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解题方法一、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 想感情又有哪些?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边 塞诗、离别诗、咏物诗、闺怨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 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 ”“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 之情。二、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人间 。 注 墨梅,用墨画的梅花。洗砚池,供洗毛笔用 的池塘。用王羲之洗砚池的典故。清气,清香之气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 答:这是一首咏物(梅)诗,“不要人夸颜 色好,只留清气在人间”两句,运用拟人手 法,赞颂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一)看类别不同类别的诗歌思想情感也是不同的,但 同一种类别的诗歌其思想情感往往是比较固 定的几种。有时抓住了诗歌的类别,也就大 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答:喜悦 回顾曾经与故人相逢,“酒逢知己千 杯少”令人喜悦;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 “欢笑”,这是令人喜悦的。从留连秋山景色、 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 悲,表达了伤感的情怀。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 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 情尽在不言中。(二)看题目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 的提示总括作用。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 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 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 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 、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 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二)由题目入手。题目十分重要,它往往就是 这首诗的核心,至少它能给你提供一个范围。【分析】单看这首诗歌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 备第一次见公婆梳妆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关注了题 目后,才知道这是作者作为应试举子,以新媳妇自喻, 以夫婿喻张水部,以公婆喻主考官,表达了他考前的不 安和期待的心情。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问:这首诗体现了将士们怎样一种情感,你从什么 地方可以看出?答: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 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 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 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 污。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本诗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 所作。【分析】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一联直抒胸臆。诗人被排挤出欲大展鸿图 的京城长安,自然有壮志难酬的忧愁和悲愤;这 里的 “日”象征皇上, “浮云”象征奸佞小人 ,诗人借此痛斥了那些把持朝政、蒙蔽皇上的奸 佞小人。(三)析尾句(关键句或主旨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 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 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 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 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 的捷径。由主旨句(关键句)入手。诗歌中抒情、议论 性文字,往往是体现诗歌主题、表现诗人情感 的关键性文字。总结方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 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愁思印象。 (四)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 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 “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 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 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总结方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 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 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 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 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子规鸟” :不如归去。(五)明意象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 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 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 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 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 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 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 挽留。 总结方法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分析】作者以诸葛亮自况自勉,表明自己 矢志北伐,死而后已。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 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 有谁听?【分析】结尾三句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 故,表达了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 深感寂寞的心情。(六)抓典故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 有引用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 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分析典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了解所用典故的来历。(2)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 总结方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托物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 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 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 妒恨和打击。(七)看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 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 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 处的时代有关。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 的味道。 总结方法三、评价思想内容应注意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 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 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 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 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 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 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 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 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 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龄)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 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 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 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陆游)3、许多诗词鉴赏题的后面附有注释。注释是鉴赏中 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 的暗示。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那是在暗示创作 背景,提示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 暗示本诗的用典和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 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 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 意。 5、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 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 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课堂小结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很含 蓄,这就要求我们调动知识储备,掌 握一定的方法,尤其注意要全面把握 诗歌的内容,从多方面分析作者的思 想情感,这样才能提高诗歌鉴赏的得 分率。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过程。答: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九日驱驰” 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 人骨”是值得欣赏的。三四句从赞美友人诗思之清入手,进而衬托出友人不凡的人 格。韦应物说:难怪友人的诗思如此清澈而沁人心骨,原来他 所居住的环境如此清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 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岗呢!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友人居住环境的 具体描绘,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透露出的对友人的 钦慕之情宛然可见。 古戍 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变化?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 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 ,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 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 定信念。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二本诗表现了作者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超脱旷达的人生态 度。尽管作者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到重大挫折 ,但由于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他依然胸怀坦然;面对热情的 黎胞,天真无邪的儿童,作者感到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 皙所描绘的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也忘却了宦海沉浮 的怅惘之情。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 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这情 。下片抒发了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 飘落的怅惘这情。(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这情。上片抒发了 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这情,下片 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 盎然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