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技能训练分析与概括现代文阅读的三个意识n文本意识以文解文n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 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 确、深入理解 n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 全,简洁回答 分析与概括n分析,将一段文本拆分为几个要素,从 而明确每个要素的意义和作用。 n概括,将几个部分按一定角度和意图整 合为一个整体 。n要概括,先分析。请根据文意概括“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 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 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 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 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 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 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 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 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 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 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 律悖反。方法n层次分析法:理清句与句的关系, 分清句子的主次;关注提示词语; 明确指代内容。n寻要点分层理解,析语意辨明主次草堂诗魂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方法n理思路搜寻要点n抓关键简洁回答n忌视线狭小,不从全文找要点n忌不动脑筋地照搬照抄:草堂的文化意 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这段文字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 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 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 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 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 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 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 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 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 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 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 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 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 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答案n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 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 考。方法n据提示分析要点,按要求取舍概括n题目与文本的对接点是提示语n题目的要求决定要点的多少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 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赫胥黎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 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胥黎 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 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 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 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 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 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 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 来像是诅咒。分析问题n作者借对波兹曼观点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者的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一般不会直白地表 露,往往对比异同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立 场。n作者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波兹曼的 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 文化的伤害;放任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 话将应验。 小结n析异同确定观点n察语境辨明倾向乡土情结(03全国卷)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 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 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 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 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 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 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 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方法n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 ;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亲之情 ,或邻里乡亲。 n要点全逐句分析,概括准舍偏取正 。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 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 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 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 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 海棠要算是我最喜欢的了。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 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 ,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 意的作品。方法及其参考答案n化形象文字为概括性文字n作者认为若是香而不妙,宁可无香 ,海棠虽然无香,但淡红浅白,色 彩宜人,绿叶掩映,秾秾纤适中,充 满生机。要概括,先分析n要点全逐句分析,概括准舍偏取正n寻要点分层理解,析语意辨明主次n据提示分析要点,按要求取舍概括n理思路搜寻要点,抓关键简洁回答n析异同确定观点,变生动直接明确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原因是: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的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 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赫 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 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 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感情上 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 觉中被培养成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 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 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 文化辉煌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方法n阐释中心句n宽容的生存空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没 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n宽容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 西方一切文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