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8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5页 / 共108页
第6页 / 共108页
第7页 / 共10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第9页 / 共108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要求: 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类型(部位) 等高线图上读值和计算 等高线图上判断通视状况 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图上进行人类活动选址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地面某点到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绝 对高度,或海 拔(高度)高度及计算思考:海拔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吗?知识基础:高度的概念及等高线的绘制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小资料受海洋潮汐、波浪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海岸线的位置并 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地的海岸线的位置也存在着高低的升 降变化。作为高度测量基点的“海平面”,是在长时期观 测海水水位后确定的海水平均位置,通常作为高度的基准 面。我国以1957年青岛潮站的数据计算黄海平均海水面并 作为全国海拔高程测量的基准面。南岭山水制作 第一关闯关题 :甲山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0 1000 1500-1000=500海平面第二关:等高线及等深线的绘制。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 高低起伏的地形 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 呢?有了一个地区具体的高度之后,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状况向平面图转化呢?【活动】观察右边立体与平面投影转换绘制原理图,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u等高线的绘制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等高线100米100米200米200米100米300米米米米米等高线地形图100100100100100100 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 150150100100100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u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即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海洋或江湖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深 线。 其起测面也以海平面为基准,标高多采用负值,负值数 越大,表明深度越大。1、右图是某岛屿的等高线图,尚未完成连接,请根据图上的高度资料加以补充完成。在图中标出海拔最低的等高线的数值。02、仔细观察右图,说说等高线有哪些特点。做一做、想一想u等高线的基本特点: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同线等高)2)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一般是相同的。(同图等距 ) “等高距”-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差距。 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低于海平 面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多,说明高度差距也越大;反之等高线越少,说明高度差距就越小。3)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若不在本图闭合(受图框), 则通过多幅图后闭合。南岭山水制作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100400NM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是 米。300-100=2004)等高线一般为闭合曲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4)等高线一般为闭合曲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为山谷山脊与山谷的区别A、穿越法100300200300100200山谷山脊山 脊山 谷山脊与山谷的区别B、流水法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 流水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 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 辐散,则为高值区。若为等高线,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穿越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 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 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 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b. 穿越法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用“ ”标记一些等高线地形图并不对等高线加注数字标高,而是 用一条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高度降低方向的短线,来表示 坡度降低的方向。这条指示坡向的短线叫示坡线示坡线是 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 时也叫做降坡线。坡度向外侧降低坡度向内侧降低示坡线9)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 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视线10)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 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11)几条特殊的等高线u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u200米以下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 u500米以上为山地5大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 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 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 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 ,数值低。第三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陡崖读下图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鞍部陡坡缓缓坡山谷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等高等高线线线线地形地形图图图图的判的判读读读读山顶山脊请把你的手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 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50AB200150250100250300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说出判断理由。地形部位的识别例题 (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 的地形类型名称:A C D E F 山顶山脊 山谷鞍部陡崖(2)读左下图, 找出图中的山顶、 鞍部、山谷和山 脊。山顶山顶山顶山顶鞍部鞍部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山脊山脊山脊山脊山脊50米150米250米A B等高距:50米FECG等高线 密集等高线 稀疏高低高低陡 坡缓 坡山 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下图是“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读图回答12题。1、若将立体透视图转绘成等高线图,则甲、乙、丙、丁 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上题中的等高线图表现的是哪种地形A、火山锥 B、高原 C、山地的鞍部 D、盆地AC5大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 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 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 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 ,数值低。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 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B.山谷 山谷 山顶 鞍部 C.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D.山脊 山脊 山顶 鞍部B实战演练u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00ACDB等高线等深线一、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判读高度和气温读一读,算一算 1、标出各等高线的海拔。2、计算A与B的相对高度。3、若海岸线气温为16,则A处的温度是 。14.2600米0-100-200300200-200FE密坡度陡疏坡度缓(单位距离间高差大)(单位距离间高差小)1、利用等高线的数值,计算高度和判断地势高低总原则:若某点在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度就是其所在等高线的高度。若某点在两条相邻但不同值的等高线之间,则该点高度大于低值而小于高值。 150100150100M5050150100150100M5050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南岭山水制作 若某点在两组相邻又同值的等高线之间,则该点的高度可能有下列情况:情况一:M点高度介于50100之间 情况二:M点高度可能介于50100之间,也可能介于100150之间。【思考】 M点在两组相邻又同值的等高线之间的情况下,有没有高度介于150200之间的可能呢?-不可能,因为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必须相同或差值为0。10050150100M150100150100M50505050100100150200南岭山水制作 【练习1】读右边等高线图,回答: 1)P、M两点的高度各为多少米? 2)P与Q、M与R的相对高度各为多少米? 解析 P位于等高线上,M高度为约数。根据 已知等高线数据及等高距,可知P点高度400米,M点高度 介于400500米之间。 Q点高度100米,故P与Q高差300米。 M点高度介于400500米之间。R点高度介于0100米 之间,故M与R高差将有最大高差和最小高差两种情况: 最大-M拟取500米,R拟取0米,高差400h 500 最小-M拟取400米,R拟取100米,高差200h300 综合结论: M与R的相对高差h为: 200h500 南岭山水制作 点的海拔高度为:_ 点的海拔高度为:_ 两地间相对高度为:_810820m 860870m 4060m结论: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n-1)d H相(n+1)d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高考经典】(02春季文综卷)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答问: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C、东南 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多少(米) A、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思考】读右图,看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何关系?总原则: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线密处坡陡,线稀处坡缓。 【练习1】读右图,回答问题:1)从甲、乙分别到M点,哪条线路更省力些?为什么?2)从甲、乙分别到M点所经过的坡面面积,哪个 更大些?M甲乙 100 400 u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读坡度陡缓【练习2】右边四幅等高线图中坡度最大的是哪一幅? 解题思路四图的等高线形状相同,等高距也相同,但比例尺不同。那么,比例尺在这里起一个什么样的信息作用呢?我们知道,坡度是指水平方向与坡面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度数,即坡度= 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实际距离)。那么,影响坡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南岭山水制作 就本题而言,四 图的“垂直相对高 度”都相同-均 为200米,不同 的是水平距离。而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因此,我们可按取同等图距对应不同实距的方法,得 到如右图的图示。可知: B由于在最短的实距中获得 了与其它三图的同等高差, 故B的坡度最大。 设想一下:假如把A和C图中的高度分别换成800、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