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讲评多则材料类型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 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 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 ,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 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 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 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 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 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 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 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 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 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 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 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 没看见。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 (一)分析材料(二)立意命题(三)布局选材(四)行文修改(一)分析材料分析材料对出题者所给的一个或多个材料 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研究,寻找材 料中的重要有效信息。要分析、明了 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 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自 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应怎样。认真审题,准确把握材料所表 达的深刻道理,明确表明自己 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立意命题布局选材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 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 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 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 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 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 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v 善举应该得到酬报【材料作文主题提炼材料作文主题提炼】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 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 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 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 ,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 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 ,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 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 没看见。不能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行善与规则(制度) 个人行为和社会影响、高尚品格与民众心理【材料作文提炼主题材料作文提炼主题】解题思路第一步:这是一道“多则材料 + 自定话题”的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话题。 解题思路第二步: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 的最佳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题中两则材料 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 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 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 都是“善举”“善行”;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 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 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 之人蒙受损失的。第三: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 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利与义), 孔子更看重的是善举所形成的社会效应 ,所考虑的是如何让善举能持续! 解题思路利益参考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 2.正确对待利益与道德 3.应该考虑善举形成的社会效应,个人的善行 会形成榜样作用,能让善行的价值最大化。此次作文评改印象v一、跑题v 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审过作文材料并已明确立意方向,但 仍有不少的同学要么立意就是跑题的,要么是论证内容是跑题 的。(如果没有审题指导,那么跑题的可能会 )v二、混乱:v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旨混乱,要么是主旨含混不清, 要么是主旨不集中,想到什么写什么;二是思路混乱,绝大多 数作文没有清晰的行文思路,看得评改老师超级痛苦;三是逻 辑混乱,不管常识,不顾内在联系,能扯就扯,表现出同学们 思维的随意性。v三、空泛:v材料匮乏是此类作文最易出现的通病,根本原因:一是缺少对 现实、社会的真诚、热情的关注;二是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今潮流,不说是青少年,成年人的思考、思维都越来越模式 化,统一化,“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换个角度就是对当今“众人” 的活画。改进建议:主旨方面v一、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v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 生活起约束作用。v利益:好处。(相关文题:道德与利益,道德 与利益共存)v善行:慈善的行为。(慈善:对人关怀,富有 同情心。)(相关文题:勿让善行受伤害)v善举:慈善的事情。v义举: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而采取的行为。v绑架:用强力把人劫走。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 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 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道德绑架道 德性、公开性、胁迫性、软约束性等特征。道 德绑架的目的是善的。(相关文题:勿用道德 绑架规则)v英雄: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 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 的人;具有英雄品质的。v流血:特指牺牲生命或负伤。(相关文题:勿 使英雄流血又流泪,此题中的英雄当用解释中 的第二项。)改进建议:主旨方面v一、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v二、找准事件与主旨之间的联系v 我们常会看见路边扶起老人的年青人不明不白 的受到来自老人家属的责备,我们常会看见,公交 车上让座的小学生得不到来自得座人的感谢及微笑 ,我们常会看见拾金不昧却无端被怀疑的好心人。 这就是社会给善良人们的回报吗?那谁还愿意做那 热情而真诚的好心人。v 善行需回报v点评:v 本片断选取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事例,但 都能与主旨契合,所以能有力地证明、支撑观点。 这表现该同学对生活的关注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充分利用材料v可以利用材料作为议论的根据,也可以运用材料做文章的论据。总之,不能置材料于不顾,随意生发,背离材料。论证技巧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容易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应试作文开头的引论部分,要叙、析、评三结合。开篇引材料v 善行亦有价(开头)v 谁说善行一定是无私的奉献?谁说有价的善 行不值得称赞?谁说善行与物质回报水火不容? 善行亦有价,有价的善行能让行善者不再只是付 出,能让人人都能伸出双手帮助他人,能让善行 流传,人人都是行善者。v点评:v 一开头,三个排比问句紧扣“善行有价”的主旨展开,牢牢 抓住阅卷者的眼球。接着,“善行亦有价”的主旨句“登场”,再有 一组排比句承接“善行亦有价”,分析“善行有价”后的社会效益。v没有形象比喻,没有华丽的:辞藻,表达效果却鲜明、简洁、有 力。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为写作 者提炼观点服务。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要 为提炼观点作铺垫。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 基础上水到渠成,且语言简要明确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 料,办法有两个: 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 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 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 原材料。 v 对于网友的评价,有人也提出反驳。一个舍己为 人的人,如何说他人品低劣?孔子也曾告诫弟子:一 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别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 接受。v 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子贡遭到孔子的责备,而救 人一命却受下谢礼的子路反得表扬。学生两人的行为 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 ,而孔子的指教正是 告诫大众: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其(此 字为老师所加,为什么要加“其”字,是否可用“它”?) 对社会的影响。v 吴菊萍的行为是对的,因为她的行为向社会宣 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和回报 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倘若 没有一点回报,谁还会舍身救人呢?(评点:此说 法值得商榷,舍身救人者救人并非为了回报,因此 救人前先讨价还价的行为是整个社会舆论都批评否 定的。)如何让善盛行呢?v点评:v直接把题目材料中的主旨句借过来评述“吴菊萍的行 为”,恰当、准确、鲜明,而且这样的化用使之与本 文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引用的痕迹,很值得同学 们学习借鉴。改进建议:论证技巧v一、充分利用材料;v二、关注现实,并形成自己的思考;v 马路上摔倒的老奶奶不是没有人扶;“从天而 降的”小宝宝不是没有人接;遭遇抢劫的行人不 是没有人帮。而是我扶了,事业顺利的我被告上 法庭;我接了,我因双手粉碎性骨折接受了企业 的捐款而惨遭批评;我帮了,我英勇丧生的,我 的家人为维持我的名誉不接受别人的补偿,以致 整日生活在悲伤贫穷之中。这种利人但严重伤己 的善行还会有多少人去做?v材料链接:v一、彭宇案:v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 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 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 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v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 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 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 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 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 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v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 ,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 性比较大”。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 内给付。v 判决书中还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 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 显然与情理相悖”。v v 判决书作了这样的表述:“在事发当天,彭宇曾给老太太 200多元钱,且此后一直未要求老太太返还。关于彭宇给钱的 原因双方说法不一:老太太说是彭宇先行垫付的赔偿款;彭宇 认为是借款。”v “彭宇和老太太素不相识,一般不会贸然借款。即便如彭宇 所说是借款,在有承担事故责任之虞时,也应当请公交站台上 无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证明,或者向老太太家属说明情况后索取 借条或说明。但彭宇在本案中未存在上述情况,而且在老太太 家人陪同前往医院的情况下,由他借钱给老太太的可能性不大 。”v “而如果撞伤了他人,则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垫付款项 ,”基于上述判断,法院认为,可以认定这200多元钱并非借款 ,而是赔偿款。v 双方均无过错 “本案中,发生事故时,老太太在乘车过 程中无法预见将与彭宇相撞;同时,彭宇在下车过程中因为视 野受到限制,无法准确判断车后门左右的情况,故对此次事故 ,彭宇和老太太均不具有过错。”v 但没过错并不代表不负责任。判决书认为:“本案应根据公 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本院酌定被告补偿原告损失的40%较为 适宜。被告彭宇在此判决生效的10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币 45876元;1870元的诉讼费由老太太承担1170元,彭宇承担 700元。v二、吴菊萍v最美妈妈吴菊萍:我不是英雄,只是恰好碰到了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 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 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 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