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章 社社会主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197820561957 1958 1966197620年8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 的再认识2008“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1949-1956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视频:复兴之路中国新生221964 19703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19521952年年8 8月为争取苏联对月为争取苏联对“ “一五计一五计 划划” ”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虽 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证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 符合中国国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 内, 中国的很多做法包括“ 一五”计划基本上是照抄苏 联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一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 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内容:的内容:(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形成过程及其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开端9形成的基本方针是: 1毛泽东关于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关系的思想: 2“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l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l积极因素是处主导的、统治地位,这是可靠保证; l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防止积极因素向消 极因素逆转。10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二【背景】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 主导地位的矛盾,认识不清在1956年6月波兹南事件发 生后复出的波兰党领袖哥 穆尔卡 匈牙利十月事件我国1956年 ,由于官僚 主义作风, 严重脱离群 众,有些农 村、工厂、 学校也出现 了“闹事”情 况。 缺乏准备、工作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严重 的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957年2月27日 ,毛泽东在第十 一次最高国务会 议上,作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 的重要讲话。【形成过程及其思想】指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基 本矛盾、主要任务、根本任务、两类矛盾解决的 基本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 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的 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要和不能满 足人民经济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2 主要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在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4 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强调 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 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是其出发 点和归宿点,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 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 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 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三【背景】: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 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 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 须工业化。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工 业化的目标。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三20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 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 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 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 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 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 时并举,中央企业和中小型企 业同时并举等。【探索思考】: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 主导”方针的确立,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试图走出 一条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苏联东欧工业化的第 三条道路。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四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发达、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 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统筹兼顾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国家经济、集体经济 为主体,个体经济为 补充;计划生产是工 农业生产的主体,自 由生产是补充;国家 市场是主体,自由市 场是补充。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提出了著名的“两 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 管理,改革不合理规章制 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 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一对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论成 果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 借鉴。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 验、理论准备、物质基 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与实践第一,必须把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 实际结合,探索 符合中国特点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二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 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 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 持党的民主集 中制和集体领 导制度,加强 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