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作者:赵勇 章必成 朱宇泽 欧武陵 饶智国 高建飞 杜光祖 【摘要 】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调节小鼠 H22 移植性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 p53 的表达,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 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 60 只,按随机分组为 A F 6 组;A E 组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 H22 肿瘤细胞悬液 (11010/L)0.12 mL, 24 h 后灌胃给药. AC 组分别给予 80 g/L, 40 g/L, 20 g/L 阿司匹林 1 mL, D 组予 20 g/L 5FU 1 mL,E 组予生理盐水 1 mL,每日 1 次,连续用药 10 d,停药 24 h ,称质量并处死动物, 剥取瘤块称质量,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VEGF 和 p53 蛋白的表达. F 组予饲料及水分正常饲养. 结果:A,B ,C,D 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分别为 49.84%, 23.89%, 29.07%, 54.63%), 其中以 A 组和 D 组的抑瘤作用最明显(与 B,C 组比较 P0.05) . 造模各组动物的肝癌细胞中均见VEGF 和 p53 阳性染色 ,但阳性表达程度不同,与 B,C,E 组比较, 阿司匹林大剂量(A)组和 5FU(D)组可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p53 的阳性表达(P75 %计为 3 分3.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 x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LSD 检验(SPSS 10.0 ),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4意义.2 结果2.1H22 移植性肝癌的抑瘤效果及 VEGF, p53 表达水平由表 1可知,A, B, C, D 各组瘤质量均低于 E 组 (P0.05);A 组和 D 组的瘤质量低于 B, C 组 (P0.05) ,抑制率均高于 B, C 组 (P0.05). VEGF 积分和 p53 积分 A, B, C, D 组均低于 E 组 (P0.05); A, D 组低于 B, C 组 (P0.05). 表 1 各组小鼠体质量、肿瘤抑制率的比较2.2VEGF 和 p53 表达 VEGF 仅在正常小鼠肝脏内皮细胞有表达 , 而肝细胞未见阳性染色, 也未发现 p53 阳性染色(图 1A). 瘤组织中 VEGF 肝癌细胞浆染成棕黄色, 呈阳性染色(图 1B), 造模各组均可见到, 但阳性程度不同. 造模各组中可见 p53 为细胞核阳性染色(图 1C).A: 肝组织 VEGF 表达;B: 瘤组织 VEGF 表达;C: 瘤组织 p53 表达.3 讨论VEGF, p53 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5目前的研究认为,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 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4 . Folkman 认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而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限速步骤, 在肿瘤进展中血管生成这一表型可能是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 这一点在 Olga 的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p53 突变使 VEGF 的表达量升高, p53 突变在肿瘤血管生成开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本实验结果看, 肝癌组织 VEGF, p53 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有明显差异, 说明肝癌的发生与 VEGF,p53 有一定关系. 阿司匹林对 H22 移植性肝癌的抑瘤效果显示, 接种 H22 移植性肿瘤给药 10 d 后, A, B, C, D 各组瘤质量均低于 E 组; A 组和 E 组的瘤质量均低于 B,C 组,抑制率均高于 B,C 组; B 组与 C 组瘤质量、抑制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阿司匹林和 5FU 均能发挥一定抑瘤作用且阿司匹林抑瘤作用存在着量效关系, 剂量越大, 抑瘤效果越明显 .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 和 p53 积分 A, B, C, D 组均低于 E 组; A 低于 B, C 组; A 组与 D 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阿司匹林和 5FU 均能抑制 VEGF 和 p53 的表达,且存在量效关系,高剂量阿司匹林与5FU 有同样的抑制效果. 本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 VEGF 和 p53 的水平来发挥作用的.【参考文献】 1 王争. VEGF 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J. 国外医学 免疫学分册,2002,25(3):1291-1293.62 Park SY, Lee SM, Ye SK. Benzoapyreneinduced DNA damage and p53 modulation i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PAH monitoring and risk assessmentJ. Toxicol Lett, 2006,167(1) 27-33.3 Slade N. Two faces of p73,a member of p53 family J.Period Biolog .2004.106(3 ):223-231.4 Ge R, Uch R, Bre C. Gene therapy of hepatocarcinoma: A long way from the concept to the therapeutical impact J.Cancer Gene Ther,2003,10(9):649-66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