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后的传染病防控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欧剑鸣主要内容n闽清尤伯特台风灾后防病n自然灾害对传染病发病的影响n自然灾害条件下的传染病防控闽清尤伯特台风灾后防病灾情n短时间大暴雨,3小时雨量超过300mm,过程 雨量400mm以上。水位快速上涨,1小时上 涨超过5米。n人群伤害。7月17日统计,死亡73人,失踪 17人。n房屋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n重灾区基本丧失社会服务功能,水、电、 通讯全部中断。居住环境破坏n房屋掩埋、倒塌、损毁等,丧失居住功 能。n房屋未损毁,但受到污染,影响居住功 能。n灾民安置点人群聚集,风险升高。生活设施供水系统损毁n供水管网受到破坏。n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井水。受 淹水井达1000余口。n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介水传染病暴 发风险上升。生活设施能源系统损毁n电力系统因灾损毁。n燃料、能源短缺,受灾群众可能吃生食 ,喝生水。n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升高。食物短缺n家庭和地方政府存储的粮食及其他副食品因 灾损失。n商业供应系统中断运行。n短时间内大量人群食品短缺。n为保生存,原来不能吃的,腐败变质的食品 可能成为暂时的食物。食品安全风险急剧上 升。环境和水体污染n洪涝灾害造成居家和环境淤泥污染n动物尸体和淤积植物有机质腐败污染n临时厕所的污染。n感染性皮炎、肠道传染病风险上升。病媒生物种群密度?n未见明显升高,甚至较正常水平低。n暂不作为灾后处置主要措施。化学污染?n当地无化学工厂n暂未发现其他化学污染医疗卫生设施破坏n闽清县六都医院、坂东镇、塔庄镇、省璜镇、云 龙乡等卫生院不同程度受灾,70个村卫生所被冲 毁或受淹。n医院及实验室受损,设施破坏,诊疗条件和水平 下降。n药品等物资短缺,疾病救治效率下降。n网络通讯受损,信息报告受限。n可能造成一些传染病苗头不能及时发现或及时报 告。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增高。闽清灾区灾后防病工作措施n7月10日上午,省卫计委迅速组织疾控处和省疾控中心 有关专家和人员前往灾区进行灾后卫生防病查看和评估 工作。n7月10日省市医疗救援队进驻灾区。n7月11日省市卫生防疫队和卫生监督队进驻灾区。n7月14日,省卫计委成立了以林圣魁副主任为组长的重 点灾区(闽清)医疗卫生救援前方指挥组,负责指挥部 署医疗、防疫、卫生监督、综合宣传等工作。 n同日,省内其他设区市疾控中心防疫队相继驰援闽清灾 区。 医疗救助 n省、市医疗机构及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共 29个医疗机构安排了203名医务人员,组建 了31支医疗队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援。 n携带药品、器械;分设临时医疗点。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 n抽调省市县卫生监督人员,携带饮用水快速检 测设备,赶赴受灾第一线开展灾后饮用水卫生 监督检测工作。n卫生监督救援队11日至22日共出动498人次,出 动车辆138车次,快速检测设备18台,检测试剂 12500份,对8个受灾的乡镇以村为单位的饮用 水源进行全覆盖的卫生监督检测。n共检测饮用水水样4266份 。快速检测项目为: 浑浊度、氨氮。n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灾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 理工作。 灾后防疫n7月12日,由省级、福州市及闽清县疾控中心53人 组成的省市县灾后防病联队,分5组赶赴坂东、省 璜、塔庄、三溪和白樟镇开展环境消毒。n7月14日,省卫计委调配省级及9个地市疾控中心 卫生防病消杀队伍224人进入灾区,采取分队驻点 形式开展灾后防病工作 。n17日,莆田、泉州、漳州从永泰驰援闽清。组织救灾物质n快速检测设备20套 n调用大型专用消杀车2台,皮卡车载大功率 内燃喷雾器2台,调拨了其它大小喷雾器 111台。n漂白粉86.17吨,漂白精片142万片,533消 毒液5100公斤。n杀虫剂365公斤。 灾后防病队的主要工作n宣传和健康教育(宣传材料30多万份 )n消毒(饮用水消毒和环境消毒)n培训,针对乡镇/村干部、村医、志愿者的培训 ,重点是环境消毒和饮用水卫生处理。(100余 场,培训人数3000余人 )n疾病监测,启动疫情和症状监测。n病媒生物监测。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n环境污染因素n饮用水卫生安全因素(坂东无集中供水 设施,全部为井水)n医疗机构的传染病发现能力因素值得探讨的问题n本次灾后救援的组织架构和工作秩序。( 层次很高,秩序很乱)n基层干部的自救意识和发动群众能力。( 存在抵触情绪和依赖思维)n卫生技术队伍的合理使用。(防疫消毒 ;如何做水质监测?)n如何避免救灾人员沦为“灾民”。(后勤保 障省级不如市级)自然灾害对传染病发病的影响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n供水系统毁损n食物短缺n燃料短缺n饮生水n进食生冷食物n水体污染n钩体病、肠道传染 病n居住条件破坏n虫媒n接触n呼吸道n人口迁徙n传染病谱不同n免疫水平不同对传染病生物媒介的影响n蝇类n蚊类n其它吸血节肢动物n螨-恙虫病n蜱-森林脑炎、莱姆病、新布n啮齿动物n做为疾病宿主的家畜n血吸虫、钩体病、自然灾害条件下的传染病防控灾害前期n基本资料的积累n传染病控制预案的制定n应急队伍准备n防病物资与器材的贮备灾害冲击期n在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突然袭来的时候, 实际上无法开展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 但在这一时期内,以紧急救护为目的派 往灾区的医疗队,就应当配备足够数量 的饮水消毒制剂和预防与处理肠道传染 病的药物,注意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征 兆,并适当处理,以控制最初的疾病暴 发流行。灾害后期n重建疾病监测系统n重建安全饮水系统n做好环境卫生整治n防止吸血昆虫的侵袭n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后效应期n由于灾后恢复重建和转移安置,导致人 口大量的流动,增加了传染病预防、发 现和控制等管理的难度,特别是流动人 口改变了原来地区免疫屏障,增加了传 染病流行的风险。因此做好灾后流动人 口的管理、对其采取如加强监测、补充 免疫等措施,也是灾后传染病控制工作 的非常重要的方面。灾后的传染病监测n灾后传染病监测内容和方法n传染病监测n症状监测n灾后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恢复和建立n覆盖所有临时医疗急救点、当地的卫生机构 、临时居民安置点。n明确监测的疾病和症状,以及信息报告的途 径、方法和人员。n要实行零报告制度。监测工作实施n强化常见传染病诊断和报告n采取多种途径,尽快恢复报告n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n及时浏览、分析报告数据,对发现的“ 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核实。监测工作实施n做好疫情的预警和调查处置工作;n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n建立疫情分析会商机制,及时通报、 交流和研判;n及时将灾区疫情监测信息上报和反馈 对暴发疫情和有重要公共卫生影响的 重点传染病(如鼠疫、霍乱、急性迟缓 性麻痹、脑炎及脑膜炎、病毒性肝炎、 出血热等)散发病例开展实验室诊断。灾后消毒n灾后过度消毒的情况较为常见n正确的饮用水消毒是必须的n必要的时候,可使用消毒剂对污染的环 境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改善群众对环 境卫生恶化的担心n灾后消毒工作要避免没有明确的消毒处 理的对象,也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法和 人员保护措施,开展消毒活动要注意保 护环境灾后传染病暴发控制n传染源n传播途径n易感人群灾后无大疫n监测系统恢复n发病水平无异常问题?0591-87528254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