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百姓办实事是我最大的心愿“一个又瘦又小的姑娘,穿着一件很旧的红色花棉袄,扎着两只细长的辫子,羞答答地躲藏在奶奶的背后”。你几岁了?奶奶说:“ 今年 6 岁了,还没上学,我 们已有几年没吃过白馍了”,怎么会呢?我的心里酸酸的眼泪 夺眶而出,不由地走到锅台边,掀起锅盖,锅里是玉米面和菜叶熬的糊。这是十几年前我刚到民政局时,去山上查看群众过冬时的一幕,它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让我食不甘味。是呀!像他们的情况,应该有不少人。作为救灾科长民政系统的一员,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我有责任有义务使他们从贫困中解脱出来,消除“ 城里城外两重天,山上山下不一样” 的现象,让每一个穷困老百姓都能分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从此,我扎根救灾救济工作,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哪里有困难就走到哪里,哪里有灾情就跑到哪里,哪里有险情就冲到哪里,帮灾民重建家园,与军警民一起抗险,给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十几年来,我顶风冒雪,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掌握农村困难群众的第一手资料;孤灯夜战,起草方案,制定措施,抗洪抢险,救助群众,使4553 名五保老人生活有了着落,救助灾民 12 万人,建造了10000 多间房屋,76130 名群众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困难群众受益多多,弱势群体得到实惠多多,为构建我2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致力于建立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了做好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依据“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发展城乡统筹协调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要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要求,我多次向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建议尽快建立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与基层相关民政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了解一线情况,掌握一线数据,制定一线方案,可谓是走遍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一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测算。2005 年初,在市委、市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抽调市、县民政局专门人员冒着严寒对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 3 县 5 个乡镇 10 个行政村的 60 户182 人农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家庭贫困类别、原因。调查山区、平原的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和一般收入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动员全市民政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组成专门力量,分片包干,深入乡村,挨家挨户,对农村居民进行初步的调查摸底和测算,为建立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主要是“一 评三审三示一储蓄 ”,“一评”就是由村(居)委会成员、低保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群众中威望比较高的人员)和周围居民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对照农村低保条件对申请对象进行评议,评议通过的人员由村(居)委会报乡3(镇)或办事处。 “三审 三示” 就是要通过 村(居)委会、乡(镇、办事处)和县级民政部门三次审核三次公示,且县级民政部门必须全部入户调查,并认真走访邻居和群众,充分征求意见,做到入户调查百分之百,走访邻居征求意见百分之百,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一储蓄” 就是 对每户低保家庭发放一个银行存折,每月低保金由银行发放。真正保证了低保工作从申请到保障金领取的阳光作业。三是我市农村低保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05 年 7 月 1 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焦作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标准 900 元/人、年(75 元/人、月)。 当年保障对象 5.4 万人,月人均补差 30 元的标准。2007年市委、市政府又将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工作作承诺为民办的的十件实事之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年 900元提高到 1020 元(每人每月 75 元提高到 85 元)。凡家庭人均年收低于 1020 元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补差标准由每人每月补差 30 元提高到 40 元,覆盖面由原来农村人口的的 2.6%提高到 3.2%以上。4 月底,圆满完成农村低保扩面提标任务。 10 月份,全省低保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修武县召开,我市各项低保工作受到省政府的表扬。荣誉的背后是我和工作人员的艰辛汗水,低保工作政策性强,基层人员少,有的乡镇只有一名兼职人员,深入到每家每户,业务量相当大,大家从没有享受过礼拜天和节假日,一干就是几个月,4可以说焦作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凝结着我和大家的汗水。二、致力于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我市敬老院大部分建于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设施简陋,院容院貌落后,服务管理滞后,集中供养率偏低,不仅与我市经济发展极不适应,而且直接影响了全市 5000 多名五保老人的生活。为此,我与局领导多次找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敬老院建设计划。2005 年,市委、市政府在听了我们关于五保老人生活状况的汇报后,下决心扭转现状,把农村敬老院建设列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计划用 3 年时间对农村敬老院新改扩建一遍,提高敬老院的规模和层次,彻底改变我市敬老院建设的落后面貌。从2005 年 7 月 1 日起全市实行统一供养五保标准:集中供养每人年 2400 元,分散供养每人年 1200 元,是我市过去标准的3 倍,比省定标准翻了一番。2006 年新改扩建敬老院 20 所,集中供养率由 14%提高到 26%;2007 年新改扩建敬老院 20所,集中供养率由 26%提高到 45%,提前 2 年完成省定目标。这些变化可以说在五保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敬老院建好后,为了使五保老人过上舒适的生活,我们还要苦口婆心地去劝说。刚开始,五保老人入住不是那么积极,敬老院建成后,五保老人不入住成了困扰我们的问题,原因是五保对象大多是鳏、寡、孤、独者、他们习惯了独居、散慢的5生活,愿不愿意离开家过集体生活? 能否实现集中供养率?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对五保对象逐户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他们亲自谈话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通过举例子、做比较,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说服他们入住敬老院。并派专车亲自上门接他们,对不大愿意入住或抱有怀疑态度的老人,从不强迫,而是让他们先进敬老院试住体验生活,与家里比较后再选择住哪,试住后这些老人享受到了从没有这样好的生活,没有一个提出想回家。 “十一” 黄金周,也许你在游山玩水,也许你在和朋友喝酒聊天,也许你在陪家人逛街,也许你在被窝里睡大觉,可我们民政的工作人员在干实事,干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敬老院里有一种奖叫委屈奖,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这种奖吧,他们是对敬老院服务人员设立的一种特殊奖项,就是五保老人无论何种原因对服务员进行谩骂和动手打,服务员绝不能还口和还手,为了安慰服务员,就设立了这项奖。难怪许多有子女的老人羡慕地说“现 在有儿女 还不如没儿女啊” !三、致力于建立完善灾民住房救助制度目前在全市农村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每年都有狂风、冰雹、大雨造成我市局部地区庄稼减产和房屋倒塌,有时沁、黄河沿岸会出现洪涝灾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都与科室的同志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区,常常是不顾个人安危协助抢险,统6计灾情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时对灾区人员发放物资和钱款。特别是从 1998 年以来,我们每年坚持为农村特困群众恢复重建住房,并加大了对他们住房的救助力度,救标准逐年提高,由原来的每间房补助 1000 元到现在的 3000 多元,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好评,群众都亲切地称它为“温暖工程” 。几年来,我们先后投入资金 1700 多万元,为灾区群众恢复住房 3150 户,10000 多间。在救助倒房建设中,我探索出了“一摸四清三发放” 的工作方法。 “一摸”就是年初 对贫困群众的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排查危房、险房、无抗洪能力的住房户,分类排队,确定建房补助对象。 “四清” 就是补助金额、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责任人清楚。对被确定恢复重建住房的农户,由县民政局代表县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和户主三方签订建协议,县、乡两级建立倒房重建台帐,写明补助金额、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责任人。 “三发放”就是按动工、完工、验收三个阶段分批拨付补助款的方法。即从签订建房协议之日起,资金按动工、主体建成、房屋全部建成验收三个阶段付给,每个阶段有专人验收。确保建房资金发一户,建一户,这样既严格了资金的管理,又调动了广大救助对象的建房积极性,较好地保证了建房的质量和进度,杜绝发钱不建房或建房资金用别的用途现象发生。为了搞好“温暖工程” 建设,我们每年从市财政争取到 100 万元用于倒房重建,受到了困难群众的赞扬。但群众的赞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靠7我们全市救灾人员的心血换来的。每户房屋从确定建设到开工、完工入住,县级民政部门至少到场 5 次,查看建设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如果你要找哪一倒房重建户,我们主管人员能将其家基本情况向你祥细介绍,并且不用任何人引见直接领你入户,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一个县有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倒房重建户,工作能做如此程度,其辛苦程度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 当然,这几年,我们在全方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设立了 4 所惠民医院,对困难群众实行“十五免十五减半四优惠”等优惠政策。资助 8 万多名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组织并开展了“爱 心一日捐” 活动,累 计募集资金 1500 多万元,救助了一大批困难学生和因大病致困家庭;成立了焦作市慈善总会,大力实施“微笑列 车” 慈善医 疗项目,免费为 2600 多名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项目实施在全国领先,受到了民政部的表彰,并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鲜花和荣誉只属于过去,期待和掌声还在未来,虽然在保障弱势群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低保、敬老院建设、倒房重建等救灾救济工作,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十七大报告提出了“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年提高保障水平。 ”的要求,我将在十七大光8辉旗帜的指引下,继续扎根救灾救济工作,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为我市走在中原崛起前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