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独立认字学词。认字一个,写字 3 个。2. 理解 5 个重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抒发的情感,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4. 练习写写四季的西湖,对比理解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潋滟,空濛的理解,西子和西湖的内在练习。教具准备:ppt 课件,歌曲。教学过程 :一、 走近西湖1.看图片读古诗,了解在文人的眼中,西湖像什么。师: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师:所以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你们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2.了解诗人:师: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二、 印象西湖1.释诗题,点明天气地点事件。师: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师写诗题,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块儿写,好吗?(边板书边说)“饮”是前鼻音,我们一同读一读。(学生边读边书空)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2.读准古诗。师:(指着板书)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生自由读,老师随机巡视。3.对西湖的大概印象。师:同学们,苏轼笔下的西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 走近西子1.回顾课前做铺垫的诗句,过渡到本诗中的重点句。师: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还记得吗?有人说西湖像一面师: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师: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请勾画下来,齐读。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师:哦,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板书:西湖比西子)你知道西子吗?生 1: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西子资料准备 学生讲沉鱼落雁的故事。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沉鱼落雁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板书:?)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四、 晴雨西湖1.水光潋滟晴方好。重点理解“潋滟”。生齐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师:你有什么问题?什么叫“潋滟”?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看着“潋滟”两个字,你觉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如下:生 1:跟水有关,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生 2:水波一荡一荡。生 3:肯定是很美丽的,因为有个“艳”字。师:是啊,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你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师:像水晶一样,那是怎样的漂亮啊!(点击课件)生:(一片“哇”声)师: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师: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生:(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师:大家真能干,不过你们去读读,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水面那么美丽多姿,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2.山色空濛雨亦奇,重点理解“空濛”。生:(接读诗的第二句)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师:哦,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来,看看吧!(放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生:(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生:山色空蒙。师: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 14 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生:(自由练读)生:(全班齐读)3、回顾晴雨景色。师:来,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山色空蒙也是景。师:我看,晴是景。我看,雨也是景。师:我看,晴方好。我看,雨亦奇。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五、 西子西湖1.西子和西湖之间的联系。师: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师:欲把西湖比生:西子。师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生:(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2.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指导学生说话练习西湖的四季。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接背)。课前准备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水是那么清凌凌的,下雪啦,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秋天)的西湖是浓抹。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师: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生:荷叶(柳叶、枫叶)为西湖化淡妆。3.根据老师的提示语,完成小练笔。师:如果说,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那就用你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生:(练笔,教师随机指导)课件;生 1:我说,雨天的西湖是淡妆,看! 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夏天的西湖是浓妆,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生 2:我说,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 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 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生 3:我说,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 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湖水为西湖抹浓彩,看!湖水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师:看来同学们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就同桌互相欣赏吧!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师:能和西子去比吗?师:(将“?”擦去,改成“!”)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情系西湖师: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师:(朗读拓展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生质疑老师,建造“三潭印月”怎么是在保护西湖呢?师: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生:(全班配乐唱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美,的确是美,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眼中,月宫里的明镜生:(接读)不幸失落人间。师:在周起渭的眼中,若把西湖比明月生:(接读)湖心亭似广寒宫。师:在白居易的眼中,湖上春来似图画生:(接读)乱峰围绕水平铺。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板书:西子湖)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生:(全班背诵,下课)教学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 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我觉得我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 这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实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