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eize everyminute高处作业 安全教育培训20179湖北十堰“7.03”高处坠落事故中核11.1高空坠落事故事故案例高处作业概述现场重点违章高处作业事故的预防目 录C o n t e n t s第三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什么是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2m以上(含以上(含2m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一、高处作业的概念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一、高处作业的分级高处作业的分级2m-5m,称为一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2m。5m-15m,称为二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3m。15m-30m,称为三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4m。30m以上,称为特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5m。高度越高,危险等级随之增长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一个人从三层楼(一个人从三层楼(1010米)的高度坠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有多少?米)的高度坠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有多少?答案:是答案:是1.51.5秒。秒。一个人从三层楼(一个人从三层楼(1010米)的高度坠落到硬地面生还的几率有多大?米)的高度坠落到硬地面生还的几率有多大?答案:是不考虑巧合的情况下死亡几率答案:是不考虑巧合的情况下死亡几率100%100%。思 考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三、高处作业的类型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五种基 本类型。 1.临边作业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 设施高度低于80厘米时的高处作业。例如,井架、施工电梯和 脚手架等的通道两侧面作业。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三、高处作业的类型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五种基 本类型。 1.临边作业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 设施高度低于80厘米时的高处作业。例如,井架、施工电梯和 脚手架等的通道两侧面作业。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三、高处作业的类型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五种基 本类型。 1.临边作业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 设施高度低于80厘米时的高处作业。例如,井架、施工电梯和 脚手架等的通道两侧面作业。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三、高处作业的类型2.洞口作业 洞口作业是指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 道旁深度在2米及2米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 例如,施工预留的上料口、通道口、施工口等。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三、高处作业的类型3.攀登作业 攀登作业是指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或采 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例如, 在建筑物周围搭拆脚手架、张挂安全网。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三、高处作业的类型4.悬空作业悬空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高处作业。例如,在 吊篮内进行的高处作业。三、高处作业的类型5.交叉作业交叉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与空间贯通状 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例如,脚手架平台上有人作业的同 时,架下或地面也有人作业。第一部分:高处作业概述第二部分: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人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 脏病、贫血、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处于二重或三重临 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钝,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而导致事故发 生。 (3)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 误,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 (4)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乘吊篮上下,在无可靠防护措 施的轻型屋面上行走。 (5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 ,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走动时不慎踩空 或脚底打滑。 (6)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思想上 麻痹,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性。安全工作上 存在侥幸心理,第二部分: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二、物的不安全状态(1)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稳。 (2)材料有缺陷。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脚手架钢管锈蚀严重仍然使用 。 (3)脚手架架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 未铺设安全防护层。 (4)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安全带、安全 绳。 (5)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图省事将钢筋一次性堆放在脚手 架上)。 (6)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 (7)“洞口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或已损坏未及时处理。 (8)模板斜度超过25,无防滑措施(特指连续梁模板)。 (9)安全装置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第二部分: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三、方法不当(1)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空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绊倒、跌倒。 (2)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 (3)登高作业时未踩稳脚踏物。四、管理不到位(1)脚手架搭设方案指导性不强。 (2)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 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 (3)安全教育不到位。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未经培训上岗,对遵守安全操作 规程人事不足。 (4)安全检查不仔细,流于形式,脚手架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或草率验 收了事,在使用前未检查作业环境等。第二部分: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五、环境不适(1)阵风风力5级(风速8.0m/s)以上; (2)GB/T4200-2008规定的级或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 (4)作业场所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5)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6)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第三部分:高处作业事故的预防1、用好“三宝” (1)安全帽:按规定进入场所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帽,并系好帽 带,防止人员坠落时帽子脱落,失去防护作用。 (2)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带,如悬空 作业没有系安全带的条件时,应制定措施,为作业人员设置挂安全带用的 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 (3)安全网:凡无外架防护作业点,必须在离地4m高处搭设安全平网,高 层施工还应再安一道安全平网。 2、做好“四口”防护: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和出入口。 3、做好“五临边”防护: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 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 4、严把手脚架的十道关:材质关、尺寸关、铺板关、护栏关、连接关、承 重关、上下关、雷电关、挑梁关、检验关。 5、制定高处作业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6、制定高处作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7、配备高处作业逃生装置。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一、安全带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一、安全带全身防护性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不歪斜吊高挂低用,不歪斜吊”摆动的坠落可以增加坠落距离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一、安全带安全带导致的死亡 有少量的事实表明,用来救生的安全帶也可造成使用者 严重受伤,甚至死亡。当一个人以直立姿势,双腿自由地懸掛超過五分鐘后,可能會造成他死亡。这种情况在很多工业和建筑工作中都可能出现。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一、安全带悬挂伤害 以下几点会加重悬吊的危险直立悬吊且小腿悬空安全带恰巧勒紧静脉血管以致血液回流困難悬吊过久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一、安全带建议 坠落后:工人应学习怎样在吊在安全带上时活动双腿, 尽量蹬蹋周围物体。他应学习尽量提高双腿,头部放平刚才那幅照片不论是当场的还是事后模拟的,时间都不应该长五花大绑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二、安全网尽可能靠近工作位置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二、安全网安全网不能出示 有效合格证,破 损严重。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二、安全网使用中的安全网不允许 发生下列现象:把网拖过粗糙表面或尖锐物体边缘 ;在网内或网下方堆积物品;人跳进或把物品投入网内;大量的焊接火花或其它火星落入网 内;周围有严重的酸碱烟雾。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安全绳用至少3个卡扣 固定作业人员每日要对安全线 进行检查安全绳要带有塑胶套的纤维芯637+1 钢丝绳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安全绳用至少3个卡扣 固定作业人员每日要对安全线 进行检查安全绳要带有塑胶套的纤维芯637+1 钢丝绳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高处作业平台上的孔洞 必须盖好或用护栏隔离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脚手板必须完好并绑扎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不要在没有 护栏的建筑 物边缘工作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任何孔洞都应该设 有围栏或加盖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如果感觉身体乏力 或晕眩,则不宜在 高空工作。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任何孔洞都应该设 有围栏或加盖第四部分:高处作业典型违章三、其他防落物你有责任确保每个人每天都 平平安安回家,回到亲人身 边。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你在注视着对你安全负责的人你有责任确保自己每天都平平安安回家,回 到亲人身边,享受美好生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