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山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地面高度海拔相对高度一、 等高线地形图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 等高距 :等高线绘制130120120 110100等高线地形图120120130110100等高线的特点:1.等高线一般是闭合的 曲线.(除断崖外)2.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 拔高度相同,等值距高 度一样.4.分布密集 坡度陡分布稀疏坡度缓3.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AB5 5、等高线疏密程度表、等高线疏密程度表 示数值变化快慢示数值变化快慢202030100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 成的线等深线:标注数值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陡缓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山顶山 脊鞍部山谷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闭合曲 线中心 (点) 等高线 向山脚 突出 ( 线)等高线 向山顶 突出 ( 线) 两个山 顶之间 低地( 点) 等高线 重合的 地方( 线) 山顶山脊山谷等高线 向低处 弯曲为 山脊等高 线向 高处 弯曲 为山 谷陡崖鞍 部山地:山地:盆地:盆地:山脊:山脊:山谷:山谷:常见等高线地形图常见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高线 特征高度地表起 伏程度中间疏 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 四周密稀疏 平直较高超过 500米较低, 一般不 高于 500米无一定 标准200米 以下起伏不 大,边 缘陡峭坡度较 陡,沟 谷较深坡度 平和四周高 中间低平坦 广阔较高超过 500米等高线相关知识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 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 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形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 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丘陵; 山地;高原平原;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示意图图 等高线图线图 地形特征 说说明 山 地盆 地山 脊2.等高线图的判读四周低四周低 中部高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示坡线画在等 高线外侧,坡高线外侧,坡 度向外侧降度向外侧降四周高四周高 中间低中间低示坡线在等高线内示坡线在等高线内 侧,坡度向内侧降侧,坡度向内侧降从山顶到从山顶到 山麓凸起山麓凸起 高耸部分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山脊线也叫 分水线分水线 示意图图等高线图线图地形特征说说明山谷鞍部 峭壁 陡崖 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山脊之间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山谷线也 叫集水线叫集水线相邻两个相邻两个 山顶之间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鞍部是山谷 线最高处线最高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 壁。峭壁上部突出处,壁。峭壁上部突出处, 称悬崖或陡崖称悬崖或陡崖例1 下图图是四幅等高线线示意图图,能体现现“深 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图 B.b图图C.c图图 D.d图图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滑坡 B地震C泥石流 D火山例2 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 景观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CA例3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 是( ) A. B. C. D. A3、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读两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两点均在等高线上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例4 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1)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2)M、N、P、Q四点中, 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CA断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 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等高距 为h。则:.有关断崖的高度计算断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条 ,等高距为h。则: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b-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1)h相对高度(+1)h (1 1)断崖顶部的)断崖顶部的E E点海拔可能为点海拔可能为( )( ). . 例例5 5 读图,回答读图,回答:A.59m B.99m C.199m D.259mA.59m B.99m C.199m D.259m(2 2)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 )A.150m A.150m B.99m B.99m C.210m C.210m D.249m D.249mD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D(1)h相对高度(+1)h 判断坡度陡缓: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不同幅图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来决定 。同幅图例6 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 ) BA A、与气候的结合与气候的结合a a、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规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即每升高律,即每升高100100米气温下降米气温下降0.60.6b b、山区考虑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山区考虑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 异;阳坡和阴坡在气温、蒸发等方面的不同)异;阳坡和阴坡在气温、蒸发等方面的不同)c c、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吐鲁番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吐鲁番4 4、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 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 远近等综合分析。 B B、与河流水文的结合与河流水文的结合水系特征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 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 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水文特征C C、与地区规划相结合与地区规划相结合 1、选择交通“线” 的基本要求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公、铁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引水线路的选线基本要求: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 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关键是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并适当考虑水质问题。输油管道的选线基本要求: 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利 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 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一般选在城郊山地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地势坡度较缓的向阳向阳 坡,有林木覆盖,空气清新的地方坡,有林木覆盖,空气清新的地方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2、选“点”设计建疗养院建疗养院气象站的选择:水库坝址的选择:水库坝址的选择: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 要移民等。库区:应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在“口 袋形”洼地或小盆地。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 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水库坝址的选择:水库坝址的选择: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 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3、选“面”设计:农业区的选择: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坡度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 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应考虑:例7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 形: A ; B ; C ; D ; E F 。 (2) 根据地形图,请你说说 F处宜发展以 为主 的农业,G处发展 业 为主。为什么?种植业冲积扇F处地势低平,位于河流下游的冲积扇上,土层肥厚 ,灌溉条件好;G处是山坡,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山脊 山顶 鞍部 峡谷 陡崖林业DD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照越高越亮 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来反映 地面的高低形态.旁边一般都附有图例说明不同的颜色代表的高度高原平原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丘陵盆地130120120110100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130120120110100130120120110100130120120110100130120120110100分层设色地形图100110120130表示地表沿某条线上的垂直断面图形 三、地形剖面图 第一步: 选剖面线第二步:画平行线 第三步:引垂直线第四步:连交点线将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难点探究: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选择剖面线,并在 剖面图上画一条长度与剖面线相等的线(X轴方向)。平行线之间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垂直距离应根据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来确定(Y轴方向) 并标上数值。将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转绘到直 线X轴上,从这些点作垂线(Y轴方向) ,在相应各点高 程的平行线上引出各点。第一步: 选剖面线。 第二步:画平行线。 第三步:引垂直线 。第四步:连交点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