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隆 中 对三国志 陈 寿关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散文。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 今四川南充市北)人,仕蜀,后在晋任著作郎( 史官),著史书三国志六十五卷。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 。属纪传体的分国史。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 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 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 值很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 、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 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汉室后裔刘 备想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但苦于 势单力薄,无力与曹操、孙权抗衡。于 是,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壮大力 量。公元207年,徐庶把隐居在隆中( 今湖北襄樊市西)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 ,刘备就先后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 兴复大业的意见。本文写的就是刘备第 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诸葛亮, 字孔明, 东汉琅琊 郡都县( 今山东沂 南县)人 ,我国历 史上卓越 的政治家 和军事家 。出师表课 前 预 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好为梁父吟 由是先主遂诣亮 因屏人 汉室倾颓 孤不度德量 益州险塞 刘璋闇弱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hofybngtu dusindnzhu请思考:作者是怎 样描绘诸葛亮这一 人物形象的?分 析 文 章 各 部 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介绍诸葛亮的隐居生活。 重点词句1.好为梁父吟 动词;读2.请翻译并理解下列句子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有不平常的抱负)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宾语前置) (抱负不凡,但不为时人所理解)当时人们没有谁赞同他对自己的这个评价.第二部分(二自然段):徐庶推荐诸葛亮重点词句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引出徐庶,便于突出诸葛亮)(器:名词,才能;此处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有才能) 。徐庶去谒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判断句。卧龙;比喻隐居未仕的干才 。诸葛孔明,是一条隐伏的龙啊!这个人只能登门求见,不能降低他的身份把他召来。您倒应 该降低身份去拜访他。(指点见诸葛亮的方法,于此可见诸葛亮的清高不俗。)第三部分(三至五自然段 )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三顾茅庐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 。 求见如此不易 ,可见其人不 俗。译文:因此刘备就去 拜访诸葛亮,总共去 了三次,才见到。隆中对策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 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 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刘备披露胸怀,态度诚恳)译: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和 力量,想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 义,可是我由于才识浅陋谋略 缺乏,以致失败,直弄到今天 (这个地步)。(三段“因屏人曰”至五段 )隆中对策总的形势: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靠人谋取胜,不可与争锋。江东国险民附,人才济济,不可谋取。荆州可取。益州也可取。刘备的有利条件。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可以图霸业不忘兴复汉室刘备全部采纳了诸葛亮的意见“今操已拥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其主不能守将军岂可有意乎”“刘璋闇弱。”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第四部分(六自然段)刘备劝说关、张信任诸葛亮。重点词句 遂:副词,就。 诣:到去。信通伸 智术:才识和谋略。至于:至,动词,到;于,介词, 表动作“至”的归趋。(全句在谈自 己)古今异义请翻译第四自然段中谈总的 形势的一段文字:请翻译三自然段中刘备的一段话。汉朝覆亡,奸臣窃国;皇上出逃蒙受 风尘。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想 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可是我由于才识 浅陋谋略缺乏,以致失败,直弄到今天的 (这个地步)。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改变 ,您认为(兴复的)大计该怎么制订呢?自从董卓(专权)以来,豪 杰一齐起兵讨贼,占据了几 州郡的数也数不完。请翻译下面的句子:今操以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 他挟持着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 ,如此,我们实在不能和他争 强斗胜。请翻译: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人民归顺,人 才得到他的任用,由此看来,我们可以争取他作为外援却不 可谋取他。重点词句:1.请翻译“荆州将军岂有意乎?” 2.请翻译“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3.请翻译“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若渴迎将军者乎?”4.请翻译“诚如是可以兴矣。”5.请翻译第四部分中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总结:隆 中 对从各方面来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第一部分:诸葛亮隐居的情况 正面写他不平常的抱负 。 第二部分:徐庶推荐 侧面表现诸葛亮的清高 。第三部分: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诸葛亮不是追名逐利之人隆中对策 表现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第四部分:刘备对关、张的解释为了强调诸葛亮的重要作用,使形象更加完美本文简要介绍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生活情况,重点写他 隆中对策,表现了他政治远见和高度的分析能力。谢 谢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