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黄山年会暨特级教师论坛l时间:2012年10月24日下午l地点:黄山市阳光酒店各位老师下午好!rd_z163.com 章鼎儿 我能报告什么呢?l已经老了l不在一线工作、也不在二线研究l我大概可以算站在第三条线上,关注着 、观察着、而且还思考着我们的小学科 学教学的一个人吧l我就向各位报告我的一些观察、思考, 以及我们所作的一些探索尝试吧2012是值得纪念的l从2002年开设的小学科学课l到今年已经10个年头了l当年(2002)的三年级小学生l今秋已经上大学了l我们科学教师的队伍也成长起来了l今天的会场上已经有10年教龄的科学教 师了l2002年那会上,全是自然、常识老师啊从自然课走向科学课自然课 ? 科学课十年前,2002年的一张幻灯片从自然课走向科学课自然课 0 1 2 3 4 科学课10年过去了,我们走到哪里了?每向前跨一步都是一场改革l其实,不用说我们走到哪里了l只需问问自己:我的认识、我的理念、 我的课堂教学活动、我的科学课改革了 吗?改革到哪一步了?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必须改革l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停留在自然课的课堂 教学水平阶段l怎么能达成早年自然课所从未听说过的“ 科学素养目标”?l所以,这些年里,我一直在呼吁:改革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课的课堂教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这一代科学老师必须经历与完成的任务 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有什么问题?l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l只能承担与完成教学一些科学知识与方法的目标任务l不能承担与完成今天所提出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 标任务科学探究科学概念l两个话题热点,把“科学探究”放在前面l希望大家更关注一点l就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改革而言l迫切需要研究与推进的是科学探究l从科学课碰到的主要问题来看l未来的货真价值的科学课的构建来看l希望更关注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活动这是科学探究活动吗?l学生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烧杯中的水 沸腾。l学生观察到了水的蒸发,观察到了水的 沸腾,完成了加热实验。l这是科学探究活动吗?l这只是一个水的加热的实验活动l或者说只是一个蒸发与沸腾的观察活动 。 这是科学探究活动吗?l老师请1号同学把一勺食盐加入水杯,请 2号同学搅拌,请3号同学观察,请4号同 学记录;再请1号同学加盐最后请4 号同学汇报溶解了几杯食盐。l不是。l这些孩子所经历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个 观察实验过程。 许多科学课大体停留在一般观察实验活动水平l科学课程开设至今,已经有十年左右的 时间过去了l许多科学课的活动还大体停留在一般观 察实验活动水平l原因当然不止一个l但与许多人在观察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 之间划上等号肯定是有关系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观察实验活动l科学探究活动和观察实验活动是彼此之 间有联系的活动l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可能包含有观察活 动和实验活动l但它们又是不同性质的活动l观察活动不一定是科学探究活动,实验 活动也不一定是科学探究活动。作为精髓的“探究”的缺失l诸如此类的溶解、加热等观察实验活动 ,都可以说是科学活动,但都不是科学 探究活动。l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精髓的“探究”的缺 失。l在这些观察实验中,活动主体并没有进 入“探究”的层面,活动本身也欠缺可以 称之为“探究”的过程。l说活动主体并没有进入“探究”层面l有我们的活动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 位为证l说活动本身欠缺“探究”的过程l反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那就是 普遍存在的忽略活动后期的交流研讨、 甚至取消交流研讨的过程。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l改革停留在一般观察实验层面的教学活 动、向着科学探究活动方向推进,走向 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l才能使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与科学课的科 学素养目标相适应走向探究的科学课l可以把科学课的这项改革,称之为“走向 科学探究活动”的改革l整理、提供几个观察标志l可以用来观察分析课堂教学活动走向科 学探究活动的程度l实际上也是走向科学探究活动这项改革 的几个思路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观察标志1l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主动参与、自主 参与、被动参与,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 动是否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观察标 志l这是学习主体角度的一个观察标志。l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是被动参与的, 老师说一就做一,老师说二才做二,毋 须动脑筋,也无所谓思维参与,那样的 活动不会是科学探究活动。观察标志:活动主体参与状态l主动参与反映出学生有动机、有想 法,有积极的思维参与进来了l自主参与更进一步深入到计划、比 较、选择、决策等层面了l仅从活动主体思维参与的角度说,也向 着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向推进了吧 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观察标志2l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二个观察标志是“ 活动空间” (内容空间与价值意义空间)l这是从“主要活动”角度观察的一个标志l也出自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预留给学 生的活动空间过小的问题l活动空间与自主参与自主活动空间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原是一个活动空间比较大的活动:l从小组制定计划开始l制定计划会涉及对能溶解多少盐的预测l预测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到计划的调整。l例如预测能溶解比较多的盐,准备的盐 不够,就得改为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 克盐 l预测还会影响实验过程与方法。如预测 能溶解30克盐,那就会影响分几次加盐 ,每次加多少,第一次加多少盐等?l如果计划分多次加盐,是每次等量加盐 ,是递减着加,还是递增着加?ll这个活动空间比较大的探究活动,确实 留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活 动空间调整的余地。 l但在许多课堂上,老师们以自己的详尽 指导与安排,把这个活动变成l“请1号同学把一勺食盐加入水杯,请2号 同学搅拌,请3号同学观察,请4号同学 记录;再请1号同学加盐最后请4号 同学汇报溶解了几杯食盐。”l把这个活动的空间压缩成简单机械的活 动操作与数字统计。把一个蕴含丰富内 涵的科学探究活动,肢解成价值意义不 大的教学一个能溶解多少盐的结果的活 动了。 l试想一下,无论是加盐的、搅拌的、观 察的、记录的、还是汇报的l在这样的过程中,除了最终知道100毫升 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之外(?),还有 什么更有价值的长进与发展呢? 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观察标志3l第三个重要观察标志就是“交流研讨”l这是活动结构层面的观察标志l同样来自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交流研讨不起来,或者忽略 、甚至取消交流研讨过程为什么研讨不起来?l觉得研讨并不重要l观察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已经直接 指证课的结论l研讨已属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了l是这样吧?l忽略研讨,相当于告诉你案例:我们的小缆车l以铁垫片重力拉动小车的活动(教科版 )l研究铁垫片数量与小车运动速度变化之 间的关系l老师作简要指导l学生小组实验活动l活动结束后,数据由老师汇总、整理在 黑板上了我们的小缆车数据整理45.04 43.04 42.73 52.68 53.06 52.28 52.47 62.3362.68 61.84 61.93 72.0162.163 71.8 45.34 53.0081.696 101.05 62.09 71.75 101.83 130.83 91.51 81.56 接下去我们会做什么?l我们会提出问题:大家看看实验的结果 告诉我们什么?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垫片增加时, 小车跑得快,垫片减少时,小车跑得慢 。拉力大,小车跑得快;拉力小,小 车跑得慢。l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利小结下课了。多数的课做到这样很不错了l两年前,我请到的这位优秀教师,也是 这样漂亮地完成示范课教学任务的l还能做什么呢?都已经下课时间了l但是,要是我们重视活动后的交流研讨 ,预留着充裕的时间呢?8个学生小组汇总的数据45.04 71.8 42.73 53.00 53.06 101.05 52.47 71.7562.68 130.83 61.93 81.5662.163 43.04 45.34 52.6881.696 52.28 62.09 62.33 101.83 61.84 91.51 72.01学生完成小组实验活动后l我们可以请每个学生(5-6年级)自己整 理8个小组的实验数据l这个整理过程中有什么?l关注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过程l比对自己组与其他的组的数据的过程l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过程l发现与认识一些事物、性质、规律8个学生小组汇总的数据45.04 71.8 42.73 53.00 53.06 101.05 52.47 71.7562.68 130.83 61.93 81.5662.163 43.04 45.34 52.6881.696 52.28 62.09 62.33 101.83 61.84 91.51 72.01研讨整理后的这份数据45.04 43.04 42.73 52.68 53.06 52.28 52.47 62.3362.68 61.84 61.93 72.0162.163 71.8 45.34 53.0081.696 101.05 62.09 71.75 101.83 130.83 91.51 81.56 研讨内容十分丰富45.04 43.04 42.73 52.68 53.06 52.28 52.47 62.3362.68 61.84 61.93 72.0162.163 71.8 45.34 53.0081.696 101.05 62.09 71.75 101.83 130.83 91.51 81.56 这里面有什么? l起始个数 4-7l递增个数 六个组等差 四个组等差1 一个组等差2一个组等差3二个组递变一个组递增2-3一个组递减2-1 这里面有什么?l认识数据整理的意义l读懂其他人整理的数据l对数据整理方法的指导l实验归纳表述l不同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l小组实验活动的准备、设计,以及实施 实验的指导还有一组与众不同的数据45.04 43.04 42.73 52.68 53.06 52.28 52.47 62.3362.68 61.84 61.93 72.0162.163 71.8 45.34 53.0081.696 101.05 62.09 71.75 101.83 130.83 91.51 81.56 我们持什么态度?45.04 43.04 42.73 52.68 53.06 52.28 52.47 62.3362.68 61.84 61.93 72.0162.163 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