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7页
第2页 / 共167页
第3页 / 共167页
第4页 / 共167页
第5页 / 共167页
第6页 / 共167页
第7页 / 共167页
第8页 / 共167页
第9页 / 共167页
第1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2008年7月城 市 总 体 规 划 编 制 主要内容: 1、围绕新编制办法的新增内容 2、总体规划编制中的一些长期困扰的重点问 题 3、编制过程中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 介绍方法: 1、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各种观点和应用 2、主要案例城市:北京、天津、合肥、苏州 、安阳、襄樊、包头、郑州第一部分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综述 二、规划主要内容一、综 述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以广大乡村为基础、由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职 能、相互联系的城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传统城镇体系理论:三结构, 一网络n职能类型结构n等级规模结构n地域空间结构n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规 划的目的也从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空间落实转 向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布局、生态与环境 建设的引导和控制。 一主三副两轴“一主”指襄樊中心 城区。“三副”指指老河口 城区、宜城城区、枣阳 城区。“两轴”指2条城镇发 展轴,分别是武银高速 公路暨汉渝铁路襄樊段 城镇复合发展轴、襄荆 宜高速公路暨焦柳铁路 襄樊段城镇复合发展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襄樊总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四城、两轴、一带n中心城市(100万 )n副中心城市(20- 50万)n县域中心城市(10 -20万)n建制镇(5-10万)n建制镇(2-5万)n乡镇(2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襄樊总规: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n 襄樊中心城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及鄂豫渝陕毗 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鄂 西北及鄂、豫、陕毗邻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湖北省旅游基地及鄂西北 旅游服务中心,以及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n 老河口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鄂西北的文化、经贸重镇。以汽车 配件、纺织工业为主;n 枣阳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以汽车配件、食品加工业、纺织工业 为主;n 宜城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以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n 谷城城区:县域中心城市。以汽车配件工业为主,兼顾发展纺织、 旅游等产业; n 南漳城区:县域中心城市。以纺织、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n 保康城区:县域中心城市。以绿色食品加工、旅游休闲业为主。n 重点镇:主要承担专业化职能和跨镇域的服务职能,发展专业化生 产和农业产业化基地。襄樊总规: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划分(一)n全国城镇 体系规划, 包括全国设 市城市和重 要的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划分(二)n省域城镇体 系规划,包括 市、县城和其 他重要的建制 镇、独立工矿 区。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层 次划分(三)n市域城镇体 系规划,包括 县城、建制镇 和独立工矿区 。合肥总规城镇体系规划层 次划分(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包括建制镇、独 立工矿区和集镇。 其中市域和县域城 镇体系规划在具体 的操作过程中,被 纳入所在地域中心 城市的总体规划一 并编制审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一)n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 、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 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 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n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 能源、自然和历史文 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 间管制原则和措施。n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 、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二)n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 范围。n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 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 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n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 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n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与旧版编制办法相比突出了四大变化(一)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n 强调 城市反哺农村 ,工业支援农 业;n 发展 紧凑型城市, 集约使用土地 ,严格保护耕 地;n 注重 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统筹发展 。n 其中 位于人口、经 济、建设高度 聚集的城镇密 集地区的中心 城市,应当根 据需要,提出 与相邻行政区 域在空间发展 布局、重大基 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 、生态与环境 保护、城乡统 筹发展等方面 进行协调的建 议。与旧版编制办法相比突出了四大变化(二)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和 空间管治n 重点内容从 突出增长速度向控 制合理环境容量、 确定科学建设标准 转变,n 从侧重确定 开发建设项目向对 各类资源实施有效 保护和空间管制转 变。n 在城镇化和 城市发展中考虑加 快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和城市发展模式 ,把节约资源作为 基本国策,发展循 环经济,保护生态 与环境,促进经济 发展。与旧版编制办法相比突出了四大变化(三)突出建设标准的确定与重要 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 局n 明确市域 总人口和城镇化 发展水平,根据 资源承载力,预 测本地区可能承 担的合理规模。n 确定市域 各城镇的人口规 模、职能分工、 空间布局和建设 标准,这里的建 设标准突出表现 为用地规模标准 。n 社会服务 设施全市统一规 划和布局,既要 强调服务的网络 化,又强调避免 重复建设。n重要基础 设施要综合考虑 市域通讯、供水 、排水、防洪、 垃圾处理等重大 基础设施,以及 危险品生产储存 设施的布局。 与旧版编制办法相比突出了四大变化(四)强调按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 规划区n 新的规划编制办法强调了城市规划区的范 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即城市规划区 必须在自己城市的辖区内。同时城市规划区是实 施规划管理,即发放“两证一书”的范围界限。工作范围和内容苏州总规的规划层次n 市域。包括市区和五个县级市。面积8488km。核心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在“协调”。n 规划区。包括苏州市区和昆山市4镇、吴江市3镇、常熟市1镇。总面积2597km,重点在“统筹”。n 中心城区n 古城二、规 划 的 主 要 内 容1、资源与环境规划分析n土地资源的控制 n水资源的保护 n能源的合理利用 n生态保护 2、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n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n市域城镇建设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 建设n市域城镇空间布局n重点城镇的发展A)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北京市域人口规模的预测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加以校正, 包括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和综合 增长法 2、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 北京根据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和综合增 长率法,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年均增长率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暂住人口450 万人左右。苏州规划采用人口分性别年龄预 测法、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法和综合增 长率三种方法预测。综合三种预测方 法的结果,规划确定:2010年总人口980万人;2020年总人口1100万人 ;市域总人口年均增长1.4%;基础设施按1200万人规模预 留。市域总人口预测B)市域城镇建设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 础设施的建设1)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和分配北京新增城市建设用地采取存量用地 和增量用地并重开发建设的方式 。存量 用地以城市建成区更新改造和村镇整合为 主,增量用地适当占用部分农田。北京建 成区再开发存量建设用地理论潜力约120 平方公里,村镇整合存量用地理论潜力约 270平方公里,两者合计390平方公里。本 次规划新城建设用地约占用基本农田130 平方公里,约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所 占用的耕地应通过存量用地的复垦进行平 衡。2、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B)市域城镇 建设标准、公共 服务设施和基础 设施的建设2)市域公共服 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规划2、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2、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C)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在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中,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侧重于描述市域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如北京市总体 规划将市域空间结构描述为“两轴两带多中心”;一种侧重于描述市域的城镇空间等级体系,如许多城市强 调“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的多级空间结构体系 ,两种表述方式互为补充。两轴两带多中心中心城-新城-镇上海“1966”市域城 镇体系按照体系呈梯度、布 局成组团、城镇成规 模、发展有重点的原 则,规划形成“中心 城、新城、新市镇和 中心村”四级城镇体 系。3、重点城镇的发展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强调提出重点城镇的发 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关于重点 城镇的发展定位和用地规模与旧版的规划编制办法 没有太大的区别,新版规划只是增加了要明确重点 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范围。北京北京 重点发展的新城 新城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突出 重点,并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 ,适时适度调整新城的建设规 模和时序。 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区 域联系的主导方向,综合分析 各新城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发展 位于城市东南部的通州、顺义 和亦庄3个新城。 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应成为中 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及新的产 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 效益和聚集效益,共同构筑中 心城的反磁力系统。主要承担行政办公、金融贸易、文化、会展、商业服务、教育、 科研、居住等功能,承担城市东部副中心的作用。新城发展新城发展重点发展的新城通州新城资料来源:北京运河城市段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顺义新城新城发展新城发展重点发展的新城 主要承担现代制造业、空港物流业、会展业、体育休闲、 国际交往、居住等功能。 在空间布局上由潮白河以西地区、潮白河以东地区、天竺 空港区组成。资料来源:顺义新城马坡组团城市设计方案分区政策和空间管制是政府加强宏观调 控,加强区域协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分区 政策一般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产业 、交通发展的要求,提出市域范围内不同政策分 区,同时,不同分区实施不同的空间管制,实施 不同的引导和控制要求,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4、分区政策和空间管制1、主城区次区域2、东部平原次区域3、南部平原次区域4、西部山区次区域5、北部平原次区域6、北部山区次区域n 水源保护安阳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安阳市域空间管制规划n 森林公园n 地震断裂带n 矿产资源禁 止开采区n 生态廊道n 基础设施廊道n 文保单位n强化都市区规划n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5、发达地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覆盖国土的区域规划 背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财政、产业、土地,需要配套 的空间政策体系。国家宏观调控逐步法制化和健全的基本保 障。土总规:正逐步从指标配置走向规范管理和长效机制并重 的土地功能区划管制。分区与约束性指标成为新的组合管理 手段。国土规划出台是发展的时代任务。规划一张纸,城乡全覆盖5、发达地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由来发达地区的空间管理问题城乡居住体系变化要求全覆盖的规划 小城镇是县域中心城市重要的居住片区 居住在农村与城市有何本质区别?都市区? 统筹配制城乡建设用地的必要性 统筹配置公共物品,保护合理利用公共资源要求5、发达地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思路公共利益分配,空间资源统筹配置要彻底改变原有“重城轻乡”、“顾城避乡”的发展思 路,要围绕健康城镇化发展道路深入剖析城乡发展建设问 题。 从单纯的城镇发展规划转向统筹城乡各类资源管理,强 调指标体系。从单纯构筑空间结构规划转向县本级政府管理城乡发展 建设活动,有效使用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的法规依 据。 城乡发展建设要以公共安全为底线,尽量减少恶性环境 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 5、发达地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阶段:人口转移定居阶段,“稳定型”城镇化阶 段,城镇化水平大于60%。此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行政辖 区内居民向中心城市迁移和定居,外来人口数量下降, 并向都市区和主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