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脚踏一方土商周井田制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100亩 (约合今31亩多), 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 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 另一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封建国有土地制度。贵族地主 把一部分土地分配给一家一户的农奴去耕种,收获归农 奴所有;另一部分土质较好的土地归贵族地主自己,驱 使农奴为他们代耕。这是一种榨取劳役地租的封建剥削 形态。 第三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而 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公社成员原来集体耕作的大块“ 公田”,已经变成周王、诸侯、贵族的私田;而农民耕 种的小块“私田”,原来是公社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块 分给公社成员耕种的,农民向贵族们交纳十分之一的贡 物,这些土地也同样变成贵族们的私田。 1949年解放以后,全县实行减租减息。规 定定额租减租后,分租比例为:业主25,佃 户75;分种田减租后,分租比例为:业主35 ,佃户65。结合减租减息,开展反“黑田 (瞒报的土地)”斗争。共查出“黑田”31329 亩,正确掌握了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为土地 改革作了准备。五色土 上古时代,我国有“社稷 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 “社稷”。白虎通曾 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 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 功。以人非土不立,非 谷不食。土地广博,不 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 社,社为土神 ;谷物众多,不可遍及 祀, 故封谷立稷, 稷为谷神之长” 。五色土 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 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 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 方叫做“社稷”。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 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着五 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 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它大体 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东方多水稻土呈青 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红色,西北干旱土 、盐碱土呈白色,中原腹地为黄土高原雏型土 呈黄色。136杨逸飞制作沧海桑田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 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 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 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 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 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 。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 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 “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来人们用 “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 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 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 ”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 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 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 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 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 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 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 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 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 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 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 成水,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 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 如果地球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 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 陆地变成海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 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 地。因此,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 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136杨逸飞制作*_*禹贡九州土壤为了发展农业,首先重视土壤,鉴别土壤的种类 。大禹在洪水平治以后,把全国土地划分为九州:冀 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黄壤”、 “白壤”“赤植坟”、“白坟”、“黑坟”。“坟垆 ”、“涂泥”及“青”等九种。并依据各种土壤的肥 力不同,又分为三等九级。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 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当时称为“贡”,即土地 税。因田赋是国家收入的大宗,同时为了要使“贡” 的负担合理,在辨别九州各类土壤肥力等的基础上, 还注意到当时土壤的实际使用状况,实际收入的多寡 以及交通条件,来制订田赋的等级。八百里秦川的“楼”土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 陕西中部的渭河谷地便已 种植小米等作物,距今已 有6000年。渭河谷地由逐 级高起的阶地组成,最上 为三级阶地,通称“头道 源”;中间为二级阶地, 通称“二道源”;最下为 一级阶地,通称“三道源 ”。一级阶地以下为狭窄 的河漫滩。源面平坦,由 下面上逐级增宽,数公里 至数十公里不等。八百里秦川的“楼”土 在这广阔的源面上,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土壤, 名叫耧土。它是在黄土母质发育的褐土上,经过长期 耕作与施用土粪形成的。楼土的上部是厚约5060厘 米堆积熟化层,下部是比较紧实偏粘的褐土,两种土 壤紧密相接,但又上下界限分明,好像盖上一层楼房 一样,所以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为“楼土”。耧土是一 古老耕作土壤,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和谷子。我国 最早的文献里,把这种土壤列为上上等,有“土膏” 之称。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郑国渠,从径水的中山, 开挖渠道,引水灌溉二道源和三道源的耧土,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充足的 粮食。里下河地区的“垛”田 我国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有一种特 殊的耕地,据说是宋代修筑的军事 工程,称为芙蓉砦(军事上常用的 一种障碍物),以后利用为农田, 面积8.1 万亩。由于它位于洼地中 心,湖荡附近,像一个个高于水面 的田垛,所以称为垛田。 垛田土是湖荡地区人工堆垫成的高地。 每一个垛田的面积大小不一,四周环水,状 如小岛。垛田土田身高,爽水透气,坡面大 ,地下水位低,有利于浇水施肥,土壤肥沃 ,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 龟裂土因表面象龟背 的裂纹而得名。龟裂土主 要分布在西北的干旱地区 ,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 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准噶 尔盆地古尔班沙漠的西沿 河南沿,甘肃河西走廊的 疏勒河两岸,宁夏银川平 原的西北角。这里空气干 燥,地面受风蚀影响,形 成破碎的风蚀低地和雅丹 土墙。谁能想像龟裂土的 形成与过去水流的影响有 关?龟裂土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龟裂土龟裂土 大多数由河流冲积母质形成,上 部的主要土层为比较粘重的细土。这种颗粒的组 成状况,通常只有在比较缓慢的静水沉积条件下 才能形成。土壤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北岸,玛斯 河右岸,黄河左岸。由于河水断流或改道,水位 下降,土体变干才逐渐向荒漠土壤发展。土壤的 形成完全与地下水失去联系,仅与短暂的地表水 流相关。地衣、藻类在地表短暂湿润时出现,水 分干后很快死亡,在地面形成极薄卷皮,表土逐 渐收缩裂开形成网格状裂片。龟裂土记录了自然的变迁、生命的消长。“海枯”罗布泊,曾经烟波浩淼 ,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2千 年前罗布泊畔的丝路名城楼 兰古国曾一度闪耀出灿烂的 中亚文明之光。在20世纪二 、三十年代,湖上可以荡舟 ,水中可以抓鱼。六十年代 ,罗布泊终因塔里木河、孔 雀河下游断流,渐渐干涸, 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 地。到1972年,最后450平方 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 无影无踪。 今日的干涸的罗布泊, 水和流沙侵蚀的湖岸。“石烂” 风化作用是岩石暴露在 空气、水与生物作用下而 造成的改造过程。风化作 用包括各种化学及机械的 作用,并且造成了岩石的 分解与破裂 。“石烂”是 土壤形成的途径之一。澎湖群岛的多孔质玄武 岩经过长久的风化作用后 ,不但可见到仿佛“石烂 ”般的洋葱状风化构造, 还可见到硬岩土壤化的完 整剖面 台湾澎湖岛玄武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石烂”。 136杨逸飞制作- -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 ”是湛江八景之一。1925年遂溪麻章区绅民所 建,1959年重修。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 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 抗法斗争。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 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 桥西头竖纪念碑1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 郭沫若题字“一寸河山一寸金”。抗法英雄塑 像庄严地沾立在公园大门宽敞的广场上,正气 凛然,威武不屈,是湛江人民的英雄形象。寸 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市政府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寸金桥公园在我国的湛江地方,有 一座桥梁被命名为“寸金桥” ,就寓有“一寸土地一寸金” 的意思,这是用来纪念当年 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 雄们的。土地的长度和面积 计算单位可以用丈,用公里 ,用亩,用公顷,然而在含 有国土的意义的时候,它的 计算单位应该用一寸、一撮 来衡量。因为它代表一个国 家的主权,一寸土都决不容 侵犯,一撮土都是珍宝。昔日黄土今日黄土36杨逸飞制作地之子(李广田)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 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 息。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土地的烙印(覃子豪)仇敌翱翔而来翱翔而去罪恶的脚步蹂躏着神圣的土地脚痕是这么深受难的人们要记着啊这深深的烙印什么时候才可以填平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土地是最崇高的包容者 目睹棺材 被埋入土地 一身罪恶和千万过错之人 被人类遗弃之后 有被大地收容 让他们在天堂里 与善良的灵魂一起 听上帝讲故事 土地 三代(臧克家)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旅思(戴望舒)故乡芦花开的时候, 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 粘住了鞋跟,粘住了心的征泥, 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 栈石星饭的岁月, 骤山骤水的行程: 只有寂静中的促织声, 给旅人尝一点家乡的风味。 土地(秦牧)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 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当你坐在汽车上,倚着车窗看万里 平畴的时候;或者,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 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 的时候;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 泥土吱吱地冒出脚缝的时候,不知道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 许许多多的遐想?想起它的过去,它的未来,想起世世代 代的劳动人民为要成为土地的主人,怎样斗争和流血,想 起在绵长的历史中,我们每一块土地上面曾经出现过的人 物和事迹,他们的苦难、愤恨、希望、期待的心情?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 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 的现实中来。我想起了二千六百多年前北方平原上的 一幕情景。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 。他们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 他们疲倦极了,饥饿极了。他们用搜索 的眼光望着田野,然而骄阳在上,田垅 间麦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一 个农民正在田里除草。那流亡队伍中一 个王子模样的人物,走下车子来,尽量 客气地向农民请求着:“求你给我们弄点 吃的东西吧!你总得要帮忙才好,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了。”衣不蔽体、 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 艰难的人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