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曙区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回顾)一、教育学、心理学(9 题)+教育政策法规(1 题)-好像是 10 分。具体题目不记得了。二、专业学科知识1. 选择题1) 字音、字形混合,全对的一项是:有-并驾齐驱、厉兵秣马、采撷2) 成语应用不对的?(忘了,有这题不?)3) 病句,挺不典型的,不好辨认。4) 选词填空。略文艺的那种。 (感觉像公务员行测能力测试里面的题)5) 诗歌排序。-红楼梦中某诗,进行排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2. 填空题(课标+古诗-6 分?)1)王国维的( )写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二种是( )2)史届二司马是司马迁和( )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3)( ),对饮成三人;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4)课标性质;基本特点;5)四大理念-(积极倡导自主 ) 、6)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要求学生形成( ) 、组织、 (协调) 、等能力。7)新课标义务阶段目标九年一致整体设计,其中小学分为()个学段,其目标(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3.文言文阅读(7) (难)广德湖记宋 曾 巩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郑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蔓、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郑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碘。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碘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 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入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 曾巩文) 注张侯:名峋。 “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 君” 。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病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是 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楔九,为埭二十 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1(1 分 )C(病:忧虑,担心)2 (1 分)c(是说广德湖的功用,是说盗湖为田的破坏行为,是说治理广德湖的时间)3.(1 分)B(“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有误,曲解原意)5(4 分 )(1)(2 分)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意思对、语言通顺 1 分,“广”、“ 于”译对各 1 分)(2)(2 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意思对、语言通顺 1 分,“ 举”、“ 细”译对各 1 分)4、现代文阅读(这个太难了。 )冬花贾平凹我把这幅画挂在房子中央,我认为是上品妙物。那画儿描绘的是一个冬夜。天上有一轮月亮,满满圆圆的,又在中天,可见是十五夜晚的子时。没有一点儿杂云,也没有一颗星星,占去了画面的二分之一的空间。月亮却是不亮,淡极,白极,不是小说里常常描写的是一个玉镜儿,或者是一个灯笼:妥妥切切的应该是一个气球,也不实在,或者只是虚幻着的一团白光吧。冬天的夜是童话的世界吗?整个画面的颜色是种昏黄。那二分之一的下面盈盈地是一棵老树,或是核桃树,或是七八十年植的苦楝,树冠呈着扇形,隆地而起的半圆。树枝一动不动,没有一片叶子,没有一个小花小果,连一只栖鸟儿也没有;枝条错综复杂,有点像中国农民画的“连理枝”。全树一色灰白,虽然不是晶莹般的透明,但比夜色亮多了,不知道是落了银粉,还是挂了傲霜?画面上再没有什么了,朦胧而又安静,虚空而又平和,我只能说出它的物理成分,却道不出它的情调:或许我意会了,苦于用语言不能表达。恐怕最伟大的文学家也说不出来。可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却能感觉出这是冬夜。多么冷的一个夜晚呵,月亮欲明未明,世界在朦胧中虚去了,淡去了,只有树存在。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但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我却又不知道。我已经发冷,瑟瑟地抖动起来,感到衣裳太单薄了,似乎不能忍耐了。这是什么缘法啊,画儿,我一见到你,我就想哭呢。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我正烦乱,心绪不收,到大街上去了。行人是匆匆的,他们像似都找到了快活:我站在热闹之中,却显得更加孤独和寂寞,就逃进那画册店去。这画是挂在墙上的,我一眼就看见了,停下脚步,痴痴呆呆,像在千里之外遇见了知音,像浪迹的灵魂突然寻到了归宿,一时气沉丹田,膝腿发软,双手松松地垂下来了这正是我思我想的冬天!我真想就睡在这树下,像树枝儿一样僵硬,让大地就在身下,让霜泛在身上,月光照着,一起蛰去,眠过这整整的一个冬天,直到来春的“惊蛰”的那声响雷。这幅画儿挂在我的房中,我把它像佛殿的菩萨一样供着,每每心烦意乱,就面画而坐,它似乎是安宁我的神灵,我于是得到了慰藉,得到了解脱;我觉得我是唯一能理解它的了。有这么一回,我正看着,偶然间在画的左角,发现了小小的两个字:冬花。这是画的题字,却竞使我大吃一惊,而且从此陷于疑惑了。那题字笔画了了,而且我一直未能注意;它怎么是“冬花”呢?冬天是不可能有花的,画面上又没有画花,何以是花呢?我是不知道的了。我苦闷了三天,终于看出这树是长在河畔的,那么,这几步之外,该是有村有人的了。这得要去问那人了。人呢?在这沉沉夜里,人恐怕掩了柴门,埋了炭火,已经睡了。昨日里刮了一天风,飘走了树上最后一片叶子,今夜里才冷得这么干,这般清;那人如何消得长夜,推开了那扇窗子,看着这树了。他是在想:今夜里有月亮了,这么的满圆;白天里发光的叫太阳,月亮是夜的太阳吧?夜本来是极黑的,夜的太阳出来了,黑里才有了白光。这树,是枯了吗?但昨天的风里,它并没有掉下来,静静的在冬夜里,沉思了,默想了,或许真正在做一个长长的梦,梦见春天的花,春天的叶,春天的果呢。啊,冬天并不是死寂的,冬天有花呢。这是那人看见的,也是他告诉我的。这个不知名儿的人,不见脸儿的人,揉着睡眼,打着呵欠,伸舒了身骨,怕要走下炕来,步出门去;而他终没有时间走进这画里来,又去忙他的事儿了;去修理春耕的农具,去精选春播的种子啊,我真想唤出那个人来了!尊敬的,你肯出来吗?带我一块度过冬天,说给我些冬天的童话,教给我春耕的劳作,我一定要叫着你是老师,好吗?(有删节)1、请理解“说给我些冬天的童话,教给我些春耕的劳作”在文中的含义。 2、第段中写到“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我感到“熟悉”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叙写了作者观看一幅画的过程,请分析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文章第段详细描写了画面内容,其作用是什么?5、从作者观画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具体阐述。 6、生活中你也应该会有作者一样的感受,请以对于目之所及的人或事产生心理变化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在 250300 左右。(15 分)答案:14让我在艰难处境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帮助我找到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路径。(2 分)15画面的景象我似曾见过。(1 分)画上凄冷孤寂的景象与我的境遇契合。(2 分)画面表现的安静平和气氛与我追求的心境契合。(2 分)16偶遇画作,产生共鸣;(1 分)面画而坐,得到慰藉和解脱;(1 分)发现题字,陷于疑惑;(1 分)读懂画意,心怀敬意,充满希望。(2 分)17表现自己对画作的喜爱之情。(1 分)写我只懂得了画面的物理成分,为下文读懂画的真正寓意蓄势;(2 分)画面无花,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1 分)18启示: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于表面;遭遇挫折与困境应该平和面对;在困境中要充满希望,并积极行动,超越困境。5.案例分析1(7 分)识字教学:老师教完“鸡”字的写法,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要求:从“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2(7 分)五上,写作课介绍一种物品要求: 写教学目标。 (还有什么来着,忘了)3 案例评析(12)给了:五下杨氏之子的两个教学案例片段,要求:从文言文文体和学生学习引导两个角度进行评析)4、教案设计(10 分)给的:四下选学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故事 。要求写出: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一个教学重点段落的教学设计。小结:以上两篇阅读,竟然百度打进去,一搜就能搜到。建议:大家甭看 中考 题里的现代文阅读了,太浅了,至少看高考的。建议大家去网上找找资料,比如:语文备课大师网站 , 语文网 。有不少名家散文阅读理解,估计比较合出题者胃口。教育学心理学,多识记“名家的理论,的各种标志,第一次学记 大教育论 ;著名派别的基本观点”名家名篇(古代+外国+儿童) ,古诗词鉴赏都没考案例分析,基本都是 4、5 年级,阅读教学比较多,也有识字、写作、文言文的涉及,关注面要广。往往都是从和角度,进行分析。古诗词除去背名家名篇,要识记 作者、题目,以及各种评论,称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