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第9页 / 共62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供应学派概述一、什么是供应学派经济学,供应学派又称弹 性学派、供给学派、供给面经济学等,是20世 纪70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蒙德尔、阿瑟拉佛 、马丁费尔德斯坦、保罗罗伯茨等。供应 学派的含义,是说这个学派关心增加生产、关 心生产能力的增加,所以供应学派就是强调供 给、主张减税、刺激生产的理论。这种理论认 为,在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中,供给能自己创 造需求。第七章 供应学派经济理论1所谓供应,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生 产。它之所以突出“供应”一词,是针对凯恩斯 学派强调“需求”而来的。这一学派认为,在经 济的供应(生产)和需求(消费)两大方面, 供应是主要的。可是美国的经济政策长时期以 凯恩斯主义为指导,人为地刺激需求,使美国 经济出现了种种问题。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能再用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的办法,而应采 取措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应(生产)。供应 学派一词的原文Supply-Side Economics,直 译就是“供应方面经济学”,意即它强调的是 经济中的“供应”方面。2二、供应学派的主要特征 第一,强调供给而不是需求;第二,强调重视 萨伊定律,相信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第 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刺激总需 求的政策;第四,主张“健全财政”,强调减税 的“生产性”,主张恢复“崇尚节俭、鄙视奢侈”的 传统美德。这一学派的最基本命题:是认为削减税收可以 激发人们更加勤奋的工作和刺激人们多投资, 从而可以增加总就业量,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 增加。减少税收刺激生产是供应学派全部理论的精髓 。3三、供应学派的思想渊源供应学派继承了古典的宏观经济分析,实际上供应学 派的分析是在重复传统的宏观公共财政分析。这种宏 观公共财政分析首先是重农主义者,以后是大卫休谟 、亚当斯密和其他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所研究的,在认 识到如平等、公正和再分配这些有关税收问题的同时 ,古典经济学家主要强调的是税收对总供给和经济增 长的效果。后来的萨伊和穆勒则进一步发挥了供给第 一的观点,提出有名的“萨伊定律”。供应学派经济学集 中研究的是税率对相对价格、对总供给和经济增长的 影响,税率变动与相对价格、总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 系。这种研究都是以传统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以萨伊 定律为其理论基础的,因此传统的公共财政分析和萨 伊定律是供应学派的理论根源和基础。4四、供应学派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供应学派的产生反映了美国 各阶层群众对现实经济不满的情绪,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例如,美国租税负担加重,通货膨胀使负担更重;战 后美国财政开支增大,赤字增多,物价水平上涨;长期 推行信贷膨胀政策,形成病态的债务经济;战后资本主 义矛盾激化、政府机构臃肿等。其二,供应学派是凯恩 斯主义国家调节政策失败的产物。特别是从进入70年代 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由“停滞膨胀”到“衰退膨胀”,使西 方经济学者和政界人士不得不承认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 方案的失灵,一些人主张反其道而行之,把经济的重点 由经济的需求方面转到经济的供给方面,并由此提出了 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相对应的供应学派的理论和政策。因 此,供应学派的产生适应了美国经济摆脱滞胀困境的需 要。5五、供应学派的两个分支:正统的供应学派:以南加州大学的拉弗为代表 ,其基本论点是认为当时美国税率太高,应大 量减税以刺激投资积极性,主张三年内降低所 得税30%。而减税可以增加投资,发展生产, 税收总量可以增加。从而抵消因降低税率而减 少的收入。当时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基 本上是依据这一分支的理论和政策而制定的。 这一派也被称为极端的或纯粹的供应学派,是 供应学派的主流。6中间的供应学派:以哈佛大学教授、全国经济研 究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为代表,他们赞同供应 学派的基本理论,但反对采取过激政策措施和过 分夸大税收的作用。他们强调依靠市场作用而不 是政府干预来减轻社会的疾病,主张对失业津贴 实行征税,从而迫使领取津贴者更迫切地去寻找 工作。主张能更多促进资本积累的政策,如按更 新时价格而不是购买时价格来提存折旧等。美国 也有一些学者不把他视作供应学派,认为供应学 派仅指正统的那一派。但费尔德斯坦本人在1982 年3月于亚特兰大召开的“八十年代供应学派经济 学讨论会”上,却承认自己属于供应学派的一员 。此外,这一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迈克尔埃文斯 等。7第二节 供应学派的“革命”供应学派的“革命”,即供应学派对凯恩斯主义 理论和政策的批判,是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 供应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无非是“需求自行创 造供给”的理论,是同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的萨伊 定律相对立的。凯恩斯主义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它的核心理论有效需求学说,在供给(生 产)与需求(消费)的关系上把需求置于首位 ,相信需求自行创造供给,从而把生产过剩危 机归咎于有效需求不足,又把人为刺激需求作 为反危机的基本政策手段。8供应学派否定了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凯恩斯定 律。供应学派认为,需求的增加并不一定造成实际 产量的增加,而很可能是单纯增加货币量,促 进物价上涨,结果反而引起储蓄率下降,投资 率放慢,技术变革延缓。在这种情形下,商品 竞争能力的削弱也就不可能避免。于是,一方 面有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有低增长率和高失业 率。所以“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说法既在理论 上站不住脚,又在政策实践中造成危害。因此 ,供应学派通过批判有效需求原理而对凯恩斯 进行全面否定。9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主义有关部门失业的分 析。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 失业,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由于小 于充分就业机会的均衡而出现非自愿失业。供 应学派则认为,上述分析只适用于30年代的经 济萧条时期,那时的失业是非自愿的,设备利 用率低,刺激需求可扩大产量,减少失业,但 在70年代滞胀经济条件下,则不再适用。因为 产生“滞”的原因在于供给不足,而不时需求不 足,刺激需求只能使供给更加不足,从而使失 业问题更加严重,同时又导致了“胀”的出现。 所以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实施,是引起经济出现停滞膨胀的重要原因 。10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储蓄投资关系的分析 。凯恩斯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是增加有效 需求,但由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使有效 需求不足,因此应鼓励人们多消费、刺激企业多 投资、政府多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增长。供应学 派认为,这种观点颠倒了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夸大了政府投资的作用,储蓄不时经济增长的 抑制因素,因为投资来源于储蓄,在I=S公式中 ,供给一方的储蓄更重要。因此,凯恩斯刺激消 费的政策降低了人们储蓄的积极性,使储蓄率逐 年下降,导致固定资本投资不足,资本形成率下 降,生产萎缩、停滞。11据供应学派估计,长期以来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一直在下降 ,19461955年为8.3%,19561965年为7%, 19651975年为6.5%,1979年降到4.5%的历史最低水平 。这个储蓄率还不及联邦德国和日本的一半。至于企业投资,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统计,近20年来投 资率相当低,只有15%左右,大大低于主要西方国家。而 且其中有60%的投资是用于更换旧的设备,只有6%左右用 语新投资;在这个新投资中又有一半用于住房建设,而实 际上的生产性投资只有3%;由于投资不足,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延缓,从60年 代中期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持续下降,到70 年代的最后三年,甚至还出现了负数增长。美国每个工人 所创造的GNP 年增长率,在19641973年期间只有1.8%, 而德、法、意都在4%以上,日本高达8.9%。到19741978 年间,美国这一增长率竟减低到只有0.1%,这说明经济的 增长已经陷于停滞。121960-1970年1970-1975年美 国 意大利 英 国 加拿大 联邦德国 法 国 日 本15.2 20.8 17.9 22.2 24.8 23.6 33.117.6 21.0 19.3 22.7 23.9 23.7 34.0美国和主要西方国家的投资率比较(固定投资/GNP)资料来源:国际金融统计有关各期。转引自(美)托马斯黑尔斯通 斯:供应派经济学指南,罗伯特戴姆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74页。13年度 部门1948 19551955 19651965 19731973 19771977 1978私营经济部门非 农 业 部门3.42.73.12.62.32.01.00.90.40.6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79年第68页。14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主义对滞胀经济的 分析。凯恩斯主义者大都从需求方面寻找经济滞胀的原 因,供应学派则强调供给不足是经济滞胀的根源 ,投资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使经济陷于 停滞;同时,单纯增加需求并不一定会导致实际 产量的增长,而很可能是单纯增加货币供应的数 量,这又应归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实施 。供应学派得出结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落后于日、德、法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使得美 国商品在内外市场丧失竞争能力,对外贸易连年 出现逆差,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15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发展 动力的分析。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力上,凯恩斯主义认为 自发市场机制保证不了经济稳定发展,只有依 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才能保证充分就 业和经济稳定发展。供应学派则认为,“单个私 人的积极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供应学派也否 定资本主义经济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认为资本 主义创造性不受看不见的手指挥,而是受看得 见的具有进取心的手指挥。因此,供应学派主 张给富人减税,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储蓄和 投资,提高投资的积极性,社会增加收入。16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主义关于生产与分配关 系的分析。凯恩斯主义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 入分配太不平均,主张采取累进税制缩小收入 分配不平均的程度,以增加消费和劳动就业。 供应学派极力反对运用税制作为国民收入再分 配的手段,认为只要投资增加了、扩大了,生 产就会增加,就业机会也会增加,人们生活也 可以改善,即主张“利益逐层渗透论”。17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派的国家干预主义,提出 “企业自由经营”。供应学派并不否认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也不 一般地笼统地反对政府干预,而是只反对政府企 图越过市场调节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认为凯 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主义对经济干预过多、过细 、过分、过乱,从而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带来许 多弊端。因此,提出应当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 方向作用和手段,转变政府的性质,以增加生产 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自由、激发人 们的创造性为核心。用供给管理来代替需求管理 ,并提高政府的“生产率”,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 率。同时,极力倡导实行“企业自由经营”。18所谓“自由经营论”,一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过细干 预,取消政府限制企业生产的规章条例,给企业和个 人发展生产的自由;二是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和自由贸 易,以促进企业和个人为盈利而竞争,并以此促进经 济增长;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政府要为私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保 证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 使经济按其内在规律运行。这是供应学派“企业自由经 营论”的核心。此外就是坚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 的信仰,并允许小型私有企业自由发展和与大企业自 由竞争。供应学派认为,只要实现了企业自由经营, 经济资源就能实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就能实现最优 组合,供给就能长期增长,滞胀便可消除,资本主义 经济就能稳定协调地发展。19第三节 经济运行的新模式供应学派主张“企业自由经营”,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同时又承认政 府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政府 的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依据这一思路可 以看出,供应学派所倡导的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