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 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 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 平。英国学者李约瑟 一、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书写材料:甲骨文铭 文帛书我国甘肃天水放马 滩汉墓出土的西汉 早期的纸,是现已 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百位名人之一、 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 明家之一。原料: 树皮、碎布、麻头 、鱼网等优点: 原料丰富、价格低 廉,书写、携带都 方便一、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2.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印刷术 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胶泥泥活字先设铁板其上冒之铁范置上密布字印就火炀之就火炀之平板按其面瞬息可就再火令药熔其印自落木格贮之每韵一贴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昇活字印 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三省:省时、省力、省钱新: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雕版木活字转轮排字盘铜活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印刷术火药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 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 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一、四大发明 (三)火药 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2.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宋火药火球箭 明代 “三眼铳”火球一、四大发明 (四)指南针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南宋“张仙人”俑,是 古代风水先生的造型(五)四大发明的传播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们以罕见的聪明 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材料一 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书面交流思想,传播知 识信息,只能采用各种原始粗重的材料,如罗马人 用铜板、埃及人用纸草、印度人用白树皮和棕榈叶 (我国通称贝叶)、欧洲人用羊皮、朝鲜日本用简 和帛等等。这些书写材料,或失之不坚、或失之笨 重、或失之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佳品。造纸术 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 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摘自科学的历程)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欧洲 文化的发展。材料二:“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商业发 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改变了只有僧 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也改 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 状况。在知识领域中也出现劳动分 工了。新出现的法学家把僧侣们从 一系列很有势力的职位中排挤出去 了。僧侣从此也就多半变成了多余 的人。” “印刷术的推广,给 市民阶级反对王权和封建制度的斗 争带来了好处。”“印刷术则变成 了科学复兴的手段。”(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丁路德曾称印 刷术为“上帝至高 无上的恩赐,使得 福音更能传扬”。 印刷术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社会进步。材料三:正因为其爆炸的威力和远 距离的杀伤效果远胜于封建骑士 所作用的大刀长矛,所以对埋葬旧 世界,开创新时代起了较大的作用 。 (摘自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世 界历史的影响)火药使欧洲骑士 阶层日益衰落。材料四:美国科技史学者罗伯 特坦普尔在1986年出版的中 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 中说:“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 船尾舵、指南针、多重桅杆等 改进航海和导航的技术,欧洲 绝不会有导致地理大发现的航 行,哥伦布也不可能远航到美 洲”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 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 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为 什么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 的动力?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祖宗的制度和成法,是古 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 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腐朽专制的封建制度的阻碍。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 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 态:自给自足,安于现状,对科学技术没有迫切的要求 ,也使科学的进步失去了原动力。 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缺乏 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 、含蓄而著称这归结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且有保守 、从众、迷信的特点,经受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 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 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 步不善于追根究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 的行为传统儒家文化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 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影响九章 算术计算工具东汉时成书, 采用十进位值十进位值 制计数制计数法法,汇集了许多算 术命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用最先进的运用 数学数学著作。 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以计算为中 心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完整的体 系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明朝时珠算法传播到世 界其他地区。二、数学成就及影响三、天文学1、原因: 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 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后人据战国时期的石申的记录辑成石氏 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保留一百多颗恒 星坐标数据。3、天文观测仪器: 浑仪、简仪(元代郭守敬)等简 仪浑 仪四、历法、农学与医学成就领域成就地位及影响历 法夏商元干支纪日法夏小正殷历郭守敬编订 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 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 大有帮助。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 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午、未、 申、酉(yu)、戌、亥。 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 、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甲子1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2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甲寅 丙寅3 戊寅 庚寅 壬寅 卯 乙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辰甲辰 丙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巳 乙巳 丁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午甲午 丙午 戊午 庚午 壬午 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辛未 癸未 申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壬申 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癸酉 戌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规律为: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时 间作 者成就世界地位 西汉 北魏元朝明朝氾胜之书氾胜之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古代农 业科学著作。 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 五百多年间,特别是 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 的农业生产经验。农书农政全书王祯徐光启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 成果统计 类类 别别数学 天文 历历 法地学 化学 农农 学机械 水利 轻轻 工兵器项项 数2225259257788请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 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领域( 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领域)。 原因:1.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 2.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时间作者著 作地位战国问 世西汉 编订 东汉 末年明代医药学方面成就张仲景李时珍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医学之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 的理论基础; 被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 药学的系统总结 “东方药物巨典”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材料二: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 主要是积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 (上等人)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 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 学和技术成就。 罗兹墨菲亚洲史请回答: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研究内容、方法、 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 异?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分子原 子结构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1819世纪中叶( 清)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 血液循环学说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17世纪(明后期至 清初)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本草纲目16世纪(明中后)远洋航海技术印刷术、火药、指南 针、远洋航海技术1015世纪 (宋元到明初)欧洲中国时期材料一: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 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 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 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16世纪以后,欧洲 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 近代科学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百分比件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内容 方法发展 趋势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 描述,缺乏理论探索 (属应用科学)注重观察和实验,结 合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属理论科学)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整理总结古籍,注 重经验,不注重科 学实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