,部分学科(如纯数学)的理论研究课题 的确立,虽然不一定要有直接的事实根据,但应 有科学理论根据。相反,如果所选课题既无事实 根据并且又无理论前提,那么这种课题的结果是 徒劳与失败。 12例如,企图证明“神灵”的存在,或者证明 巫医治病的科学根据。关于永动机的课题关于生命方程的问题2、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确立,必须有科学 理论根据。13(三)创造性原则这条原则就是讲科研课题要有创造性,它应 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并预 期可能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成 果。创造性原则之所以是科学研究中的一条基础 原则,因为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没有探索性、创造性,就称不上科研。选题的 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的价值。评审学位论文, 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在科学 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因此科研人员 应重视创造性原则。14怎样选择学术价值大,有创造性的课题呢? 科学家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方 面:1、要到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去选题。2、要到原有理论和新实验事实尖锐矛盾的 地方选课题。3、要到科学知识的空白区选题。15(四)现实可能性原则所谓现实可能性原则,是指选题时必须考虑 课题有可能预期完成的主、客观条件,要从实际 具备和经努力可得的条件定题。选题的现实可能 性原则,也可以称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选题时, 不仅应注意完成课题的可能性,而且应重视现实 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原则是选题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任何时候,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总受一定条件的限 制。科研既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探索 性、创造性活动,它也受一定条件下限制。恩格 斯提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 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什么程度。”现实可能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条 件性。 16选题时,研究人员必须考虑完成该课题的必备条 件,如不具备课题或是无法进行,或中途下马, 或会长期出不了成果。要避开那些虽有意义,但 条件尚不成熟、耗费精力却长期不见效的“硬骨 头”课题。怎样贯彻选题的现实可能性原则呢?第一,选题应该注意从现实的主观条件出发主观条件,是指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如基 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水平)、技术水平、研 究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阅 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个人兴趣、对 课题研究途径的认识等。17第二,选题应注意从现实的客观条件出发客观条件,主要是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 料)、设备、物资、经费、时间、协作条件、导 师特长、相关学科的发展程度等。 第三,要扬长克短,创造条件我们是唯物论者,强调选题必须从现实的主 、客观条件出发;又是辩证法者,认为主、客观 条件可变的,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 和创造根有利条件,发迹不利条件。选题不仅要 考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而且要考 虑扬长克短、创造条件、尽力而行。 18第一节 观察方法 一、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 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观察可分为科学观察与非科学观察。科学观 察是和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和任务相联系,所以 科学观察在于它目的的特殊性。(为理论建立提 供材料;用以证明理论、假说的正确性;用以反 驳理论、假说的错误性。)这正是与非科学观察 的重要区别。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观察分为量的 观察和质的观察。第十一章 观察与实验方法19根据观察的形式,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科学观察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应力求全面地 、如实地反映观察对象的情况,以供进一步的研 究。如果不做到全面而可靠的收集科学事实,科 学观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何使科学观察能够全面而可靠的收集科学 事实呢?根据科学家们的经验教训,可归纳为这 样几个方面:20第一,要做到客观性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呢?为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就应忌带主观性。不要有先 入之见;不能择其所好。在很多情况下应重复观察,以 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第二,观察要做到系统性第三,要做到精确性第四,要做到典型性 三、观察方法的作用与局性1、作用:观察是科学认识的一个重要源泉。观察方法也是检验科学理论和假说的真理性的标准21观察方法一是可以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观察方法还可以推翻错误的理论和修改发展科学 理论。2、局限性在看到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时候 ,还应该看到它的局限性。22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 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 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 方法。 23从实验的定义可以知道1、实验的结构:实验者,进行实验的手段 (包括工具、仪器、实验装置);实验对象。2、实验与观察的联系与区别从相联系上来看:观察和实验的直接目的都 是为了获取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的材料,从而达 到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目的。因而它们都是有目的 、有计划的认识自然的活动。可以认为观察是实 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而同时又高于观 察。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观察和实验往往是紧密 结合在一起的。观察依赖于实验,实验也离不开 观察,二者有着相结合的整体化趋势。当然严格 说来没有不观察的实验,却有不实验的观察。 24从区别来看:(1)单独的观察是在自然条 件下进行的,而实验方法是在人的控制和广预下 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法可以纯化和简化自然过程 更便于研究。同时由于实验是一种人为的物质过 程,它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不能发生的物质过程和 无法进行观察的物质过程。25(2)观察往往不能证明客观必然性,而实验则能 证明客观必然性。如古代人观察到某种植物能治某种病,但仅 仅只能得到这点感性认识而现代科学实验,则能 证明能够治病的必然原因。实验与观察的区别之点,也正是实验方法的 特点。实验方法的分类 2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方法的种类也越 来越多,因而提出了实验方法分类的问题。人们 一般把实验分为二大类:一大类就是直接实验(即在直接对研究对象 进行实验)在直接实验中根据量和质的关系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 和结构分析实验。27根据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又可以分为析因 实验,对照实验(这两类实验又称为探索性实验) 。按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来分,还包括判决性 实验。也称为检验性实验。对某一理论、假说的检验。对争论两方观点 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