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0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5页 / 共60页
第6页 / 共60页
第7页 / 共60页
第8页 / 共60页
第9页 / 共6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讲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孙子兵法最有价值、最管用的东西, 是它的军事思想,即它对战争和军队问题 的理性认识。 毛泽东称孙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学家 ,说他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是 科学的真理。一、孙子兵法的战争论 战争论是对战争的基本看法,用现在的话 说就是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基 本观点,主要体现在对战争是支持还是反 对,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何看待战争 的性质等等。 (一)重战 反对战争的人们认为 “兵凶战危” 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吕氏春秋、帝范等说“兵,天下之 凶器”,“兵甲者,国之凶器” 孙子旗帜鲜明地从理论上支持战争,大声 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慎战 “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 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 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用间篇) 他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 ,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 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 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 如何慎战 首先是知彼知己、庙算,对战争进行预测 ,即先知。 其次要先胜后战。 提出“胜可知,而不可为”(形篇) 再就是在战争指导上量力而行,“不可胜者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 有余”(形篇)。 (三)备战 他强调指出:“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 篇) 政治上要“令民与上同意”(计篇) 经济上要备好“日费千金”的经费。 做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形篇 ) 军事上要以“智、信、仁、勇、严”的标准 选用将领 (四)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道、天、地、将、法”,把政治条件 道,放在首位。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指出在决定战争 胜负的诸因素中,“道”是根本。他说:“故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 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 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计篇 )。 孙子指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地形 篇) “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九地篇)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 件的制约。 毛泽东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 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 管子明确指出:“甲兵之本,必先于田 宅”,“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 则国贫而用不足”。 孙子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认为“地 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形篇) 他指出,出动十万军队作战,就需要“驰车 千驷,革车千乘”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 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 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用间篇) 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 (即“五事”) 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 知者不胜”(计篇) 强调:“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篇) 做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这样“则可千 里而会战”(虚实篇)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军争篇) 孙子公然提倡战争抢掠。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九地篇) 号召“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军争篇)二、孙子兵法的治军论 (一)将帅选用 提出按“智、信、仁、勇、严”这“五德”选 用将帅,把才能 (智)放在首位。 多次提出在“将受命于君”的前提下,可以“ 君命有所不受”,在战场上将帅可以灵活机 动地处理战事。 1、重视将帅的作用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作战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 则国必弱”(谋攻篇) 2、提出将帅选用的标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指的是智慧、计谋。 “信”指的是信义、信用。 “仁”是指将帅要具备仁爱之心 “勇”是指将帅具有英勇果敢的性格,一往 直前的精神。 “严”是指将帅要有威严,要有严格的纪律 要求。 3、对将帅品德修养的要求 (1)将帅应该具有不计名利、不避责任的 品格和为民奋斗的精神。做到“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地形 篇)。 (2)将帅应该足智多谋,练就一副智慧的 头脑。强调“上兵伐谋”(谋攻篇) (3)将帅应该熟知彼己,做到胸怀战争全 局,掌握敌情战况。孙子强调将帅要知彼 知己,知天知地 (4)将帅要有冷静的头脑和严谨的作风。 孙子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九地篇)。 孙子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 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 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 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 (5)将帅应该有唯“道”而不唯上的思想。 孙子说:“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地形 篇)。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九变篇) 。 (6)将帅应该克服“五危”,全面加强自身 的品格修养。 孙子提酲将帅要注意克服自身的五种缺陷 和弱点,即“五危”,他说:“将有五危:必 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 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 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 ,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九变篇)。 4、将帅使用的原则 孙子将帅使用的原则,信任和放手。 做到“将能而君不御”(谋攻篇)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 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 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 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 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谋攻篇) 。 (二)军队管理 提出“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九地篇 )。 兵法中把“法”做为“五事”(道、天、地、将 、法)的内容之一。 基本观点: 1、“令民与上同意”,强调政治建军 2、“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宽严相济,以 法治兵 3、“分数”、“形名”,重视军队的组织编制 和作战指挥 孙子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 篇)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势篇)三、孙子兵法的用兵论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西汉时,任宏把兵书分为四类,即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他把孙子 兵法归入兵权谋一类。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主要是以下几个 问题: 1、知彼知己,先计先算,全局筹划 他在用间篇中说:“此兵之要,三军之 所恃而动也”。 孙子兵法中共用79次“知”。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 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 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 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 也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 地,胜乃不穷”(地形篇)。 在充分做到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孙子提出“ 计”,就是全局计划、筹划。计篇提出 “庙算” 提出“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 法”,并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 胜,不知者不胜”(计篇)。 又提出 “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 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 孰明?”(计篇)。 孙子的“知胜”预测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 之上的,他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谋攻篇)。 孙子在预知战争胜负的方法上提出以“五事 ”、“七计”为基本条件进行比较,他说:“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计篇 ) 怎样“校”?要“经之以五事”,即把决定战 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道、天、地、 将、法作为“经”(准绳、标准),然后“校之 以计”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 胜” (形篇) 依据主观条件推知胜负:“故知胜有五:知 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 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 攻篇)。 2、充分准备,未战先胜 孙子的战争准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的准备,或者说是政治上的准 备。孙子说:“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 政”(形篇) 二是物质上的准备。(谋攻篇):“驰车 千驷,革车千乘” 三是搞好临战状态的作战准备,即谋“形” 和造“势”。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形篇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势篇) 3、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提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 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说:“凡用 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 ,破军次之;全旅不上,破旅次之;全卒 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文 明发展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谋攻篇)把属于政治斗争 范畴的“谋”、“交”摆到战争手段的首位。这 是一种高水平战争指导艺术。 如何使敌人屈服,孙子主张: 其一,“上兵伐谋”,以谋服敌。 其二,“其次伐交”,用外交手段使敌屈服 。 其三,“威加于敌”,以威慑手段,即以强 大的实力威服敌人。 4、强调进攻速胜,反对持久作战 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共有34个“攻”字,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 “攻城则力屈”(作战篇) “可胜者,攻也”(形篇),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虚实篇), “锐卒勿攻”(军争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攻篇), “攻其所不戒”(九地篇), 孙子不仅讲攻,而且极力提倡向外国进攻 ,打出国境、打到外国去。 “去国越境而师”(九地篇)。 对如何进攻,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谋 攻” 。其二、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 篇) 。其三、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形篇)。其四、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 虚也”(虚实篇) 。其五、 “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虚实篇)。其六、 “故我欲战,敌虽高 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虚实篇)。其七、灵活攻敌,“善攻者, 敌不知其所守”(虚实篇)。 孙子讲进攻时强调速胜。他在作战篇 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重视进攻速胜,但不忽视防御作战。 5、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 兵法作战篇中明确提出:“善用兵者, 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 敌,故军食可足也。”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 二十石”(作战篇)。 (二)孙子兵法的战术理论 1、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战争主动权 尉缭子战威说:“善用兵者,能夺人而 不夺于人”。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说:兵法“千章 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 太白阴经数有探心篇也说:兵“道贵制 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 遵命也”。 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 争在战场、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