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用说明:1.每章一般由两讲组成,每章第一讲包括该章的知识 体系导航、考纲解读定位、高考命题预测和本讲的破 疑解惑点亮明灯、考点解读命题诠释、回味真题仿真 预测三个部分。2.每章的后一讲包括破疑解惑点亮明灯、考点解读命 题诠释、回味真题仿真预测三个部分和本章智慧背囊 归纳总结、原创经典先人一步。3.课件设计按照上课顺序依次展现,中间加有链接便 于前后联系。第五章 陆地环境 对对人类类活动动的影响交通聚落河流地貌 的发发育侵蚀蚀地貌堆积积地貌山岳的形成褶皱皱山断块块山火山地表形态态的塑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现形式地壳物质质循环环陆陆地环环境自然地理环环境的整体 性自然地理环环境的差异性 垂直地带带性经经度地带带性纬纬度地带带性非地带带性一、知识体系导航考点高考定位地壳内部物 质质循环环运用示意图说图说明地壳内部 物质质循环过环过程1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岩石组组成的,理解岩石的分类类 2阅读阅读示意图图,说说明地壳物质质的循环过环过程营营造地表形态态的力量1.结结合实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为例,简简述其发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知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含义义以及相应应的主要表现现 形式 2.知道内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质质构造,解释释地表高低不 平的原因 3.板块块构造学说说和六大板块块 4.理解流水、风风等外力作用对对地表形态态的影响 5.阅读阅读景观图观图片,用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知识识分析常见见地 貌的主要成因 6.以泥石流、滑坡等地质质灾害为为例认识认识人类类活动对动对自然 灾害的诱发诱发、加剧剧作用,理解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山岳和河流地貌的发发育举举例说说明地表形态对态对聚落、交通线线路分布的影响1.举举例说说明不同地表形态态,如山岳、河谷对对交通线线路分 布、走向和结结构的影响 2.举举例说说明不同地表形态态,如山岳、河谷对对聚落分布的 影响 3.理解人类类活动对动对大气、水、地表形态态的影响二、考纲解读定位自然地 理环环境 的整体 性1.举举例说说明某些 自然地理要素在 地理环环境形成和 演变变中的作用 2.举举例说说明地理 环环境各要素的相 互作用,理解地 理环环境的整体性1.从地理环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说说明某些自然 要素,例如生物、土壤、地形、气候、河流等 对对地理环环境的作用 2.在认识认识 大气循环环、水循环环、地壳物质质循环环的 基础础上,以某区域为为例,分析地理环环境各要素 的相互作用,说说明某一要素和其他要素的相互 关系,理解地理环环境各要素是作为为一个整体存 在的 3.举举例说说明地理环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变化对对其他要 素的影响,理解地理环环境具有“牵牵一发动发动 全身” 的整体性效应应自然地 理环环境 的差异 性运用地图图分析地 理环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规律1.通过阅读过阅读 “世界陆陆地自然带带分布图图”,分析由 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陆的地域分异规规律 2.通过阅读过阅读 地图图,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规律 3.掌握区域比较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理解自然环环 境的差异性,知道自然环环境是有规规律的本章可分为为七个部分:一部分是三大类类岩石形成、特点和代表性岩石;二 部分是岩石圈物质质循环环及其意义义;三部分是板块块构造学说说和六大板块块;四 部分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态。五部分是人类类活动动与地表形态态;六部分 是有关地理环环境整体性的含义义及其体现现;七部分是有关地理环环境地域分异 的含义义及其地域分异规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1.考查查内容上看,内、外力作用及板块块构造对对地表形态态的影响、自然带带 的分布规规律和地表景观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2.从考查查形式看:多以图图表 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为背景材料进进行考查查,多以选择题选择题 形式出现现。3. 从考查查能力看:注意考查查学生对对基础础知识识的识记识记 能力、读图读图 能力、综综合判 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实际问题 的能力。 2010年高考第一轮轮复习习中注意以下几点:1关于地质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态、 地质质灾害的知识识,还还将渗透到国土整治和开发发中;2综综合运用板块块学说说, 分析地表形态态的形成,能辩证辩证 地看待资资源与人类类活动动的关系;理解岩石圈 的物质质循环环及影响;3利用模式图图或区域图图,考查查气候、生物、水文、土 壤等自然地理环环境要素之间间的联联系;4. 阅读阅读 “世界陆陆地自然带带分布图图”和 景观图观图 ,理解、说说明自然地理环环境的差异性及其规规律。 三、高考命题预测第9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破译解惑 点亮明灯考点解读 名题诠释回味真题 仿真预测1.喜马马拉雅山位于亚亚欧板块吗块吗 ?为为何多选选在每年5月等珠峰 ?【明灯指路】喜马马拉雅山是由于亚亚欧板块块和印度洋板 块块相碰撞隆起而成的,地势较势较 低的印度洋板块块俯冲到 亚亚欧包括之下,俯冲的地区形成雅鲁鲁藏布江河谷地, 印度洋板块块褶皱皱形成了喜马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块的俯 冲迫使北边边的亚亚欧板块块隆起形成了青藏高原,所以亚亚 欧板块块和印度洋板块块分界线线不是喜马马拉雅山,而是雅 鲁鲁藏布江谷地,因而喜马马拉雅山不在亚亚欧板块块上,而 在印度洋板块块上。5月登峰的原因:是人们们一般是南坡 登峰,这时这时 太阳高度角较较大,气温较较高,而且降水较较 少,从6-10月就是南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的雨季。破译解惑 点亮明灯2.东东欧平原由什么作用形成?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块相碰撞挤压挤压 而形成?【明灯指路】在划分六大板块时,是将东太平洋海岭作 为太平洋板块的东南边界的,东太平洋海岭以东的东南 太平洋板块应属于南极洲板块,所以安第斯山脉是由南 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不是太平洋板块和 美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 【明灯指路】东东欧平原为为冰碛碛平原,东东欧平原曾遭到 四次冰川侵袭袭,冰川活动动是形成东东欧平原现现代地貌的主 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以冰川侵蚀蚀地貌为为主,地表 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为为主要冰碛碛区,冰碛碛丘陵间间 夹夹有沼泽泽低地;南部为为冰水沉积积区,多泥沙质质平原, 地势较势较 平坦,冲沟、坳沟、阶阶地较发较发 育。4.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的相同吗?5.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基本一致?【明灯指路】滑坡和泥石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要发生在山区, 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 可诱使其发生,破坏力极强。不同点在于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 同,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 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由于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 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 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 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 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此外,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明灯指路】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二是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 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 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 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在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上,二者 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考点一 地质质作用 【典型例题题1】关于地质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质作用进进行得极其缓缓慢,不易被人觉觉察 B地壳运动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现形式 C内力作用对对地壳的发发展变变化起主导导作用 D地质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结构与地质质作用 无关【答案】C【标标准解析】地质质作用有极其缓缓慢的(如青藏高原的抬升),也是 瞬间发间发 生的(如地震),地壳运动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现形式, 其造成岩石的变变形、变变位,即地壳运动动的遗遗迹称为为地质质构造,地 质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变化,与地壳的内部结结构关系密切。学习过习过 程 中一方面理清地质质作用、地壳运动动和地质质构造之间间的因果关系及 对对地表形态态的影响(地质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动地壳 岩石变变形、变变位地质质构造)同时时注意从能量来源,表现现形式、 对对地表形态态的影响等方面对对内外力作用进进行比较较。考点解读 名题诠释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质循环环 【典型例题题2】读读下图图判断回答下列 问题问题(1)写出图图中数码码代表的地理意义义: , , , , 。 A , B , C , D ,E 。 (2)图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 内力作用对对地壳的发发展变变化起 作用。 【标标准解析】这这里最关键键的区分岩浆浆、岩浆浆岩与变质变质 岩。 其中无论论是沉积积岩、还还是岩浆浆岩、下降遇到高温岩浆浆后都可 以变变成变质变质 岩,即图图中的,然后再依次根据地壳物质质循环环 运动动判断出其它。 【答案】(1)岩浆浆、变质变质 岩、沉积积岩、喷喷出岩、侵入岩。侵 入和喷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蚀、搬运和沉积积, 变质变质 作用。(2)A、B、C、E、F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 变变放出的热热量 主导导。考点三 内力作用与地表地貌形态 【典型例题题3】读下 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 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标准解析】地质构造的判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注意背斜 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 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背斜和向斜的区别:从形态上 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 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 这种情况称地形倒置。因此背斜和向斜不能依据地形特征来判断,而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断层和断裂的区别是:形成断层,岩石必 定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 显的位移。另外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 。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 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 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成本。断层地带岩石 破碎,因此水库和其它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 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 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所以断层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答案】(l)D C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 成谷地 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 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考点四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典型例题题4】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是:A.东东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 C.黄土高原面 D.青藏高原【答案】BC【标标准解析】东东非大裂谷与青藏高原都是由于地 壳的水平运动动而形成的,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都 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北美洲的五大湖和黄土高原 面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例题题5】下 图图表示的是四种地 貌景观观。读图读图 ,回 答(1)(2)题题。(1)表示花岗岗岩地貌景观观的是: Aa图图 Bb图图 Cc图图 Dd图图 (2)a图图景观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沉积积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