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大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编制提纲1、综合说明11 概况。概略叙述灌区情况,说明灌区水源、干支渠骨干工程除险加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情况,主要说明灌区末级渠系现状及存在问题。12 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3 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目标和任务14 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建设内容15 工程规划设计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7 国民经济评价18 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2灌区概况21 灌区概况包括灌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河流水源、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概况。工程灌溉水源以水库为灌溉水源时,应详细叙述水库在河流、坝址位置、坝址以上流域面积,大坝引水枢纽建设年代,主要组成部分,水库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当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引水量。以低坝无调节引水枢纽引水时,应说明建设年代、河流名称、水源水质以及引水枢纽组成部分,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量、设计引水流量、多年平均引水量等特征参数。灌区灌溉面积,其中:设施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涉及的县(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灌区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灌区建设和开灌年代,灌区工程设施(干、支渠系长度及主要建筑物数量)。灌区运行管理现状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水费征收标准与收取使用情况,灌区经营管理现状。2.2 灌区节水改造概况与效益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是否完成,完成后各种特征参数。引水枢纽是否改造,改造后特征参数干支渠系及渠道重点建筑物改造情况效益2.3 灌区末级渠系概况及管理体制现状2.4 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及运行情况3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灌区末级渠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用具体数据说明)末级渠系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工程完好率低下渠道及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斗农渠多为土渠输水,水量渗漏损失严重;建筑配套不全,量水设施少;末级渠系建设滞后于农村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半截斗农渠及“断渠” 现象,灌溉面 积失灌严重。 末级渠系管理主体长期缺位,水事纠纷多,水量损失大,水费托欠严重。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不足,协会软硬件建设条件较差,会员参与程度较低。3.2 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必要性(根据灌区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说明)。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需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是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和推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用,支撑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需要。是充分发挥水源工程、干支渠节水改造工程成果效益的需要。3.3 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可行性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水源工程以及干支渠骨干工程,已通过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为末级渠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富有经验的设计、施工、管理队伍为又好又快的实施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灌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热切盼望对末级渠系进行节水改造,有较强的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热情和积极性,灌区农民法制意识,参政议政能力以及互利互惠共同致富的精神风貌,为末级渠系改造和运行管理创造了条件。已建的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加强为末级渠系的建设和管理创造和积累了经验。灌区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条件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末级渠系项目规划实施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符合灌区实际。4.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4.1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4.1.1 规划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4.1.2 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划实施重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大,生态环境脆弱的灌区。(2)效益优先原则应根据轻重缓急,集中连片,投入少,见效快效益最大的灌区。(3)老化优先的原则规划以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末级渠系为主,适当考虑 80年代以后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全,问题严重但实施后效益显著的灌区。(4)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国家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内容和目标。(5)坚持恢复与改造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原有工程设施基础上,合理调整归并,根据工程存在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改造,以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土地。(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农艺、农机)相结合。(7)农民用水者协会已组建,干部和群众对节水改造项目热情积极性高。4.3.1 规划目标(1)恢复灌溉面积 万亩,灌溉保证率从现状 %,提高到设计灌溉保证率 75%(50%)。(2)末级渠系改造输配水安全可靠,满足灌溉分水量水,防洪等要求。(3)末级渠系规划做到分水有闸,量水有堰,过路有桥,跨河沟有渡槽或倒虹,过梁峁有隧洞。(4)斗、农渠道全部 U 型化,C15 砼衬砌防渗。(5)90%以上的以斗或管理段为单元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已经培育组建,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运作。(6)末级渠系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取得成效。4.1.4 规划水平年以 2009 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 年为设计水平年。5水文地质5.1 气象(包括灌区气温,降雨及其年内分配,蒸发最大冻土深度等)。5.2 水文(径流、洪水、泥沙等)。5.3 地质(说明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6项目规划建设内容初步计划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分三年实施,应根据灌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需要以及国家投入,地方财力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按照集中连片效益为先原则,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等原则合理制定分年度建设规模。6.1 斗渠节水改造工程(1)包括斗渠衬砌、斗渠衬砌改造和新建斗渠三部分(表 6-1)。(2)斗渠渠系建筑物改造包括建筑物改造加固、拆除重建和新建三部分(表 6-2)。6.2 农渠节水改造工程(1)包括农渠衬砌、农渠衬砌改造和新建农渠三部分(表 6-3)。(2)农渠渠系建筑物改造,包括建筑改造加固,拆除重建和新建三部分(表 6-4)。6.3 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化建设参考表 6-16-4 用表说明,现状协会数量,规划数量以及分年度协会建设数量。表 6-1 *灌区末 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基准年 设计水平年(2020 年) 分年度实施计划其中(km) 其中 其中实施年度 条数总长度(km)已衬砌长度(km)土渠长度(km)条数总长度(km)衬砌改造长度(km)土渠衬砌长度(km)新建渠道(km)条数总长度(km)衬砌改造长度(km)土渠衬砌长度(km)新建渠道(km)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表 6-2 *灌区末 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基准年 设计水平年(2020 年) 分年度实施计划其中(km) 其中 其中实施年度 条数总长度(km)已衬砌长度(km)土渠长度(km)条数总长度(km)衬砌改造长度(km)土渠衬砌长度(km)新建渠道(km)条数总长度(km)衬砌改造长度(km)土渠衬砌长度(km)新建渠道(km)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表 6-3 *灌区末 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内容设计水平年(2020 年)规划建筑物 分年度实施计划其 中 其 中实 施年 度基准年建筑物座 数(座)座数(座)衬砌改造加固(座)拆除重建(座)新建(座)座数总 (座)改造加固(座)拆除重建(座)新建(座)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表 6-4 *灌区末 级渠系农渠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内容设计水平年(2020 年)规划建筑物 分年度实施计划其 中 其 中实 施年 度基准年建筑物座 数(座)座数(座)衬砌改造加固(座)拆除重建(座)新建(座)座数总 (座)改造加固(座)拆除重建(座)新建(座)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7.末级渠系工程规划设计7.1 规划设计依据7.1.1 规划及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供水标准SL252-2000水电科2000283 号(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渠系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4)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91(5)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JJ024-85(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9)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部分)SL23-917.1.2 有关文件(1)XXX 灌区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2)灌区涉及的有关县(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 划纲 要(3)陕西省关中灌区节水灌溉研究(4)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5)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6)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节水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7)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管理文件陕西省水利厅(8)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管理文件陕西省水利厅(9)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写指南(10)大型灌区技术改造规程(征求意见稿)7.1.2 设计原则7.2.1 末级渠系布置原则(1)应贯彻和体现灌区节水改造目标,保证末级渠系改造的科学性、合理性,满足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末级渠系要实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风、沙、碱、渍综合治理,提高灌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灌区生产环境。(3)新建渠道布置要求渠线顺直,线路最短,避免深挖高填,以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占地。(4)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满足灌区长期、稳定发展要求。(5)认真总结灌区运行实践,坚持改造加固与新建相结合,充分利用灌区现有渠道,尽量维持其平面位置不变。7.2.2 渠系建筑物设计原则(1)满足渠系输配水及分水、量水、排水、防渗、泄水等需要,同时保证安全可靠运行,便于检测和管理维修。(2)在满足水面衔接,输水流量,运行安全和管理方便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联合布置形式。(3)建筑物各部位水损失小的尺寸及水工布置,要求上下游连接段平顺。(4)建筑物布置及尺寸拟定,要考虑城乡商贸活动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5)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前提下,重视其外部轮廓和装饰设计。7.2.3 田间水利工程规划原则(1)田间水利工程规划应在农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兼顾。(2)根据旱、涝、碱(渍)综合治理原则,布设完善的灌排系统。(3)田块大小和形状要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率。(4)大力推广小畦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改大水漫灌为沟灌,小畦灌,田间顺腰渠齐全,地头路边埂齐全(简称“三改两全 ”)。7.3 灌溉制度设计7.3.1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与灌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核,灌水方法等因素有关,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3.2 灌溉制度设计农作物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研究农作物的耗水规律不仅要找出耗水量与产量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各种农作物耗水量在各生育阶段的分配规律及耗水强度。从而决定灌水的适宜时间。根据灌区多年的灌溉习惯和农民水费的承载能力,灌区群众对农作物只灌关键水(救命水),不灌或少灌增产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