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9页
第2页 / 共99页
第3页 / 共99页
第4页 / 共99页
第5页 / 共99页
第6页 / 共99页
第7页 / 共99页
第8页 / 共99页
第9页 / 共99页
第1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 韩勇2006.12.1报告内容我国水稻生产背景我国水稻品种现状辽宁省水稻品种现状水稻育种的展望北方杂交粳稻育种进展我国水稻生产背景水稻生产背景 n生产规模 水稻是世界上消费最多谷类食品,1999年 世界收割面积超过1.53亿公顷 - 大约占世界可 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全球有89个国家种植水 稻,1999年总产量估计过5.9亿吨。 水稻主要生长在潮湿和半潮湿的亚洲热带地 区,水稻耕种是该地人民的主要活动。亚洲占 世界水稻收割面积的90%和水稻总产量的 92% 。水稻生产背景 n水稻是廉价食物来源在全世界23个水稻年产量超过100万 吨的国家中,几乎有一半人均收入低于 500美元。水稻是亚洲大多数人口的主要 食品, 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柬埔寨、 老挝、泰国和越南,水稻占消费总热量的 55%到80%。 水稻生产背景 n水稻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稻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2%。在 水稻生长的亚洲潮湿和半潮湿地区,人 口在未来35年中预计将增长58%,到 2025年食用水稻的需求约为7.58亿吨 ,比今天消费的水稻要多70% 。 水稻生产背景 n水稻的贸易量相对较小水稻的国际贸易量仅占世界产量的4%,且 主要是优质水稻。水稻的主要出口国有:泰国、 越南、美国和巴基斯坦。由于国际市场细小而多 变,大多数亚洲国家都不能依赖水稻进口来满足 国内食品需求。假若中国想要通过进口满足仅仅 10%的国内水稻消费需求,那么,世界对水稻 的需求将提高80% 。水稻生产背景 n水稻的快速发展近25年来水稻生产发展较快,水稻的 基因改良、现代水稻良种的开发以及改进 的栽培方法,是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水稻生产背景 n水稻的快速发展 科学家们将许多提高产量的特性加入现代 水稻中,如更好的虫害抵抗力,更短的生长时 间,更优质的谷粒等。今天,各种改良良种在 亚洲70%的水稻耕地生长,在拉丁美洲和加勒 比海地区是37% 。自1966年以来,水稻平均 产量提高了72%,水稻总产量翻了一番。在同 一时期,水稻生产国的人口增长了66%。我国水稻生产地位n历史悠久 成就突出中国还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 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稻作栽培至少已有七千 年以上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水稻年种植面积约两千八百六十万公顷,占全球 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年产稻米一点八五亿 吨,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单位面积产 量达到六点三五吨每公顷,比全球平均产量高百 分之六十五。 我国水稻育种地位中国科学家在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杂交水稻、超级稻育种 、水稻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均走在世界的前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初以矮秆、抗倒伏、高产等系列品种的育成,标志着中国进入水稻矮 化育种新纪元,这些高产矮秆抗倒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导致了亚洲国 家的水稻“绿色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育种家选育成功 三系杂交水稻,单产比常规品种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九十年 代,以光(温)敏雄性核不充基因为核心的二系杂交水稻获得突破并开 始大面积推广。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被亚洲各国引进和利用, 并对世界水稻生产作出杰出贡献水稻(2837.9万hm2,27.9% )玉米( 25.0%)小麦( 21.3%)其它稻谷(1.79亿T ,38.1%)玉米(27.8% )小麦( 19.6%)其它1976年256228381998年4892177691.911966年1975年1979年1983年1995年6.3176年86年91年96年我国水稻品种现状1、新品种大量涌现2、杂交稻迅猛发展3、审定品种成倍增加4、产量水平不断提高5、稻米品质明显改善6、优质高产初步协调7、两系杂交稻稳步发展8、粳杂育种有所突破我国水稻品种推广趋势1、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在南方稻区,杂交稻主要推广品种数量从1990年开始超过常规稻,“十五”前四年,年均主要推广品种数量杂交稻为240.3个,常规稻为179.8个,杂交稻比常规稻多60个左右。另据统计,2004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为4.26亿亩,其中主要推广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35亿亩,非主要推广品种(即年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下)累计推广面积0.91亿亩。非主要推广品种若以平均每品种推广5万亩计算,则2004年这些“小品种”数量多达1820个。 2、单个品种平均推广面积显著下降杂交稻尽管每品种年均推广面积“七五”以来急剧下降,但其累计推广面积及所占比例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七五”时期,杂交稻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累计推广面积为1.57亿亩,占同期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累计推广面积的46.2%,到“十五”前四年,杂交稻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1亿亩,占同期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累计推广面积的比例上升至65.0%。而在南方稻区,杂杂交稻推广面积积的比例更高,“十五”前四年,杂杂交稻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累计计推广面积为积为 2.12亿亩亿亩 ,占同期南方稻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年均累计计推广面积积的73.2%。 3、大面积推广品种逐渐减少就具体品种而言,大面积推广品种主要是杂交稻。1986-2004年,年最大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的杂交稻品种有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汕优64、威优64、博优64、汕优桂33、汕优63、D优63、冈优22、汕优多系1号、汕优46、II优838、两优培九、金优207共15个。而同期年最大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的常规品种仅有桂朝2号、双桂1号、浙辐802和空育131共4个。 4、主栽品种跨省推广比例有所增加另据统计,杂交稻跨省推广的范围也明显大于常规稻。1986-2004年,年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和1000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平均推广省份杂交稻分别达到3.4个和9.7个,而常规稻仅有1.6个和4.4个。具体品种上,年推广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中,常规稻推广范围较大的品种有桂朝2号和浙辐802,推广省份最多时分别达到8个和7个,而杂杂交稻汕优优63、冈优冈优 22、II优优838、汕优优64、汕优优6号、威优优64推广省份最多时时曾达到10个以上,特别别是汕优优63,1986-2001年每年推广面积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几乎覆盖整个南方稻区,年最大推广面积积超过1亿亩(1990年1.02亿亩),1986-2004年累计计推广面积积超过9.28亿亩。 5、主栽品种更新速度有所放缓但不同品种的推广使用年限差异甚远,短仅1年,长至超过20年,一般推广面积越大的品种,使用年限越长。据对推广高峰出现在“七五”至“九五”期间、年最大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汕优64、威优64、博优64、汕优桂33、汕优63、D优63、冈优22、汕优多系1号、汕优46、II优838、浙辐802的统计及推算,这些大面积推广品种的主栽年限(年推广面积保持在100万以上的年份数)达1122年,平均为14.3年。辽宁省水稻品种现状辽宁省水稻分布及熟期划分近两年育成的中晚熟材料各品种两年区试产量结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不同阶段育成品种性状的比较结果与分析样样品理化品质质指标统计标统计 分析结结果项项目变变幅平均 值值标标准 差变变异系 数达一级级稻谷比 例%达二级级稻谷比 例%达三级级稻谷比 例%未达标标比 例%出糙率80.9-83.682.40 0.72 0.88 96.20 3.80 0.00 0.00 精米率67.7-74.170.20 1.68 2.40 整精米率56.4-68.263.41 2.65 4.19 11.54 34.62 23.08 30.77 垩白率4.5-75.419.06 14.61 76.60 26.90 42.30 23.10 7.70 垩白大小8.19-24.8416.29 3.90 24.00 垩白度0.37-11.893.31 2.77 83.81 15.40 42.30 26.90 15.40 粒长长4.78-5.275.04 0.14 2.72 粒宽宽2.56-2.932.72 0.10 3.54 长宽长宽 比1.64-2.061.84 0.10 5.53 透明度0.68-0.840.76 0.04 4.96 直链链淀粉含 量 15.68-21.5917.0 1 1.13 6.61 92.30 3.80 3.80 0.00 蛋白质质含量7.43-9.228.09 0.49 6.02 辽宁省水稻品质情况结果与分析试试点省稻作所辽辽阳海城盖州平均CV%出糙率83.1 81.1 82.7 82.8 82.4 1.1 精米率73.5 68.2 68.9 68.9 69.9 3.5 整精米率66.1 61.2 64.2 62.2 63.4 3.4 垩白率23.0 19.0 15.0 20.0 19.3 17.2 垩白大小9.7 20.8 17.6 20.1 17.0 28.5 垩白度2.2 4.0 2.6 4.0 3.2 28.6 粒长长5.1 5.1 5.1 5.0 5.0 1.2 粒宽宽2.8 2.7 2.7 2.6 2.7 2.2 长宽长宽比1.8 1.8 1.8 1.9 1.8 1.8 透明度0.8 0.8 0.8 0.7 0.8 7.4 直链链淀粉16.7 17.1 17.1 17.2 17.0 1.3 蛋白质质8.6 7.4 8.3 8.1 8.1 6.6 辽宁省水稻品质情况近两年辽宁省面积较大品种的特点n产量:良好的产量结构(穗数、粒数、粒重),稳定性好 ,一般600Kg/亩以上。n米质:整精米高、外观好(粒形、垩白)n抗性:较好的水平抗性n其它:耐水肥、后期功能好、好的熟相。水稻育种的发展与展望将来品种方向1、加强抗病性育种2、加强抗逆性育种3、加强育种材料的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4、水稻品种产量是基础,多样化符合国情和发展方向尽管水稻高产育种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将面临持续增加的压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任重道远。依靠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目前已不现实,依靠科技进步,选育和推广高产品种,是稳定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产仍将是今后我国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将是今后我国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但优质应当在高产的基础上取得成效。此外,专用型水稻品种的选育也将日益受到重视。 5、种子产业既要做强做大,又要做稳做实1997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先后颁布实施,我国农作物品种推广体系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新品种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种子产业迅速发展,品种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计划经济时代品种“无偿使用、一种独大、遍地开花”的品种推广格局逐渐被打破,品种推广正向产权化、品牌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种子产业仍将处于逐步规范、完善、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品种推广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管,以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水稻遗传育种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土地减少是必然趋势, 人口仍将增加近期不可逆转;量的问题必然是我国在将来相 当长的时间内必然存在的问题;高产更高产的超高产育种也 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主要育种方向之一。水稻遗传育种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二:全面提高稻米品质,增强国内外市场 竞争力;我国水稻品种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品质与国外相比 ,还存在相当差距,因此优质专用育种是近期的主要育种方 向之一。水稻遗传育种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三:降低成本,适于轻简栽培,提高效 益;随着农资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 的不断深入,降低生产成本和保证食物安全必将成为主要 的育种方向之一。水稻遗传育种的发展动态:发展动态之一:优良基因的供体来源更加广泛:由于生物技术的进步,传统上的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