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思维方式的概念: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中更加深层更具稳定性的东 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 操、民族心理等一样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即运思维度的习惯性取向。它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思维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哲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日 常思维方式三个不同层次,有高低深浅之分。哲学思维方 式以思辨的形式理解世界,科学思维方式以实证的形式理 解世界,日常性思维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相关联,以 感性的、经验的形式理解和把握对象世界。例如,阴阳五行是中国先民最基本的观念形式之一,积存 为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先民习惯于从天人同构或天人同 质的角度理解对象事物的关系,把宇宙视为一个阴阳对立 互补,并按照五行秩序进行变化的统一整体,这显然属于 哲学层面的思维方式。当先民用阴阳消息、五行生胜来解 释人体的结构及养生与病理机制时,即为科学思维方式。 而当先民用阴阳五行观念去求神占卜、祭祀鬼神天地、看 相卜宅、观察风水等,就又是日常思维方式的表现。 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经学思维整体思维即把自然界和社会看成是一个有组织的有机系统,构成这个整体系统的又有许多小系统,每个系统又由不同部分所构成,整个宇宙就是由这样的部分所构成的系统化整体。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就体现出明显的整体思维的特点,即习惯于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把天地万物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整体。 中国整体思维方式通过两个典型的思维模式体现出来:一是太极、阴阳、五行生化万物的思维模式。太极是代表 整体或全体的最高范畴。阴阳是用以表示在时空中相对立 而又相关联的事物的整体。五行本身是一个整体,向外延 展为五色、五味、五方、五气、五声、五脏等对应的整体 ;向内深化为五行生克论,成为具有活力的整体的生机模 型。二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即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 对应的有机整体。老子的“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 亦大),易传的“三才(天地人)之道”,是这种整体思 维的早期表现。孟子的“尽心知性说”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 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则提 出了更加系统更加完备的整体模式。 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方式的评价:(一)正面价值。比较接近于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古 代哲人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认识和把握宇宙,以此为 指导创造了古代的高度文明。从学术上讲,这种思维方式 不仅在人体生命科学如中医学中具有生命力,而且对于其 他综合性科学也有启发意义。(二)负面效应。上述优点同时也就是它的缺陷。这不仅是 因为它缺少实证科学的根据,更重要的是它对分析的方法 有所忽视,没有感受到对宇宙进行精细的逻辑说明的必要 。而这一点恰恰是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产生所必需的环 节与条件。 中国传统哲学所理解的整体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 又表现为对立互补和相生相胜两种基本形态,这 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又一个特点,即辩证 思维。其中,对立互补的联结方式主要体现在阴阳观念 方面,相生相胜的联结方式主要体现在五行方面 。 (一)对立互补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程颢:“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颐: “天地之间皆有对。”(程氏遗书) 1相互依存的方式 朱熹:“东之与西,上之与下,以至于寒暑昼夜生死,皆是相反而相对也。天地间物未尝无相对者。”(朱子语类)2相互包容的方式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老子)3相互渗透的方式周易咸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4相互转化的方式老子:“反者道之动”,程颢:“物极必反”(程氏遗书) (二)相生相胜 用五行相生相胜理论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 最为基本、最为古老的观念之一。五行相胜,指其间相互排斥、 否定、对立的关系或趋势,其顺 序为:水火金木土;五行相生,是指其间相互依赖、 肯定、促进的关系或趋势,其顺 序为:木火土金水 木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了五行相生关系:“ 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热焚木, 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聚土成 山,津润而生,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销金亦为水,故金 生水;水润木能出,故水生木。” 也有人认为,对于水生木,若用“水能浮木载舟”解释应 该比“水润木能出”更为合理。对于火生土的解释,若理 解为:木燃烧后的灰烬即草木灰可增加土壤肥力是否也恰 当?对于“土生金”,最令人想到的是“沙里淘金”一词 。至于五行相克,有人理解为:植树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 流失(木克土);以土筑堤围水或防洪是土克水原理在生 活中的应用;火克金可理解为高温能熔金,并锻造出各种 形状;金克木的解释是:刀剑斩木,或砂石之地多为不毛 之地 。 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的评价:(一)正面价值。强调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的辩证关 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观念和根本特征之一 ,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突出的长处之一。西 方哲学多强调事物间的对立关系,为 “非此即彼” 模式;中国哲学则更强调事物在对立基础上的统 一性,为“即此即彼”或“亦彼亦此”模式。中国人 的这种在两极对立中把握辩证的统一的思维方式 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一国两制”的思想就 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杰作。 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的评价:(二)负面效应。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把和谐统一 放在第一位,坚信一切对立都以统一、和解为结 果。和谐统一的“常道”作为思维的根本原则居于 对立之上,一切对立和变化都是在这一原则下的 自我调节。因此,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目的是 维持整体自身的平衡、稳定和常态,从而体现出 传统思维求稳恶变的特点。直觉思维是指主体在思维 过程中不要有关的概念、 范畴作中介,也不遵循必 要的逻辑程序,而是由某 种物象诱发灵感,突然直 接体悟事物整体或全体的 一种非理性思维。庄子有“体道”之说,强调“无思无虑则知道”,主张“心斋”、“坐忘”或“守心”,用排除知识欲望之后的“虚室生白”之心去直接体会宇宙的真谛。孟子提出“尽心一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所谓“尽心”也就是主体对内在善的道德本性的反省或体验,不是纯粹的逻辑认知过程,而是以直觉为主的过程。禅宗强调“不假文字”、“禅灯默照”、“直指本心”的顿悟法,把直觉发展到了极至。中国传统直觉思维方式的评价:(一)正面价值直觉思维由于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伴随着情感性的因素,并 重视主体的想象力,因此能充分调动人的思维能力,使思 维的潜力高度地发挥出来,表现为思维活动的自由性、能 动性,这是挖掘、发挥人的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与前 提。直觉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 。如强调“神似”反对“形似”,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 意”,重视含蓄,反对一览无余,形成了重“表现”的艺术 和审美传统。 (二)负面效应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由于不是建立在科学的逻 辑分析的基础上,所以它所获得的知识往往缺乏 科学性、精确性而具有模糊性、跳跃性、非系统 性的局限。过度地沉湎于直觉而轻视科学的逻辑 的方法,必然不利于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 化、条理化。经学思维是在观念上把传统视为绝对权威,带有强 烈的崇古、复古倾向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圣道为崇拜对象的权威意识。主要体现为: 1.圣人意识;2.经典意识以经为宗的经学模式。主要体现为: 1以经为学;2以师承家传为法; 3述而不作。中国传统经学思维方式的评价(一)正面价值 1传统经学思维方式中蕴涵 着对传统文化价值尊重的意义。 2传统哲学对传统价值的尊重,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 文明的高度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无与伦比的文化典籍, 成为我们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 3当中国的先哲把传统视做某种价值或权威的象征时,传统 在事实上就获得了某种“理想”的意义,崇尚传统的做法也 就可以成为批判不合理现实的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 中国传统经学思维方式的评价(一)负面效应 1.尊重历史变成迷信历史,传统的有限权威变成绝对权威,经 典的相对价值变成绝对价值,从而窒息了创造力,使思维 活动趋于僵化。2. 使学术活动和学术发展趋 于停滞,学者被束缚在一个凝 固不变的学术框架中,信守经 典之语、圣人之教、先儒之言, 必然导致学术思想上的僵化。 思考题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主要有哪些? 2.中国整体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哪两个典型的思维模 式体现出来的? 3.如何评价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 4.举例说明直觉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创造 的影响。 5.试评价中国传统经学思维方式的正面价值和负面效 应。五行五行水水火火木木金金土土五色五色黄黄赤赤青青白白黑黑五音五音羽羽徵徵角角商商宫宫五味五味咸咸苦苦酸酸辛辛甘甘五脏五脏肾肾心心肝肝肺肺脾脾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