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5页
第2页 / 共265页
第3页 / 共265页
第4页 / 共265页
第5页 / 共265页
第6页 / 共265页
第7页 / 共265页
第8页 / 共265页
第9页 / 共265页
第10页 / 共265页
亲,该文档总共2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管理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陈宏友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重要意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将教师妖魔化l将教师神圣化题记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 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 的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 能够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的 生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年、1991年、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胡锦涛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 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 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 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 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 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四点希望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教师20082号文, 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l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 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 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 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 言行。l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 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 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 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l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 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l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 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 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l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 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 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 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l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 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 教学水平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道德一词的英文是morality ,指 (standards, principles, of)good behavior, 即“有关美德和美德行为的标准、原则”义。其 形容词是moral, 1.Concerning principles of right and wrong; 2. good and virtuous。也 是关于对错的标准和品行端正的意思。Morality 和 moral的起源都是拉丁文的mores “mos”的复数形式,指习俗、个性的意思。中文的道德二字在古代是分开使用为主的。“ 道”首先指宇宙的大法。老子第25章说“有物 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为道”。韩非子中也说“道者,万物之所 以然也万物之所以成也”。但孟子却说“仁也 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道在这里就成为了 人之为人的根本。关于“德”字的含义,古人有德 、得相通之说。庄子说:“通于天地者,德也”。 朱熹则说:“德者,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故在中国文化中道德即“得道”,得宇宙之道、得 人伦之道。所以,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也主要指个体 在心性上对宇宙人生奥秘的领悟和把握以及由此而 形成的德行、德性等等。综上所述,中西方“道德”的含义基本相同, 都与行为准则及其遵守有关。道德既指称社会 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基本 行为准则,也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职业道德是道德系统中一个十分独特和重要的 领域。它是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在自己的职业生 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及其道德表现。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 ,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 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 养水平。l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可以从师德存在的必要性 、教师道德病态克服的需要和师德能够发挥的 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首先,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着教师职 业道德有存在的必要。l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劳 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l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二是,教师对这些关系 的调整有非常大的自由度。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在自己 的劳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最直接的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及群体 ;教师个体与同行个体和群体;教师与教育行 政管理人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以及教 师与自己的事业等等。处于丰富的社会关系教 师的劳动必然使教师处于一定的利益取舍之中 。在教师的劳动中教师必然面临的利益取舍关 系有:l教师个体的劳动投入和他的劳动效益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应有的收获,包 括学生的成长,学生、同行以及社会的尊重和回报 等等。l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希望获得 本职业群体所应有的社会威望、社会尊重和报酬, 同时也希望群体成员之间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本集团的教育使命 。l教育对象的利益。教育对象及其家长都对教师 有一定的期待,希望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能 够有最大最全面和最愉快的发展。l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利益要求的集中表现是教 育目的,亦即要求教师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 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与之一致,也可能 与之矛盾。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处理 这些利益关系。比如一个教师在看到某个学生上课 做小动作时,他用目光予以制止这样一个教育行为 。他就既考虑了单个学生的自尊,也考虑到不要使 全体学生受到一个小动作的影响这样一些学生的利 益,也考虑到了教师本人的教育效果、教师的威望 的维持,以及完成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让学生得到自 由发展等等利益关系。所以教师一举手一投足的确 关系到许多利害关系,关系到这些关系的调整。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二是,教师对这些关系的 调整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处 理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因为教师毕竟要受到一定 的制约或监督。这一制约和监督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是宏观社会制度的制约,二是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制 度的制约。这些制度从最大的教育法规到最小的教学 制度都对教师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不过这些制约都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制约的外在性。而外在性 又决定着教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可能在教育活 动中对制度的要求大打折扣。同时任何外在的制度都不可能将教师的一切行 为都置于监督之下,这就如再有能力的校长也不可能 坐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室里一样。此外,任何制度的要 求都要在具体情境中才能落实,而落实的方案有不可 能有划一的答案。所以假如教师没有一个内在的约束 机制起作用的话,所有的外在的监督即使不完全无效 ,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看起来具有较大强制性的社会 或学校管理制度必然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教师的行 为需要有一个“自监督”的机制存在。这个自监督的 机制实际上主要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由上可知:教师劳动关系的丰富性和这一关系调整所 具有的自由度决定着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存 在。其次,教师道德病态的克服决定了教师职 业道德建设的必要。道德的反面是不道德,善的背面就是恶。有专 门研究罪恶论的专家从罪恶的成因出发认为人类的 罪恶包括四个主要的类型。以这一分类观照教育现 实,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存在着这样 的罪恶,而且由于中国社会转型和道德建设本身的 原因这一“恶”的发展趋势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四个主要类型的教育罪恶为李建华:罪恶论道 德价值的逆向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172页。物欲型罪恶l不惜一切地满足物欲所导致的罪恶属于物欲型罪恶。它 既可以是一种无度的挥霍,也可以是为了这一挥霍所导 致的对公私财富的非法抢夺。在日常生活中,对财富过 度贪婪的追求与向往、一掷千金式的无度挥霍或者说病 态的高消费、以及为此产生的偷盗、抢劫、赌博、卖淫 嫖娼等等现象都是物欲型罪恶的表现。教师本来是太阳 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应当远离上述罪恶。但是近年来一 些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自律,沾染了许多恶习。一些 学校和教师将学校变成一个纯粹的市场,一切以经济利 益为准。这是乱收费、向学生及其家长直接或变相索要 财物或“方便”等现象的直接原因。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和 教师还直接参与了社会上流行的物欲型罪恶,成为为大 众所不齿的对象。权欲型罪恶l权欲型罪恶是指因权欲过度而产生的罪恶。每个人在不同 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权力意识和权力欲望。但是如果为了满 足这一欲望而丧心病狂,则会产生罪恶。耍弄权术、尔虞 讹诈、争名夺利,以及这些现象导致的失职、贪污、残暴 等等都是常见的权欲型罪恶。教育本身即是一种权力。它 包括教师有自主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组织、指挥、褒扬和惩 戒的权力等。但是教师不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力也是 一种权欲型罪恶。比如一些教师至今仍然名正言顺地看待 和实施着的不恰当的体罚和心理惩罚。又比如,教师之间 、教育工作者的上下级关系中间也存在着的与社会上类似 的完全没有必要的弄权现象。这一罪恶现象的结果是教育 关系的腐蚀、教育效果的丧失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牺牲。名欲型罪恶名誉是一个人的尊严所在。所以关注个人或集体的名 誉本身可以是完全积极的东西。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教师 之所以受人尊敬、教育之所以受信赖而具有巨大的功效, 原因即在于此。但是对名誉的过度追求也会成为一种十分 消极的社会行为即权欲型罪恶。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传说 古希腊的牧人赫洛斯特拉特为了出名,一把火烧毁了建筑 学上的经典埃凡司的阿泰密斯的神庙。这就是所谓的“ 赫洛斯特拉特荣誉”(虚荣)。追求虚荣、欺世盗名、诋毁 他人都是名欲型罪恶的表现。由于无论教师个人还是集体 的荣辱与教育功效、教师的地位及待遇等联系在一起,一 些教育工作者也在校园中从事追求虚荣(作假)、欺世盗 名(偷窃别人的成果)、诋毁同行的活动。这也是一种赤 裸裸的阳光下的罪恶。 情欲型罪恶不择手段地满足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所产生的 罪恶即情欲型罪恶。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 杰”。有情感需求,追求对这一需求的满足本没 有错。错是错在对象、场合、程度上面。情欲型 罪恶包括爱情的变态(如性自由)、友情的践踏 (嫉妒)和情绪的失控(如暴怒)等等。教育工 作中也常常出现一些情感型罪恶。比如师生之恋 (主要指中小学)、对学生的偏爱溺爱、同行之 间的嫉妒、在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失控(拿学生出 气)等现象。教师的这些情感型罪恶会极大地伤 害教育对象,有的已经造成过严重的后果。 财富、权力、名誉、情感等都是中立的概念 。比如财富、权力、名誉、情感都可以成为教育 目的实现的有益工具,也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 腐蚀剂,影响教育的信誉和功效。同时无论是物 欲、权欲、名欲还是情欲,作为一种人类需要, 应当说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成为积极人生的动 力,也可能导致人生的迷失、产生各种各样的罪 恶。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性应该处理情感和 行为,而情感和行为有过度和不及的可能,而过 度和不及皆不对;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对 于适当的人和对象,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才是 中道,亦即最好的中道。这是德性的特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