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山为邻教学案例(第一课时)黄巧芳课程标准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学分析“垂直的牧场” “如画的梯田”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同时教育学生要走一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能随意破环自然环境。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前一部分内容来讲,既有独立性,又是它的继续和延伸。教学目标:(1)了解天山山地垂直性牧场的分布情况,以及哈萨克人民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掌握“四季放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了解和熟悉哈尼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积极改造自然,修筑梯田的情况。了解梯田对哈尼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掌握筑梯田种水稻的科学性。(3)通过学习了解人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明确自然条件在人地关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教学难点: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条件来组织安排生产和生活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比较法、讲授法和问答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之与讨论法。突破教材在内容上和顺序上的限制,作了重新的设计安排,主要从自然景观、生产活动、生活状况三方面来对比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垂直的牧场”和“如画的梯田”的景观图片,文字介绍,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的图片资料,人们滥砍树木、毁林垦荒导致水流失,植被破坏的系列图片和录像片段“叼羊”和“姑娘追”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天山牧场和哀牢山区梯田的资料,以及有关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教学流程的整体构架教学活动程序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你到过山区吗?山区的环境和平原有什么不同?山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探究1 显示“自然环境”展示两地景观图分析两幅不同的山地景观,说说它们主要不同在哪里?巧妙地做好范例工作,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变枯燥为生动。学习 2 显示“生产活动” 。以“牧场”一词,巧妙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诗歌中来比较“垂直的牧场的生产情况启发学生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3 播放“四季放牧”示意图,要求学生讲一讲对四季放牧的安排,并提出问题: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其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思考、讨论交流后,结合实际,所欲言,从众多的内容中达到一种共识,突破难点4 显示:梯田景观图。说说哈尼族人是如何改造和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可以种植水稻?高山上的水怎么来?又怎么利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5 播放:有关人们滥砍树木,毁林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的系列图片。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探究学习6 显示:生活状况。让学生根基课外准备的资料,先说说哈萨克的生活状况和哈尼人的生活状况,老师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社会常识。课堂小结,拓展知识 提高认识知识结构主要通过把课文内容分成三大块:自然景观、生产活动、生活状况,来构建一个完整又清晰的体系,便于学生按类别内容去了解和熟悉知识。其中重点是分析人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人们如何利用天山山脉和哀牢山区的不同自然环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提问:你到过山区吗?山区的环境与平原有什么不同?山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有的学生说到过那儿条件艰苦,道路坑坑洼洼,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用不上电脑互联网等等,有学生说那里有树林,空气好。学生众说纷纭。叙述:同学们说的好。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就是山区。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课 与山为邻叙述: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山脉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首先让学生了解世界山地的分布情况,如名称、位置、所在的大洲、走向等。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两个山区,来感受一下这两个山区的生产和生活。在上课前,我让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画出“垂直的牧场”和“如画的梯田”的简要平面示意图,现在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拿出自己画的两幅图,相互交流。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来画,并解释。总结:这位同学绘制的非常正确,解释得很好。这实际上向我们介绍了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和云南元阳县哀牢山区的自然景观。板书:一、自然景观提问:展示两幅不同的山地景观,同学们说说它们主要的不同在哪里?总结:“垂直的牧场”是一种自然的地理景观,而“如画的梯田”是人们改造自然后形成的美丽景观。提问:这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同时展示中国地形图 (教师逐步引导点拨总结)学生归纳:与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叙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两种不同自然景观下的人们的生产情况。板书:二、生产活动提问:我们先来熟悉“垂直的牧场”的生产情况。同学们学过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牛羊”的景象与我们看到的天山牧场是不是一样的呢?学生发言。不一样。总结:对。天山草场是山地,而古诗描绘的是高原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展示:而“垂直的牧场”的生产特点是:四季放牧。提问:什么是“四季放牧”?哈萨克族人是怎样利用山地牧场的?学生发言。展示:雪山草地 夏季牧场针叶林带草地 春秋牧场荒漠 冬季牧场叙述:夏季是牧区的“黄金季节” ,牧民们在高海拔的夏季牧场。展示:在“雪山”和“针叶林带”之间的草地上,显示“夏季牧场” 。叙述:夏天过后,天气逐渐转冷,于是牧民们向山下的牧场转移,到了深秋的时候,就进入低海拔的春秋牧场。展示:在“针叶林带”和“荒漠”之间的草地上,显示“春秋季牧场”叙述:这里牧民们停留的时间很短,他们要在大雪封山之前赶到山谷间的冬季牧场。展示:在两个底下的三角处显示“冬季牧场” 。提问:到了第二年春天,牧民们又怎样?学生发言叙述:对,到了第二年春天,牧民们又会返回到春秋牧场。因为大雪先在这些低海拔的牧场融化。讨论:大家想一想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其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学生小组相互讨论并发表意见(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上升)叙述: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画的梯田”的生产情况。展示:梯田的景观图提问:开发如此壮观的梯田是谁的汗水的结晶?展示:哈尼族人的图片。讨论:请说一说哈尼族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学生小组发言。总结:哈尼人依据山势变化,因地制宜,修筑了梯田,种植的主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水稻提问:为什么可以种植水稻?种植水稻离不开水,高山上的水怎么来的呢?有怎么利用呢?学生发言总结:在哀牢山区,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都有红河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云雨。连绵的雨水降落在高山森林中,使这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哈尼人就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在高山上修建可庞大的水渠网络,把终年不段的山泉溪流流水在上面储存起来,通过沟渠引进梯田,解决了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展示:如画的梯田的生产特点:利用和改造自然,种植水稻。叙述:将哈萨克人和哈尼族人的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话,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哈尼人的智慧。很多人赞誉哈尼人的梯田,认为梯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不但在充分的利用自然,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但是也有这样一种情况,与此相反。展示:有关人们滥砍树木,毁林垦荒,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破坏的系列图片。提问:这两者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总结:人类与自然密切联系,人类如果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和改造,就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人类盲目地去破坏和损害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结: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承接:我们了解了这两个地方的生产情况,下面我们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板书:三、生活情况提问:请大家把课外准备的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先来说说哈萨克人的生活。学生回答:主食: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用牛粪做燃料;信奉伊斯兰教;禁酒;忌食猪肉;住的是毡房;非常好客“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是一种耻辱。 ”等等。播放:“叼养”和“姑娘追”的录像。提问: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哈尼人的生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可见梯田在哈尼族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看哈尼族人是否能干,关键是看他梯田造得如何。长街宴等等。播放:哈尼族舞蹈。总结:同学们关于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的生活情况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继续探讨。课堂小结:分类 垂直的牧场 如画的梯田自然景观 自然的地理景观 人类改造自然后形成的美丽景观生产活动 四季放牧 打造梯田,种植水稻生活状况 转场等 “梯田是小伙子的脸”教学后记:本节课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知识点多。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比如画图,讨论等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