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本章重要内容有三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 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七大”的主要内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本章的知识点与“特色理论体系”基本重复 。对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 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 “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命制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976 1982)(一)真理标准大讨论1、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 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这一方针是由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最早提 出的。2、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1978年5月11 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南京大学哲学 系胡福明)的文章。这篇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3、邓小平最早旗帜鲜明地批判“两个凡是“,并 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强调,要 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 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 各项工作。他认为,必须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 条件,正确理解毛泽东说过的一些话,不能够只 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 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讲话围绕全党工 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和政策。 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扬民主,加强 法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针和任务。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 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实践是 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全党工作重心转移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大批老一辈无从阶 级革命家重新回到重要岗位。 (4)全会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 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5)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难寻改革的 新进程。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 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2)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三)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我国的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首 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面临的两大问题。“政社合一”的人民 公社体制亟待改革。第二,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 决。(2)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试验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在包产到 户的约定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中共中央以75号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的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文件允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存在,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在观念和政策 上都是突破。 (3)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第一,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 渐推广开来。 第二,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经营和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方式,有利于将农 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 ,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第三,“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 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4)家庭联产承包的意义 “两个飞跃: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 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的“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 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即“高水平的农业集体化 ”。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实行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和 盈利包干,进而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初步形成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形式 并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格局。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 特区。(四)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国民经济的调整 主要任务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 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集中力量先把农业搞上去。2、中央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 李先念代表中央在讲话中 分析了经济形势,论述了调整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调 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五)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经济建设的重 要保障。 (六)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 (1)决议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32年的历史。 (2)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决议科学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毛泽东思 想的灵魂。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 的活的灵魂。 (4)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 的胜利完成,中共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 (5)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1、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1982年9月111日中共在北京举行。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2)十二大以后,1982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第五 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工作。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的制定。 (1)中共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把我国建设成 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提出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 在本世纪末“翻两番”。 (3)提出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 社会主义民主。 (二)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进行 (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 得到发展,单一的公有制机构有很大变化。(2)国 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 分离。 (3)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杠杆在国 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1988年4月,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开放14个 沿海城市。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 对外开放格局。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1、1987年10月25日11月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指出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党的基本路线 是一种发展生产力的路线。3、三步走战略部署“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 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 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未,再翻一番, 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 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在下世纪 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样就形成 了从温饱到小康到富裕的战略构想。“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三步走 发展战略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 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 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 。(3)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首先,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其次,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首先,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 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100年, 动摇不得”。最后,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 成败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1、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 世纪发展战略 1、中共十五大 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 纪。 2、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1)十五大报告回顾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四)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 改革。 (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 重大的政治问题。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 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三个代表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而展开的。2、主要内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 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 成果。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 执政为民。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1、中共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 (1)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 21世纪头20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集中力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